APP下载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2008-12-29徐冬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年6期

  [内容提要]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而我国周边的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为此,中国应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开拓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市场,建立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交流的长效机制,保障能源长期供给安全。
  [关键词]中国 能源安全 俄罗斯及中亚 能源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6-0075-06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近30年来,中国以市场为导向和以出口为导向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汽车化、国际化进程,从而对能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从1998年开始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出现缺口,近10年来,这个缺口每年都在扩大。尽管中国是世界工业化国家中石油消费比例较低的国家,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石油消费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2006年中国日消费原油750万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1995—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7.8%,这一速度是世界同期石油消费增长率的4.8倍。与此同时,中国石油生产年均增长1.89%,大大低于消费增长速度。2006年日产原油367万桶,占国内消费的48.93%。1993年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01—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分别是6026万吨、6941万吨、9113万吨、12282万吨、12708万吨。
  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为3.4亿吨,国内产量达到1.8亿吨,缺口为1.6亿吨,依赖进口程度为47%;到2020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为4.5亿吨,国内产量达到1.8亿吨,缺口为2.7亿吨,依赖进口程度为60%(见表1)。
  
  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到201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为1000亿立方米,国内产量为800亿立方米,缺口为200亿立方米;到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为2 000亿立方米,国内产量为1200亿立方米,缺口为800亿立方米(见表2)。中国必须通过输气管或以液化气的形式从周边国家进口天然气以确保需求。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20%,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2.1%,天然气占1%,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1.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3%。我国不但油气资源贫乏,而且人均煤炭资源也不丰富。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仅占世界11.6%,采储比为69年,人均煤炭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55.4%。世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采储比为192年,美国高达258年,印度也有230年。此外,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勘探难度大,能源质量低,优质能源缺乏,能源储量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这些因素使中国长期处于能源缺乏的状态。无疑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十分严峻,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性问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建立稳定的海外能源供应体系,在现有能源进口来源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开拓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市场,开展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增加从周边这些国家的能源进口量,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供应。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
  能源合作的重要意义
  
  1 从中国未来能源需求出发,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展开能源合作,为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开拓更为稳定的来源地
  与我国接壤的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油气资源。俄罗斯是油气资源大国,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天然气蕴藏量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之首。根据美国《油气杂志》提供的数据,俄罗斯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82.2亿吨,占世界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4.6%;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47.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7.2%。除此之外,据美国USGS52000数据,俄罗斯未探明石油资源量为106亿吨、未探明天然气资源量为33.1万亿立方米。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据不完全估计,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储量约3.2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约230亿吨,单里海地区远景储量就达130亿吨;土库曼斯坦石油储量约120亿吨,已探明储量约11亿吨,天然气储量约22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储量约53亿吨、天然气约5万多亿立方米。中亚地区因此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要实现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除了应继续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外,还必须尽可能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提供能力,又与中国接壤,无论是从扩大中国的海外油气进口来源来说,还有从中国进口能源的多元化战略来说,这些国家都是中国未来能源需求最重要而又最现实的供应方。
  
  2 从中国石油进口安全角度出发,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是中国突破能源运输瓶颈的最佳选择之一
  近几年,中国原油进口地主要来自中东、非洲、欧洲和亚太地区。虽然中国原油进口来源趋于多元化,但是中国原油进口量的70%以上还是依赖于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2006年,中国进口的石油44%来自中东,36%自来非洲。而整个石油运输体系中,90%的石油依赖于海上运输,中国船队虽然总吨位居全球第四位,但是船型结构不合理,油轮普遍存在吨位小、船龄长的严重问题,不适合规模运输的进口原油运输,海洋运输能力受限,目前我国85%左右的进口原油是依靠国外船队运输进来的。另一方面,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美国在新加坡设有樟宜基地,在印度洋上建有迪戈加西亚基地,其航母战斗群可以威慑几乎整个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区,中国目前海军实力有限,无法有效控制马六甲海峡,中国的石油安全随时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相比较途经马六甲海峡进口的非洲、西亚油气,俄罗斯及中亚油气更具备油源的稳定性和运输的安全性优势。以中哈石油管线为例,从里海沿岸城市阿特劳到新疆的独山子,整个输油管道都在中哈两国国境之内,安全系数高,大大降低了运输过程中外部势力的威胁。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合作的现状
  
  (1)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由于俄方原因,前两年中俄石油领域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曲折。2002年12月,俄罗斯以中国的石油企业属国有企业为由,排挤中国参与竞购俄斯拉夫石油公司,使中俄首次失去了开展大型石油资源合作的机会。2003年,原计划开工建设的从俄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也因俄方原因取消。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中俄发展石油能源合作的前进方向。最近两年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不断增加。2005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石油1000万吨,2006年达到1500万吨,俄罗斯计划到2010年达到3000万吨。目前,中俄两国已签署了建设和使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协定,即专门修建一条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管道。这项合作不仅带动了两国石油贸易,也带动了石油加工上下游合作。中俄发展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两国赞同发展天然气能源领域的合作并提出了一些合作项目意向。俄罗斯已经制定了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规划。目前,中俄提出的天然气能源领域的合作项目,除从俄科维克塔修建通往中国和韩国的天然气管道之外,还提出了从俄修建通过蒙古和从俄修建通过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设想,以及萨哈林大陆架进入亚太市场的油气管道方案等。
  (2)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镇、东至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的中哈原油管道工程二期工程已于2005年底建成,2007年已向中国独山子供油接近500万吨。2008年6月27日,中国一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正式开工建设。3天后中国一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也动工。7月9日,中国至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管道开始修建。这三条管道最终将连接起来。随着这三条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破土动工,一条西起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中国新疆的霍尔果斯入境,通向中国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工程雏形已现。中亚天然气管道预计2009年底实现单线通气,2010年实现双线通气。土库曼斯坦作为中亚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国家,2008年8月再次与中国签署框架协议。按照该协议,土库曼斯坦每年将向中国出售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多于此前约定的300亿立方米,几乎是西气东输目前年输气量的两倍。通过这一系列的合作,中国在未来30年内的天然气供应将进一步获得保障。
  目前,由俄罗斯倡导的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建立能源俱乐部的提议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上海合作组织的多数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普遍对建立能源俱乐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希望以不同的参与身份在地区能源供需关系的整合中获利。中国独有的地理优势有助于进一步参与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合作
  面临的主要障碍
  
  中国在与俄罗斯及中亚的能源合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正如历史经验表明的,能源作为特殊商品,生产与销售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关系,它始终会受到各种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大国关系的影响最为重要。目前,影响国际能源合作的的因素很多,但就中俄及中亚能源合作来讲,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是来自美国、日本及其他大国的竞争。在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几个主要大国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对外政策,从而会影响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1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及进口国,其消费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为了减轻对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依赖,另外面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石油产量的增长势头,使美国选择了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策略,并希望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石油能够成为中东石油的战略性替代品。在俄罗斯转轨期间所实行积极引资的条件下,美国的公司不断挺进俄参加大型能源项目的角逐。2004年9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购买了俄卢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股权,进而实现俄美两国在能源方面的战略联盟。目前,俄石油业在积极吸引美国公司参加大型能源项目的同时,也开始向美国能源行业投资。同时,在对中亚里海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上,美国许多大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抢占了中亚许多油气田的开采权,如在参与里海油气资源开发的跨国石油巨头中,以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美国雪佛龙-德士古等老牌石油跨国集团最为活跃。目前美国各大公司掌控了中亚地区75%的新开发和待开发的油气区块,美国已成为该地区能源领域最大投资者,共投资30亿美元。其中在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外资中占30%~40%。因此,中国在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合作中,面临着美国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无疑成为中俄及中亚能源合作的一大障碍。
  
  2 欧盟
  欧盟作为一个大的石油消费地区,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较高,约有一半的能源需要进口(欧盟石油进口中的45%来自欧佩克国家)。近年来,欧盟的政治和商业部门一直担心北海石油和天然储备会逐渐枯竭,欧盟的能源政策也明显向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倾斜,欧盟与俄罗斯及中亚在能源领域商定了一系列大型项目。2002年下半年,德、法、意和俄共投资20亿美元,修建经白俄罗斯、波兰和斯洛伐克直达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同年9月,壳牌及其合作伙伴批准了俄萨哈林-2号项目的预算,计划在2014年前投资85亿美元,以增加俄远东地区的油气产量。据欧盟估计,到2010年,里海地区石油产量有望达到每天400万桶,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每年1700亿立方米,是欧盟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关键,未来欧盟天然气进口增量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寄希望于中亚和里海地区,这就促使欧盟加强与环里海地区的能源合作。2004年11月13日,欧盟邀请环黑海、里海及周边国家的能源部长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会议,决定发起能源对话,称“巴库倡议”。商讨加强欧盟与有关各国的能源合作,促进黑海及里海地区能源市场与欧盟统一能源大市场的逐步融合,加强有关各方在能源贸易、过境运输以及环保标准等方面的相互协调。2006年欧盟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深化能源合作的谅解备记录。2007年欧盟还出台了新中亚战略。欧盟还与阿塞拜疆在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开展了能源对话,并提供了有关能源领域的技术援助。欧盟鼓励欧洲能源企业对里海地区进行投资,以便在能源争夺战中抢占先机。欧洲还着手修建从里海经土耳其、伊朗等地通往欧洲的油气管线,以便将当地的油气资源运往欧洲市场。欧盟投资170万欧元,用于进行跨里海能源管线可行性研究,加快纳布科管道的建设。这都表明了欧盟与俄罗斯及中亚的能源合作领域正在积极扩展,也意味着中俄及中亚能源合作面临着欧盟的强烈竞争。
  
  3 日本
  日本是一个工业发达而油气资源极端匮乏的经济大国,所需原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达到99.7%。目前日本的石油供应90%集中在中东地区,易受中东局势的影响。为使进口来源多元化,日本于2006年3月出台了《新国家能源战略》大纲,指出要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它通过投资能源项目、开展经济合作、提供政府援助等手段,努力加强与中东、俄罗斯、中亚、非洲及拉美等地能源供给国的关系。从2003年开始,日本大力介入俄罗斯远东的输油管道的建设项目,以争夺俄罗斯远东油气资源,而俄罗斯的资金缺乏也使日本找到了与俄合作的主攻方向。2004年,日本政府不顾美国的压力,投资20亿美元购得对伊朗阿扎德甘特大油田的开采权。同年日本启动“中亚一日本”外长会谈机制,以此“先促进中亚地区区域合作及民主化进程”,然后构建稳定的能源通道获取能源,最终排挤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因此,日本与中国围绕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合作也面临着诸多的竞争。
  
  4 印度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急剧扩大。由于印度是一个贫油国,为了确保能源安全,缓解巨大的能源需求,印度已经在国内采取保护性开采措施并制定了一个全面拓展海外能源来源的计划。印度除了与中东寻求合作外,也在积极寻求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2005年底峻工的萨哈林-1号方案就是由美国、日本及印度公司共同开发的。目前印度正与俄罗斯、伊朗合作计划建“南北走廊”,把印度的孟买、伊朗的阿巴斯港、俄罗斯的里海港口联系起来,再把“南北走廊”与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公路连为一体,建成最长的陆上能源走廊。同时,印度、伊朗正在将伊朗的昌巴哈尔港建成中亚能源输出港。中印两个能源进口大国有着共同的能源需求,因而在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积极开展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必将产生竞争与冲突。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大国在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油气资源的竞争中,各种力量汇集,矛盾交织,目的只有一个——获得这里的能源。这场竞争既是有关国家经济利益之争,也是控制与反控制之争。毋庸置疑,这场世界性的竞争不仅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将影响该地区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国际性力量关系,同时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对中国开展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带来更复杂的局面。中国必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保证我国能源的安全。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
  能源合作的对策
  
  (1)加强中俄及中亚政府间的沟通与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合作战略。我国应充分利用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首脑和总理的会晤机制、各委员会会议机制,协调解决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开发合作中的各种难点问题,寻找进行资源开发合作的项目。建议在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设立政府常驻商务办事处,作为国内企业的立足点和联络点。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合作的扩大,必然要求形成双边双赢的局面,这就要求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政府相互协商,共同制定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长期战略,从而使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另外,这也要求我国加强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投资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跟踪监测,包括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整体战略调整、具体经济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因素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战略走向的影响等情况都应全面详尽地了解,从而为制定长期的合作战略提供依据。
  (2)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基础,推动成员之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可以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进一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为中国能源安全取得可靠的保障。同时,在上合组织既有框架内,积极支持筹建组织框架内的能源俱乐部,打造新的“亚洲能源战略”,平衡各国能源利益,落实元首会议确定的“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目标。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能源安全,保证可靠的能源供应,充分利用哈萨克斯坦国内的能源管网与我国新疆已经完善的电力、炼油与西气东输工程,贯穿起我国东部高能耗产业密集带和中亚油气基地,使得我国东部与西部、我国与中亚诸国贯通起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以经济能源合作为契机,使上合组织在俄罗斯及中亚经济社会事务中起到主导作用,最终实现维护我国在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能源和经济利益目标。
  (3)积极参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开发合作,实现合作形式的多样化。政府要积极推动大型相关企业参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开发合作,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推动我国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油气田的开发、石油管道的铺设的合作等。一是要积极参与中俄及中亚的油气合作。应该说,单纯的油气供求关系,或者贸易上的高度互补性,都不足以保证俄罗斯及中亚的产油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把油气卖给中国。只有在油气勘探、生产、提炼以及相关的油气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才能使中俄及中亚油气供应的安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二是要积极参与中俄及中亚油田的勘探开发,这不仅可以在俄罗斯及中亚建立起一批海外油气供应基地,以“份额油”的方式运回国内,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平衡国际收支,还可以对国内油气资源起到储备和保护作用。三是将在俄罗斯及中亚各国能源深加工领域的投资作为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既有利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中国能源企业发挥优势,树立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真诚合作互助的形象,有利于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在能源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同时,我国在与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合作中,除积极获取权益资源外,还可以采取互换能源股份、允许资源国以资源入股中国企业等方式,以规避潜在的国有化风险,提高中国能源的安全。
  (4)与东亚能源短缺国家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东亚地区是仅次于北美、西欧的第三大能源市场,各国间因能源引发的矛盾也时有发生。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是邻居,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地缘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联合东亚各国共同开拓俄罗斯及中亚能源市场。东亚地区可借鉴北美和欧洲能源合作经验,建立东亚能源合作的“能源共同体”,组建石油购买联盟,在能源运输上互相提供便利,降低运送费用。在中亚、里海油气资源开发上通力合作,以中国“西气东输”管线为载体,有效利用大陆管线油气输送优势,为东亚提供安全稳定的中亚油气运输。
  
  责任编辑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