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贴图形》教学案例

2008-12-29韦有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2期

  《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图形的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绘图操作技巧,是画图模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内容体系看,剪贴图形既是对学生已有画线、画图形、涂色及修改图形等画图技能的提升,又是后续进行图形创作的主要技能手段。从实践角度看,剪贴图形的操作属于较高层次的技能。通过这种操作,可以创作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图形,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三四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初步的、粗浅的。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思考问题多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技能、知识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动能和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复制/粘贴”、“翻转/旋转”菜单命令的作用,能灵活运用这两条命令进行图形制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尝试操作,让学生掌握“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等命令的操作要领;在交流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质疑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比较中体验通过“剪贴图形”绘制图形的高效,提高学生创作图形的兴趣;在与生活联系的开放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复制/粘贴”、“翻转/旋转”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剪贴图形的方法进行图形创作。
  疑点:使用“复制”命令前注意选定对象。
  
  三、教学环境和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或硬件)。
  学生资源包:学生练习使用的图片文件,保存在学生的硬盘中。
  教师资源包:范例图画及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保存在教师的硬盘中。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任务
  通过图片欣赏引出任务。
  师(出示图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从央视网站下载的“熊猫”图片,这张图片漂亮吗?观察图片,说一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情景?你还知道熊猫的其他相关知识吗?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信息多。
  生1:这是春天的情景。
  生2:这幅图片色彩鲜艳,非常漂亮。
  生3:熊猫是我们的国宝。
  生4:熊猫是活化石。
  教师介绍熊猫的相关知识(略)。
  师(出示图2):为了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学校倡议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公益宣传。小明不仅通过报刊、电视、网站等途径收集了有关熊猫的知识,还用画图软件创作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打开“熊猫.bmp”文件)说一说,小明画得怎么样?
  生5:画得很生动。
  生6:色彩没有照片中的鲜艳、逼真。
  师:小明希望在图中多画几只熊猫,表现它们在一起的快乐生活。你能帮一帮小明吗?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画出同样的熊猫呢?(板书课题:剪贴图形)
  设计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举措。教学伊始,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熊猫”作为学习引线,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熊猫”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搜集信息的方法,通过“如何快速画出同样的熊猫”设置疑问,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意识。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活动,丰富图画元素,变换内容形态。
  探究任务一:巧“画”熊猫
  师:观察图3中的四只熊猫,它们有什么异同?
  生:形状和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师: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熊猫.b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