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网络环境下三位一体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008-12-29余胜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年12期

  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组织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该研究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为理论基础,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总结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环境下“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下均简称为网络环境下三位一体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核心思想
  
  
  网络环境下三位一体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可以用上面的教学模型图来表示,该模型有以下几层含义。
  1.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对在国际上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划分做出最深入研究、最重要贡献的两位学者皮亚杰和布鲁纳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吸收,针对这两位先驱的不足,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该理论为“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背景支持,在上图中用双向箭头进行连接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说明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内容是互相促进和整体提高的。
  2.学科能力和思维培养并重
  对语言的学习和思维的培养不是对立的过程,而是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要求语文学科教师要具备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在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能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组成及各个构成成分的操作过程和具体特点等,并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将创造性思维培养贯彻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中。
  3.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语言的应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语言需要及时的外化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所习得语言,进一步促进其意义的建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学习资源上获取相应的知识并进行意义的建构。
  
  二、实施模式
  
  以上对“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了阐述,在这个教学模型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子模式。儿童入学后,根据现有语文教材的一般编排顺序,依次接触拼音、识字和阅读这几种课型,下面就从拼音、识字和阅读这三种课型出发,对其教学实施子模式进行逐一介绍。
  1.实施模式之一——拼音课型教学子模式
  拼音包括声母23个、韵母24个、整体拼读16个,学生学习的时间为6周左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学会拼读声母、韵母和声调,能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同时在拼音学习过程中重阅读,促识字,帮助学讲普通话,丰富充实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等。
  下面对模式中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说明。
  激趣导入,复习旧知。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学习的能动性较差,自我控制力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一开始教师就注意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谈话设疑、看图片、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和背短诗等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结合计算机多媒体的声像并茂,提供多重感官刺激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旧知的复习和巩固,引入新内容的学习。
  明确目标,自学新知。教师在引入新知后,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配音、动画等网络资源让学生自行听读,练习拼音;鼓励学生借助书本中的插图、网络资源所提供的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践发挥想象来帮助识记字形,进行自主意义建构。在自学新知之前,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前,对于相关的操作要示范到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对于没有领会要求、参与性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交流心得,正音正形。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两人小组或是多人小组之间互相就发音、记形等方面交流学习心得。教师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适时进行正音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字母形状,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记住拼音形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课件示范和教师示范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书写。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相关内容开展组词造句等活动,让学生在掌握音、形的基础上注意对其听、说、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拼读练习,拓展识字。学生根据网络资源所提供的注音材料进行拼读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的拼音,又在拼读过程中接触了各种生字,起到拓展识字的效果。同样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学法的相应指导,并在学生拓展拼读过程中注意对参与性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对于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在本环节结束后要给以一定的总结和反馈。
  结合拼音,打写指导。结合拼音教学内容、拓展阅读材料等创立各种打写主题让学生进行网络留言。由于学生尚处于拼音学习阶段,对于键盘鼠标还不太熟悉,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指导学生结合拼音内容进行组词、造句、编儿歌和顺口溜等,逐步提高学生的打写能力;对学生的打写情况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当“小医生”互相纠正错别字,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充实留言等。
  2.实施模式之二——识字课型教学子模式
  识字课顾名思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识字,这些生字一般不是独立呈现,而是由围绕某个主题的一组词语和一篇相关的语言片段(如古诗、小故事、儿歌、童谣等)构成。和阅读课文相比较,这些语言片段篇幅较短,内容较为简单,语境也不够丰富和完整,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生字词。
  下面对上述模式中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情景创设,引入新知。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心理倾向。所创设的情景一定要与新学习的课文主题内容有关,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来复习回顾前一节课学习的生字,并过渡引入到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环节。
  初步感知,自学新字。教师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语境片段,引入对新字的学习;在初步感知生字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和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相关的学习资料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巩固生字词;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创新识字,指导写字。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对于难字、易错字鼓励学生采取编谜语、编儿歌、编故事、加一加、减一减、组词造句等各种方法来创新识字。教师只需用少量的时间对汉字书写的方法加以指导,采取“认定目标,意义理解,多识少写,尽早阅读”的策略,即教学中强调直击识字这个目标,再让学生适当练习。
  拓展阅读,指导朗读。教师在每节课教学实施前,都需要精心准备一定数量(建议至少8篇)与识字主题相关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网络拓展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必须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寓教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在课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拓展阅读。相同的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巩固生字词,丰富语义,另一方面学生自学自悟的过程可以起到拓展识字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结合拓展阅读资源进行一定的朗读指导。
  确定主题,网络留言。结合教学内容确立让学生打写的写作主题,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由教师精心组织的、围绕一定主题的拓展资源后,调动学生的表达热望,先可以让学生口头上互相说一说,再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在网络留言板上写一写,可以是字数不限的读后体会、故事、儿歌、童谣或是字谜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摆脱笔写的束缚,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儿童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等。
  
  评点反馈,鼓励修订。教师跟踪查看学生的留言,从学生留言内容的立意、留言的长短、打字的速度、错别字情况以及学生的参与性等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留言情况,并适时给予一定的反馈和强化;还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网络点评,不但对于发言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还注意对参与性较差的学生给予支持和认可,鼓励学生课下进行错字更正、互助互评等。
  3.实施模式之三——阅读课型教学子模式
  阅读课型第一个课时和识字课型较为相似,只是由对识字课短文的感知转为对课文的整体初步感知和朗读,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中的生字词,利用一些和本课生字有关的拓展资源来巩固生字和扩大识字,围绕着生字来设计一些打写主题让学生进行网络留言。下面主要谈谈课文教学第二个课时的一般教学程序。
  情景创设,复习引入。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通过一定的复习手段帮助学生回忆联想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为新内容的学习建立心理倾向。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进行灵活的处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来采取各种策略扫除疑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注意在整个过程中,不要对字、词、句的分析上过多纠缠,注重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点拨、启发、引导和激励,在体会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
  适时拓展,思维培养。注意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时拓展和思维的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课文教学和拓展内容生硬地割裂开,通常不同主题的课文中所蕴含的拓展点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从各个角度挖掘出不同类型课文的拓展点,结合一定的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维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拓展阅读,读后交流。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提供和本课文主题相关、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网络阅读材料(8~10篇),保证10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广读多悟,阅读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中自读自悟,由于阅读材料和课文主题相关,因此更有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在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进行了字词的积累。读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各自阅读的收获和体会。
  确定主题,网络留言。拓展阅读后,教师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和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打写题目让学生进行网络写作。在学生打写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写作主题是什么,并可以采用一定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如可以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先说,再转入到网络留言板进行网络写作。另外随着学生打写速度的提高,所设置的打写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避免内容重复。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背景,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愿意写的基础上写出个性。
  评点反馈,修正补充。与前两种课型相类似,教师对学生的打写情况进行适当评点,鼓励学生多写和写好。
  
  在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跨越式试验学校在语文学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试验效果,试验学校普遍认为试验班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202.112.88.32/articledigest17/ertong.htm.
  [2]http://202.112.88.32/articledigest16/yuwen_chuangzaisiwei.htm.
  [3]余胜泉、张文兰、何克抗.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目标与策略(小学)[J].中小学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