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阅读教学探微
2008-12-29沈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2期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大力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如何开展创造性阅读教学,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
一、注重平等对话。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平等的对话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独特见解,努力构建民主、和谐、融洽、互动的对话平台,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阅读提供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新知识的形成和新问题的发展才能在良好的阅读情景中得以实现。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些学生提出最好课题改为《革船骗箭》,其理由是:因为诸葛亮是用诈骗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而不是借来的。这观点一出来,就像是一滴水掉进沸腾的油锅里,教室里顿时炸开了。片刻之后,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可以看出,骗箭不必谢,借箭才要谢,因而题目应用《草船借箭》。”话音刚落,另一位学生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理由:“我认为是借箭,因为到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不是把借来的箭还给曹操了吗?这叫有借有还。”教室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了,同学们的情趣也高涨了起来,更妙的是还有一位学生说:“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文章的中心就变成揭露诸葛亮的阴谋诡计了。”AZHfF1d72Txk+u2/mwB2Yg==这样的学习过程很好地抓住了文题这一切入口,将学生学习主体对课文中心的独特理解、感悟与表达,将自我的体验与外化的交流对话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不断地被激活,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创设体验情境,拓展丰富的探究空间
教学中,应相机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场面和情景,唤醒学生的体验情绪,让学生活跃思维,“不吐不快”。如教学《黄继光》一文的结尾部分,黄继光那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痛,有的同学还流出了眼泪。见此情景,我把握时机,问:“同学们,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那光辉的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试想,如果你是画家,或是雕塑家,你要怎样去刻画,去雕塑黄继光的形象呢?”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说:“我想塑他的半身像,目光炯炯,注视着前方,盼望胜利到来。”有的说:“我要画他伏在地上,头高昂着,向前挪动的像。”有的说:“我想画一个黄继光的头,旁边是万丈光芒,说明黄继光的精神永放光芒。”还有的说:“他张开双臂,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的像。我最喜欢。”设计这一环节,使学生对黄继光的英雄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表达出内心的愿望。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的探究空间才会进一步拓宽。
三、倡导自主阅读,彰显独特的个性色彩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一味听讲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方法禁锎了学生的创造意识,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阅读、自我发现、自行探究,为学生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可能,但这并非意味着让学生盲目阅读,胡乱看书。这一过程最需要的便是教师的指导,否则学生仍会走很多弯路。我将自主阅读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自主感知。这是阅读的基点,是学生个人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全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动笔旁注眉批,记下自己的感受、疑点。(2)品味交流。在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将阅读中的自我感知、体会介绍给大家,自由畅述对课文的理解和体悟。教师适时、适度加以引导,以此为线索串起全文主要内容。(3)质疑问难。学生仅有自己的理解和体悟还不够,阅读中还必须有困惑之处,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深入思考、深层学习。因此,这一过程须让学生再作深度阅读,努力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大胆探索,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以作进一步探究。(4)讨论创新。学生将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归类提出来,集体讨论,师生共同释疑。这一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又要起着主导作用;既要保障研讨内容有益有效,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标新立异,突破常规,从而形成新思维,树立新观念,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既能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发展创新思维,又能满足学生个性的需求,真正体会到个性体验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和巨大收获。
四、关注学生生活,搭建真实的实践平台
创造性的阅读,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进活动教学的思想,开展丰富的语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强化实践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前,我组织学生考察部分工厂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到工业区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及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另外,我还组织学生上网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大量资料,这样,学生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后来的课堂讨论中学生不但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生动地读了出来,而且还介绍了许多与地球、与生活、与人类有关的知识,并就目前地球上存在的生态平衡问题、环保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当前创建和社会和生态文明的主旋律不谋而合,让人惊叹于学生广博的知识,享受在学生生动的语言中。
通过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其他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奠定了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责任编辑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