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 让农村美术教学“美”起来
2008-12-29邓健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3期
由于农村中小学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教育相对落后,美术教学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农村美术教学又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在某些方面有着城镇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我们的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发扬长处,着力挖掘本地美术课程资源,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照样会很精彩。
一、美术教学需张扬之处
1.扬自然景物美之长
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河滩、山头都是学生写生的好去处,既有学生绘画的对象,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农村的美术课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让学生走出严肃沉闷的课堂,走入生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亦即生活。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学习而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例如,在《感受春光,了解春天》一课,可以让学生走出去,在河边、山间、田头仔细地观察、揣摩,捕捉自然界的哪些现象或征候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带着照相机把典型的画面拍下来,在上课时使用。这样,他们在接受该课的新知识时就会表现得很积极,很迅速。
2.扬材料之长
在农村,树根、树桩、树叶、麦秆、玉米秸、植物果实、石头到处都是,是美术学习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在学生灵巧的手中,这些材料都可以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画。比如,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校东面山上有很多粉化石,虽不怎么牢固,但质地细,容易磨制,方便雕刻,是学生学习篆刻的好材料。将无帽的铁钉砸一砸,磨一磨,再套上竹管就成了雕刀。我们雕刻的作品可多了,雕了阴刻雕阳刻,刻了名章刻闲章。
3.扬民间艺术之长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手工艺。我们山里的孩子有很多都会用水竹篾编小竹篮。有个同学一改圆形竹篮为扁形的书包,上口涂着两道红杠,底角边涂着波浪形的绿边,中间染着“bag”,再刷上清漆,黄亮黄亮的,让人惊叹不已。
二、美术教学需回避之处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和开发潜力,比城镇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但在如教学资料、经济条件等方面,农村学校相比城镇学校又有很大的差距。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避开短处,保证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
1.避死抠教材之短
毋庸讳言,现行人教版美术中小学教材比较适用于城镇学校。无论在学校教育环境还是家庭教育环境方面,农村的学生都比城镇学生稍逊一筹,美术课很难系统地按教材来教学。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安排便于农村学生接受的美术课。比如绘画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不拘场地,不限工具,又能和其他科目相结合。再加上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宽泛,着重在培养美术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方面,因此大可不必死抠教材。再从源于自然这一点来看,美术从思想意识观念教育上更易转化,从体制上看课程的进程更能让教师有宽泛的权利。与其死死盯着所谓的官方教材,不如搞自己的乡间特色,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2.避经费不足之短
我校曾举办一次就地取材的工艺作品展览:那棕树叶编织的蚱蜢,精巧别致;根雕“高歌”,创意新颖;用不同颜色的刨花拼贴的“丰收”景象更是让人大饱眼福。这些都是学生没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做出来的。
上天给人的机会总是均等的。我校虽是一所地处偏僻的农村中学,但同学们学习美术的氛围很浓。在市县举办的美术比赛中,屡屡获奖,有的还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农村美术教师都做有心人,扬长避短,善于从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农村的美术教学一定会“美”起来。
(责任编辑: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