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障
2008-12-29李小伟
体育教学 2008年1期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客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目前,我国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每天达30分钟。
自1999年教育部在辽宁省营口,鞍山、大连等地召开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场观摩会,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这项活动已经在全国不少城乡学校蓬勃开展,并创造出了不少好经验。
赤峰市:每天有节间操课 据了解,内蒙古赤峰市小学的间操课一般为35分钟,中学40分钟。记者在大兴隆庄小学五年级(1)班课程表上看到,每天的第二节课均排成了间操课。例如,周二上午的课程表是:晨读,数学,间操课、音乐,语文。
间操课的基本框架分为5部分:一是眼保健操,二是国颁操和学校自编自创的校操,校舞,韵律操,特色操等(可以都做,也可以选做),三是分组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参与下,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进行的一些游戏,体育趣味比赛、素质练习等),四是自由活动,五是回归(列队回教室)。在实际应用中,各校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季节、气候情况,自由组合以上几个部分,间操课的开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目的是最大程度发挥间操课的效益,整个活动采用音乐连接,乐曲变换就自动进入下一项活动,使学生随着优美的乐曲,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唐山市:一天两个大课间 河北省唐山市针对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场地小、器材少,群体性差,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单调枯燥的状况,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从1999年开始,把原有的课间操延伸为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明确安排在学校的课程表中,即上午第二节课后的30分钟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第二节课后的30分钟大课间活动。
在活动内容设计上他们坚持5个结合:一是体育与德育、智育的结合。二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三是坚持规范化与趣味[生的结合。四是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五是内容与季节的变化相结合。
开展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唐山市的学校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纪律明显好转,文明守纪的学生逐渐增多,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锻炼身体,消除疲劳,学习精力更加充沛,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同学们之间关系融洽;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生病的同学少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参与编排舞蹈、健美操的活动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开发,创新能力提高,将体育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达到了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的目的。
鞍山市;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每到大课间时,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二一九小学的小朋友都会像小鸟一样“飞”到操场上,开始“啄食”学校专为他们搭配的文体锻炼“自助大餐’:这里既有欢快的舞蹈,形体、韵律操、蹦蹦床,跷跷板等活动,又有乒乓球、羽毛球、轮滑。旱冰等传统运动,更有男女皆宜的竹竿舞、打陀螺、老鹰抓小鸡、跳房子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活动。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活动寓辅德,健体、审美于一体,让孩子回归自然。走进生活,使他们获得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为了改变农村孩子享受不到体育教育的状况,广东省湛江市、山西省临汾市、四川省南部县等地积极开创快乐体育园地,自制体育器材。废旧轮胎成了学生的“风火轮”,破旧渔网变成孩子的攀爬墙,两个竿子一夹就跳起了欢快的竹竿舞。几根绳子一摇大家一起跳“大绳”。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了农村孩子的最爱。
自阳光体育开展以来,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再一次成为热点。作为体育课的重要补充,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本期热点将聚焦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此,编辑们特别组织和编辑了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文章,稿件基本来自一线,从不同视角,方面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阐述,希望其中的许多做法和想法对大家有借鉴意义。
《班级竞赛活动的实践探索》一文的作者认为:开展班级竞赛活动,对于促进全员参与,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非常好的作用。
笔者以为,该项活动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人手。调动学生为了班集体的荣誉而锻炼,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学生锻炼发自内心,从我想练,我要练,到我决不能拖班级“后腿”,我要为班级出一份力,班荣我荣。充分发挥了班级的力量,是很值得提倡的模式。该活动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全员参与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阳光60分”打造学生阳光人生》一文作者介绍了该校“阳光60分”活动课程开展时情况。该项活动把上午的早操30分钟和下午两节课后的30分钟确立为每天的“阳光60分”活动时间,从课程的高度确保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做到人人参与。天天锻炼。改变了传统的课间操,学生只有较少时间活动的做法。
笔者以为,活动类课程理应以活动为主,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如集合排队等,只有达到了一定量的活动才会对增强少年体质起到效果和作用。
《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对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表示担忧。他认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资源非常有限,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场地少,师资缺乏,课程和活动内容陈旧,班级人数过多,体育经费很少,教师待遇低等问题。为了尽量避免伤害事故,不少学校不敢开展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不允许学生在操场上玩闹,使得学生缺乏参与活动的激情和兴趣。
笔者以为,兴趣和激情是开展体育活动的诱因和源泉,如果农村学校体育缺少了兴趣和激情,就会把广大学生赶出运动场,远离体育运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主力,农村学生体质的下降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都是灾难。
笔者欣喜地看到,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不仅有全国的推进,也有区域的探索,学校和个人实践,思考,笔者相信,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和教育部的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必将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教育报10088)
[作者简介]:李小伟,先后担任《体育卫生》,《基础教育》,《现代校长》周刊的记者编辑。长期从事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等方面的报道,多次参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有关法规条文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