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区域实际深化校本行动研究

2008-12-29

体育教学 2008年6期

  沙坪坝区既是重庆市科教文 化大区,又是农村乡镇大区。区内教科研机构、高校、名校、普通中小学云集。但各类教育矛盾突出,城镇、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整体推进课程改革困难多,难度大。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实际的、具体的指导帮助,更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传统的全区性、集中式教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着基层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为此,我们实施了以校为本的 “校本教研”行动方案。
  
  一、突出区域特点,改变教研活动体系
  
  1)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和本区体育教师分布情况,按学校、学区成立中小学区域性“校本教研”联合教研组,有效地整合研究力量,加强合作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优势,提高教科研的效益,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进而推进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
  2)实施“3+n”教研模式,即每学期全区体育教师集中教研活动不超过3次,以学校或片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主。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完善和补充传统教研模式。这种教研机制的构建,确立了校本教研在学校体育教研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使教研工作由配角转为主角,使教研工作从边缘走向核心。
  
  二、建立教学反思机制
  
  提高教学反思是一种务实的教研行为。它能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和得失,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作用,是积累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们做好教学反思,把写教学反思,记录反思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让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成为每个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
  
  三、狠抓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常态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研究。
  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改革备课制度”。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写好一个单元教案,然后相互学习交流,体现“深钻教材、交流提高、发挥创意”的指导思想。我们还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写高中、初中、小学部分校本教材、教案等作为参考材料,让教师备课时参考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2)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三课”(上课、说课、评课)教研活动。要求每一所学校的教师人人参加“三课”教研活动,不当旁观者。从上课中,从说课中,从评课中,了解教师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技巧、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基本功等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制定备课、上课、听课、教学检测管理评价制度,落实教学“五认真”。我们研制了沙坪坝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常规教学质量监控。
  
  四、进行体育课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方法研究
  
  从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设计了《中小学生体育素质发展水平评价卡》,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针对学生的年龄情况、身心特点、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区别对待,关注学生纵向发展和学习进步的幅度,体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
  
  五、利用乡土资源自制体育教具、器材,开发校本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体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专门组织“农村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编制了一套简便实用、深受学生喜爱、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校本教材,供农村中小学教学参考使用,收到良好效果。
  
  六、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定期举行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大赛(教学素质、身体素质、个人才艺),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校,起好示范作用。组织撰写论文、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案例等,促使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科研理论及方法,提高了体育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承担市、区级教改科研任务的能力。
  实践证明,“校本教研”发挥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解决了自身发展的动力问题;优化了教研资源配置,解决了区域内学校发展的均衡问题;加强了教研部门专业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情感纽带和学术联系,解决了基层学校和教师课程改革多层面、深交流的实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