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语言激励的运用策略

2008-12-29寥跃梅郑志龙

体育教学 2008年6期

  一、无声语言激励,胜过空洞说教
  
  无声的语言指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目光接触等来传递信息。为了不破坏体育课的课堂气氛和正常的教学进程,老师们经常喜欢采用无声的语言对一些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同学进行激励,对一些表现不够好的同学进行提醒或批评。如在一年级小朋友刚刚入学上第一节体育课时,我都会和孩子们说“老师的眼睛会说话,如果老师是带着微笑地看着你,证明老师在表扬你;如果老师没有表情地看着你,证明老师在提醒你甚至在批评你,同时也希望你的眼睛能和老师的眼睛说话”,于是就会有很多的小朋友瞪大眼睛认真地看着我,关注着我,紧跟着我的眼睛。此时我会对其微笑,点头,竖大拇指或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学生就能感受到一种无声的赏识、肯定和赞扬。当然对于个别开小差的同学我也会用注视将批评、不赞赏的信息传递给这些同学,学生能领会到:“老师提醒我,不能再这样了。”保证了教学或练习的连续性,和语言训斥相比,这种方式更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因此更有实效性。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有意识培养和学生的无声语言交流,特别是目光交流。用无声语言激励他们,并在每节课中不停地重复,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行为习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无声语言,往往胜过喋喋不休的空洞说教,更胜过无休止的严厉训斥。
  
  二、语言激励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简洁、精炼、准确的激励语言更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思,使老师的话更明了,孩子一听就懂。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用到一些激励性语言,比如说“你真棒”、“真不错”、“好样的”、“继续加油”等,都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是把一些激励性语言编进儿歌或口令中,就更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比如我是这样教一年级小朋友立正稍息的,当我喊“立正”口令时,小朋友会说“小脚小脚小八字,小手小手两边放”,我会说“对对对,做对了”;当我喊“稍息”口令时,小朋友们会说“小脚小脚小桥洞,小手小手背后握”,我再说“棒棒棒,棒极了”。通过这样的语言激励,小朋友们都能够很好地领悟儿歌的意思,按照儿歌的要求进行练习,动作自然而然也就做标准了。这些提示性、生动、浅显的激励性 “儿歌”、“口令”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秩序井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和掌握新的运动技能。
  
  三、运用语言激励注重时机选择
  
  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动机则能诱发兴趣,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时运用语言激励,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学习拍球时,有些女同学胆小、害怕,对皮球畏惧,出现了不乐意参与而且躲避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她们,而应该用期待的语言激励她们:“皮球是很听话的,你只要认真地对待它,它就会服从你,相信你会成为皮球的主人。”同时,在学生有进步和能勇敢地去参与时,可用“你拍得真棒”、“你的动作真精彩”等激励的语言鼓励她们。激励语言在适当的条件下,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如果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学生尚未成功或者进步时,教师就对学生采用不合时宜的语言激励,不但起到激励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出现“牵强、造作”的尴尬局面。
  
  四、适量运用语言激励,并要有针对性
  
  运用激励语言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所以适量的运用激励语言,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如果在一堂课中,教师的激励语言如同雪片一样,就破坏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还会对这样的激励语言提出质疑,会认为教师是在讽刺、挖苦他。另外,教师随意的激励语言,不仅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会使激励语言显得空洞、教条、苍白无力。针对性的激励,能够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比如学生排队时,我会说“张同学站得真直,小手紧紧地贴在大腿两侧”,其他学生就会马上向他学习。再比如,学生在学习前滚翻时,我会说“李同学动作真漂亮,他团得很紧,滚得很圆”,同学们一听就会更加清楚前滚翻时一定要使自己团紧,就像皮球一样。如:“真可惜!刚才就是腿没抬好,努力一下,腿抬高一点,动作就完成了!敢不敢再来一次?”通过比较明确的激励,学生能很快地找出自己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加深对正确动作的印象,逐步找到动作感觉。
  
  五、注重面向全体和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应忽视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仅是学法和教法所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评价所关注的问题。教师运用激励语言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对“点”和“面”的语言激励能起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牟先涛.体育语言的艺术[J].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