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会不会“变身”应试体育

2008-12-29

体育教学 2008年6期

  2月1日,上海市教委正式对
  
   外公布了《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体育成绩首次以30分的分值被计入中考总分。
  通过评价“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好习惯,这一初衷无疑是好的。但一些家长也提出了他们的担忧:“体育中考”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应试”负担,体育跑道是否会因此变成“抢分”的大道?
  记者就《方案》对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门的采访,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的回答很明确:“体育中考”不是“应试体育”,因为它的重点不在“考”而在“育”。
  
  改革强调过程而非分数
  
  据上海市教委体育卫生科普艺术处处长平杰介绍,体育中考的30分由日常锻炼和统一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别为20分和10分。20分的“日常锻炼”考核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它的成绩主要依托上海自2004年起推行的《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对学生在“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情况”、“校园体育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三个项目的记录情况。
  而在10分的统一考试中,每位学生将参加4个项目的考试,其中必测项目2个,选测项目2个,而每个项目的分值仅为2.5分。必测项目长跑和篮球都是定量的标准,而选测项目有速度力量和技术能力两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确定自己成绩最好或最稳定的项目,成绩都必须由三个考务人员同时判定。
  “学生只要认真上体育课,完成老师要求的锻炼内容,并参与班级、年级、学校、社区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要得到体育中考的高分并不难”,平杰表示。
  
  目的重在培育激发而非选拔
  
  上海市教委、体育局和卫生局对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跟踪监测显示,上海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近年来呈连续下降趋势,特别是耐力、爆发力以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孩子们不仅不会锻炼,而且不愿意锻炼”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
  “以评价为导向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是必然的趋势,但落脚点却必须在培养习惯和激发兴趣上。”依据这一思路,在稳步推进今年的“体育中考”工作的前提下,上海将探索从明年起在“统一考试”中改革“一考定分数”的模式,让学生像“存银行”一样,学会一点“存”一点,通过多次考试累积这“10分”,让每个学生都能以平常心轻松对待“体育中考”。
  同时,考虑到每个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兴趣和体质的不同,从明年起,上海将进一步拓展选测项目的内容,在今年已加入跳绳、武术等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添加游泳等项目,让体育真正成为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
  
  考试只是手段之一而非全部
  
  “考试只是推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手段之一,并不能彻底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全部问题”。上海市教委体卫艺处赵先廷认为,学生体质的好坏受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需要长期、持续、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改善。
  据他介绍,“每天锻炼一小时”和“阳光体育”等各项工作的加强对“体育中考”的推进有很大的作用,而“学校场地、设施的全面开放”、“体育假期作业”、“学生参与自编课间操”等一系列创新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中小学生与体育之间的距离。据上海市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显示,自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来,上海中小学生热衷体育锻炼的指数明显攀升,已有近四成学生认为学校里最崇拜的人是体育教师。这些都为体育中考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