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语
2008-12-29雷丽颖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8年2期
在中国传统名花中,菊花大概算是入诗频率偏高的一种了。究其原因,大约跟晋时名士陶渊明有关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此一句,在世人心里,菊花与陶渊明就已经是合二为一的了。以至于后来为诸花安排主宰之神时,陶渊明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菊花神。
其实中国人爱菊花并以此花譬喻高洁,并不仅始于陶渊明。
全世界菊花三十余种,其中有一半以上原产于中国。它在中国不但历史悠久,名称也非常多,如菊华、秋菊、帝女花、九华、黄花、传公、延年、白花、日精、更生等等等等。菊花生来耐寒耐旱,不但花姿鲜美,且能入药延年。深秋时节,诸花将退散时,却正是它盛放之日,不畏秋寒,自然有傲霜孤高的风格,自古以来就深得国人喜爱。
菊花最早见于典籍记载,大概是《尔雅》,其中有“鞠,治蔷”的字样。而治蔷,正是菊花的别名。而《礼记·月令》中也说: “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以黄菊盛开为九月的象征。农历九月已经是霜寒露冷时节,偏有菊花浓香沁人,尤其是野菊花,更是如同铺开遍地黄毯,一片萧瑟中看到这样无边的灿烂,不由得人油然而生敬爱。
在这样的景象感召下,爱菊咏菊之人肯定不在少数,不过如今我们所能见的篇章,还是出自屈原大夫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此后很多人专为菊花写过赋。当然。最著名且最有规模的咏菊场面,莫过于清代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女儿们的菊花诗会了。
菊花还是最著名的药花。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说:“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东汉应劭所编《风俗通》中曾说,有一个名叫甘谷的山村,山顶有大菊。水由菊盛处流至村庄。村民长年饮用这浸润过菊株的泉水,别说寿至古稀,哪怕活过百岁,都是平常事。
在中医药的范畴里,菊花被称为“去风之要药”。能清热明目、疏风解毒。根、茎、叶、花、实,皆可入药,就算无病的人,平常时时食用菊花,或以菊花制枕芯、以菊煎汤洗浴,都有防病健体轻身减肥的功效。
以菊花入食谱,那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最著名的还是以菊花酿酒。据记载,每到九九重阳节,汉宫中不但要饮菊花酒过重阳节,同时还要采集菊的花叶茎酿制来年的节酒,互相赠送,景象热烈。
既有菊花酒,自然就有菊花茶。那也是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有的做法了。菊花泡茶,不但色润味香,而且清肝明目,尤以产于浙江的杭白菊与产自黄山的贡菊为上选。除了饮品用菊,曾经是宫廷珍馐的菊花火锅,如今也是秋冬时令大受欢迎的食品。
《聊斋志异·黄英》讲的就是一个世代爱菊人家的子弟马子才,因爱菊如命,而得菊仙陶生为友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菊仙因陶渊明之故而以陶为姓,却并不固贫作态,种菊售菊自然潇洒。马子才也与菊仙的姐姐黄英结为夫妻。故事的最后,陶生因过醉而化菊。变成了一品带有酒香的“醉陶”新种。
“醉陶”是不是真有过,那也未可知,但经过多年栽培,菊花品种的确是非常多的。最早的菊谱出自北宋刘蒙之手,他归并了三十五品菊花,有合婵、棣棠、玉铃、银台等各色名目,到明朝时,菊谱中已有近三百品种的菊花了。
野生的菊花以黄色为主,到唐朝时出现了紫菊白菊争妍斗丽的身影。再往后菊花的颜色更加丰富,红橙青赫深深浅浅。而最引人注意的,大约还得数绿菊与墨菊。
所谓墨菊,并不全是黑色,而是深紫色,从某个角度看去近似于黑色而已。
而绿菊,更是菊中珍品。
关于绿菊,《聊斋志异》也有一个故事提到了它。那故事名叫《宦娘》,说的是书生温如春仰慕葛公之女良工,良工也对温如春很有好感,但温家家境贫寒,因此求婚遭拒。女鬼宦娘对温如春有情,苦于人鬼殊途而难成眷属,知道这事之后便从中帮忙,为两人做了许多事,其中一件就是将温如春家中的普通菊花变成了葛家珍藏的绿菊。葛公看到绿菊之后,认为女儿已经与温如春私订终身,索性顺水推舟便将女儿许配给了温如春,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也没有辜负宦娘的一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