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嘉良:善博共赢 使命必达

2008-12-29魏明明

中外企业家 2008年12期

  
  “2007·中华十大财智人物”
  最具影响奖得主简介
  陈嘉良 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
  提名理由:他是联邦快递的第一位华人总经理,也是第一位华人副总裁。1985年加入联邦快递,几乎见证了其在中国发展的全部历史。2003年,陈嘉良出任联邦快递首任中国区总裁,专门负责中国大陆市场的整体策略规划、行政及管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联邦快递中国公司从业绩、理念到行动处处走在领域的前列:第一个与中国海关实现电子联网;第一个获得中美之间货运航权;第一个在业内推出简体中文网页;率先推出亚洲和北美地区货物一日送达服务;第一家订购空客A380货运飞机。同时陈嘉良还出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天津市人民政府交通委员会现代物流顾问、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顾问等职,对推动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规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陈嘉良是极具开拓精神和忠诚信仰的国际职业经理人的楷模。
  获奖理由:以创新为使命,以速度为武器,带领联邦快递创造多项行业第一,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规范贡献突出。作为国际职业经理人的优秀楷模,为推动企业和行业共赢共进,影响深远。
  
  陈嘉良小档案:
  陈嘉良,男,1961年5月生于香港,陈嘉良现工作且居住在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上海,持有香港大学历史系学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院联合颁发的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香港加入联邦快递,任客户主任。后被提升为香港操作站经理、香港区域销售经理、中太平洋地区销售董事总经理。之后,转回操作部门,担任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任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上海世界贸易组织咨询中心以及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顾问,天津市交通委员会的物流顾问等职。同时受聘于对外经贸大学,担任其客座教授。2007年12月当选“2007·中华十大财智人物”。
  
  在这样一个紧张浮躁的时代,习惯了转换公司或者角色来升级镀金,也看多了空降兵的借鉴创新,当面对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嘉良时,那份大气与从容却能使人慢慢地沉静下来。这位从普通客户主任逐步荣升至中国区总裁的快递先生,在要求严格得近乎苛刻的国际公司里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历练?在几大快递巨擘激烈竞争的快递行业内如何勇拓市场?在纷繁复杂的物流圈中如何实现的步步为赢?这其中又沉淀了多少睿智与领悟,实现了从客户主任到总裁的冲天蜕变?陈嘉良无论谈其什么,总是一副从容和感恩的语气,这被称为深谙说客之道的职业经理人,专注而勤奋,谋定而后动,在不经意间,让你感受到一个不拘小事,无谓大浪,善于求取共同利益的赢者。陈嘉良,就是这样一个总是称自己很平凡的人,在联邦快递二十余年来,始终秉承“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成为这家跨国公司历史上第一位优秀的华人总裁。
  
  与快递传奇一同启航
  
  联邦快递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商业传奇,陈嘉良与这个传奇一起在香港的快递业启航。
  陈嘉良的职业故事开始于1985年,开始对商业感兴趣的他刚刚从香港大学历史系毕业,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简单而明确,一方面,家庭并不富裕的他,希望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保证生活;另一方面,如果能在企业里工作,和企业一起成长,得到社会的认可,自身的价值也可以得到体现。而对于职业的想法,更多的是期望做营销,因为这样会看到很多的人和事,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拓宽眼界。
  陈嘉良对于第一次接触联邦快递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在大学图书馆里,陈嘉良读到了联邦快递的故事:刚刚成立12年的联邦快递,是美国第一家没有通过收购,却在短短十年间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它甚至改变了美国人的商务运作习惯,此前从来没有人想象过,在一天之内能够把货品从一个地方快递到遥远的另一地方。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陈嘉良的脑海里。
  联邦快递的创始人,也是在任首席执行官的施伟德(Fred Smith)先生在耶鲁大学念书时,曾在自己的论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构想:“如果我能够在美国一个中心点,建立一个转运中心,利用很多的高科技,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团队,我就可以实现州与州之间的隔夜送达。”而在那个时代,美国的运输服务业还没有这样可靠准时的快递服务,以满足当时的经济需求。他的教授也只给出了这样的评语:这是一个很创新的概念,然而,是不可行的。后来,施伟德先生真就根据当初这个构想的模式创立了联邦快递,并将这种梦想坚持了下来,联邦快递也以其独创精神成为了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在陈嘉良眼里,这简直是一个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活生生的商业传奇,而这个传奇故事当时正准备在香港上演。然而毫无专业背景也没有销售经验的陈嘉良,是如何打动联邦快递的面试人员?“我在求职信中很清楚地去回答了几个问题,为什么我希望在你的公司里面做事;为什么我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我在这家公司里做事,能对公司有什么贡献。”简洁而清晰的态度,坦率而直接的方法,最终得到了联邦快递的青睐。陈嘉良谦虚地说:“进入联邦快递,不是我有眼光,只能说我幸运。”当时任客户主任的陈嘉良,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各个楼宇之间挨家挨户地敲门,把联邦快递的服务和承诺介绍给客户。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扫楼”工作,陈嘉良仍干得劲头十足,这种务实的风格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的联邦快递香港分公司规模很小,还都是人手带货,陈嘉良每天都会带着护照上班,随时准备带上货飞往美国。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香港进出口贸易一派繁荣,对航空快递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需要快递到美国的货物样品日益增多。港美贸易的日渐活跃,加之联邦快递总部在美国,更主要的是陈嘉良和同事们的努力推广,公司业务扶摇直上。陈嘉良的职场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他说:“我比较擅长处理客户关系,了解客户需要,因此,也连续两年获得联邦快递全球表现最佳销售奖。”奖品就是一只展翅欲飞的水晶鹰和百慕大的一周假期。获奖后不久,陈嘉良就被提升为操作部经理,并由他来负责进出口货件24小时的通关操作。通关操作对于联邦快递来说,是实现最快速送达的关键,对于完全没有通关经验的陈嘉良来说,负责通关操作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那时,什么都不太懂的他要和手下的五十多个人一起管理好联邦快递在香港的24小时通关操作。在大约九个月的时间里,陈嘉良每天睡得很少,经常在车里睡一觉后到公司洗个澡,强振精神,再次投入工作。陈嘉良相信一句古训:天道酬勤。“我不懂操作,但我管理的团队懂。要使他们相信你熟悉操作,这是个压力。”陈嘉良的逻辑是:“我不懂,但我愿意学,可以和大家一块儿做;只有我干得好,有上佳的业绩汇报给总部,才能为团队争取利益。”在这宝贵的入行初几年,陈嘉良学会了如何管理团队,如何与海关打交道以及与政府沟通,不愿服输的锐气也为他后来在台湾和大陆管理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邦快递对陈嘉良的这次提升,为公司在香港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1989年,联邦快递收购了陈香梅女士名下全美最大的飞虎货运航空公司,陈嘉良是负责整合操作的人员之一。联邦快递在香港实现了更大的发展,陈嘉良也实践了自己最初的诺言:“在和公司同成长的过程中,让自己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与港台快递一起历练
  
  习惯在机会中面对挑战,善于在诸多的矛盾体中寻找最大公约数,从而实现各方的最佳协作。
  在操作部经理的位置上,陈嘉良仅仅是才能初试。而在与香港海关和贸易发展局等政府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他善于斡旋的才能逐渐彰显,也奠定了他职业说客的地位,把他推上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尽管香港是自由港,但进出口通关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陈嘉良必须想方设法告诉海关官员快速通关的重要性。与政府谈判,他最重要的心得是转换角度,注重换位思考,不能仅从对己有利的一面出发,也应站在政府和市场的角度考量,而且要把整个社会的利益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我不断向政府强调,我们不是要特权,这事关经济发展和所有企业的群体利益。如果需要尝试的话,我们愿意配合,愿意尝试。”陈嘉良的一个基本论点是,快递通关对整个贸易的繁荣很重要,海关条例应尽量清晰透明,同时应该采用高科技手段;为了配合新机场的建设,实现电子通关。
  善于借势的陈嘉良小试牛刀,在香港的游说获得了成功。1994年,他被提升为亚太区销售部总经理,成为第一位华人区域销售部总经理。随后,他也曾短暂转换航道,加入英国航运公司英之杰货运,出任其大中华区总经理。“在销售这行里做了太久,我需要机会实践综合、全局性的管理,适逢机会,所以就选择了跳槽。”一年后,联邦快递与台湾当局在建立转运中心的谈判中遭到挫折时,时年34岁的陈嘉良被召回出任台湾地区操作董事总经理,以发挥他在香港积累的与政府谈判的经验,为联邦快递在台湾市场的发展打开一片天空。陈嘉良又一次地实现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