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健身
2008-12-29冯嘉雪
中国新时代 2008年8期
把健身器与互联网链接,利用双向传输技术,将健身者在运动中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事先被建立好的电子档案中去,由此,网上专家、教练便可以准确地掌握健身者的运动数据,并给予一对一地指导,于是,传统的健身活动便完成了一次理念与手段的创新

2008年的夏天,由体之杰研发、设计的社区数字化健身中心在北京市松榆里小区试点运营。
初到这家新健身中心,居民们以为它和普通的健身房差不多,因为到处摆放着很多看似熟悉的健身设备,但实际上,在每台健身器械之中,都隐藏着一个“核心秘密”。原来,它们都被植入了一颗由体之杰自主研发的“芯片”,每台健身机彼此相连,形成了一个局域网,并可以随时接通国际互联网。
数字健身房
在松榆里小区健身房的一角,几个年龄相近的年轻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场网络健身车比赛正在进行中。由于目前还只限于局域网,因此参赛选手的数量还十分有限。“我们先在局域网上测试,如果顺利的话,8月份将在广域网上进行公测,然后就准备正式推出。”体之杰集团董事长陆远大指的是他们正在酝酿之中的“国际网络运动会”。这项基于互联网的赛车运动模仿的是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我们也会分不同的队伍,也会有领骑员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健身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不仅仅是网络健身车,其他传统健身中心的项目如划船器、登山机等,在体之杰的数字化健身中心都能找到,而每台机器上也都装有一颗芯片与中心的服务器连在一起。健身者可以随时发起或参与到一场网络竞技赛中,除了网络健身车,还有拳击、乒乓球、跳舞毯等各种运动项目。
在产品设计之初,体之杰就考虑到小区人群的复杂性,因此尽量将产品设计得比较丰富,以便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在数字化健身中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
当然,体之杰的数字健身器材不仅具有娱乐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为健身者提供科学健身的解决方案。例如,网络健身车在车把中设有感应器,可以监测人体的综合体征,包括卡路里、路程、速度和心跳等,这些数据都会被即时回传电脑,经过专门的监测管理软件分析处理后,就能给健身者提供相应的后续运动意见。

目前,体之杰在北京市的试点地区还只有松榆里和南磨房小区两处。按照公司陆远大的想法,他们将深入到每一个社区中去。
“我们一直在和各地体育局联系,希望能够借助于他们的平台推广我们的服务。”现在,体之杰的市场开发团队正在四处奔波,寻找愿意与之展开合作的单位,但是他们的数字健身中心在很多政府部门管理者的眼中,还是一个太过新鲜的事物。
“我接触的领导中,有一半不能接受。”陆远大说,例如某市体育局的领导在听过他们的介绍后就表示,体之杰的产品太“理想化”了,他们不能成为第一个试验品,必须等体之杰在其他地区试点成功后,他们才愿意尝试。
目前,体之杰已经与无锡市、宿迁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参与到他们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去,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体之杰提供的将是全新的数字化健身器材。
除了面向普通社区民众,体之杰还针对办公室一族,设计了名为“动动吧”的办公室迷你健身单元。“这是专为需要健身,却没时间、没条件的上班族设计的。”体之杰体育产业集团策划部主管王欣宇说,由于大多数公司能够提供的场地面积有限,因此在设计“动动吧”产品之初,他们就格外注重省地、方便、有效三方面的因素。
实际上,“动动吧”给健身者提供的就是内置7款运动游戏的虚拟健身房,所需场地并不大——一面电视墙放置显示器,足够一个人运动的空间即可。
“我们叫它虚拟运动场。”王欣宇说,企业员工可以在办公间隙或休息时间抽出20分钟来运动一下,像抓蝴蝶的游戏,就能训练人的手、眼反应能力。“动动吧这些游戏的好处是它不会让你汗流浃背,但依然能起到运动、放松的效果。”
新健身平台
陆远大是一个善于发现市场机会的人。多年前,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偶然得知,国家体委正在编写《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即将推广全民健身工程,此前就已经营体育健身器材多年的陆远大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从1997年创立北京体之杰体育用品公司之初,陆远大就将销售对象定位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不断推进,由体之杰设计和销售的户外体育器材几乎遍布京城的健身场所。
虽然当年还没有“蓝海”这个词,但陆远大无疑正是户外体育健身器材的蓝海开拓者。但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不断推进,他逐渐感到,原先的“蓝海”市场已经快被他自己开发殆尽。
“销售传统的体育器材,客户是做一个少一个。”从2003年起,体之杰就投入到数字健身器材以及健康管理系统的研发中去,陆远大告诉记者,“我们坚持研发了4年多,投入不少于4000万元。”
这一次,体之杰提供给政府部门的,不仅是全新的健身器材,还有一整套完善的健康管理系统。而随着新产品逐步投入市场以及健康管理平台的运行,体之杰也将由一家传统的体育器材销售商转变为体育健康管理服务商。
2006年, 国家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较5年前有所下降。研究体育健身多年的陆远大认为,制约国人健身成功(即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缺乏科学健身的理念,大部分人并不懂得应该如何健身;二是缺乏坚持锻炼的意志力,虽然每个人都有健身的冲动,但总是很难坚持下来。
为解决这两大难题,从2003年起,体之杰就开始着手新产品的研发。“体之杰的目标是提供一个适合中国人的健身平台。同时,让国家投入多年的全民健身计划实现效益最大化。”陆远大说。
传统的健身器材只是一个简单的被使用者,但这一次,陆远大要让它们起到“沟通”的作用,而借助的工具则是互联网:把健身器与互联网链接,利用双向传输技术,将健身者在运动中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事先被建立好的电子档案中去,由此,网上专家、教练便可以准确地掌握健身者的运动数据,并给予一对一地指导。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科学健身的问题,我们还会通过开展各种网络健身大赛的形式,调动健身者的参与积极性。”陆远大深知,传统的健身方式十分枯燥,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是件苦差事,陆远大要“让健身变得快乐起来。”
健康服务商

近几年,健身俱乐部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日渐兴起,有的开张后红红火火,有的则在几年后悄然关门。体之杰的“数字健身中心”进入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后,是否会与传统的健身俱乐部形成正面竞争呢?陆远大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和他们完全是两个概念。”
经过多年研究和对比,陆远大认为目前国内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水平与国外的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例如国外建设俱乐部往往是在开业前先期展开市场调查,然后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设计相应课程和服务,开业后其会员数量就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反观国内的多数健身俱乐部,由于缺乏相关的科学规划与管理,老会员流失率极高,因此只能依靠不停地开发新会员来维持企业运转,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企业要想长期生存,就要让客户形成对你的依赖。”陆远大的心得是,对于每一位成为体之杰会员的健身者,他们都会供持续不断的服务,而不是将他们“晾”在一边,不断地重新开发新会员。
首先,他们会为会员进行体质监测并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然后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开具处方——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包括运动干预、营养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医学干预五个方面。
记者拿到一份体之杰员工的体质检测报告以及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其中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在运动干预方案中,就明确写有每周建议的运动次数,以及在运动最初的两周,心率宜控制在什么水平,而此后应逐渐调整为何种水平。此外,针对力量训练等项目,也有类似的详细指导。当然,他们也会根据会员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结合每个人的预期目标来指导其进行科学运动,以避免不合理运动及运动损伤。
而在营养处方上,他们则将食物细分为主食、杂粮、有色蔬菜、白色蔬菜、豆制品、菌类等近20种,每种食物每周或每天的摄入次数以及每次的摄入量,都会有具体到两或斤的说明。
如此,每个会员在数字健身中心锻炼时,都不是盲目的。同时,他们也不用担心自己在锻炼时应掌握的尺寸有误,因为每个会员都有一张ID卡,在经过系统识别后,他们使用的数字健身器材便会自动调整为该会员所需的条件状态。同时,健身中心还设计了数字化水餐吧,这实际上是健身者的数据监测管理中心,它可以通过软件对运动后的健身者进行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配方饮料、食品以及后续运动建议。
为了方便会员随时查询自己的健身效果以及健康状况,体之杰还同步建立了一个名为“嗳哟网”的网站,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体育健康在线管理服务。通过这个管理系统,会员不仅能查询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还能与健康专家、教练展开交流,而体之杰则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提供远程管理及互动信息服务。
同时,这个系统还能为政府部门提供一个数据查询的平台,例如某个区域参与健身的人群数量是多少,在某个时间段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某部分人群的锻炼效果如何,他们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哪方面,这都能为政府部门制定下一步的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在陆远大眼中,与10年前初创时相比,现在的体之杰已经大不相同了,最初他们只是一家提供健身器材的传统销售商,而今天他们的数字化健身中心也并非是健身器材数字化后的简单集成,而是一整套数字化、网络化的健身解决方案,同时附之以完整的经营管理模式。
现在,体之杰正在不断开发各种后续服务模式,例如员会在拿到自己的健康处方后可以选择短信督导、电话沟通以及网络沟通等服务方式,体之杰将会根据不同的服务方式,定期对会员的健身进展状况进行监督并予以提示和指导。
随着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改变,体之杰的盈利模式也在发生变化。陆远大透露,目前他们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的收益十分有限,“未来体之杰的收益将主要围绕为会员提供各种后续服务以及在虚拟竞技环境中添加广告销售等模式,不断扩大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