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成功的市场预言家

2008-12-29约翰·奥瑟斯

中国新时代 2008年12期

  这是一本索罗斯非常想写的书,但其内容可能不是很多读者愿意读到的书。但这本书表明,在对市场运行的深层次思考中,索罗斯领先了他的时代好几十年。
  《金融市场的新范式》(英文原版)里面包含了索罗斯对目前的信贷危机的宣判。就像被广泛报道的那样,他认为,这次危机是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而且标志着“一个持续了25年的、基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信贷扩张时期”的终结。
  他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中心内容是新的市场规则,以及怎样使美国的房主们避免遭受房屋被强行拍卖的结果。其中一个很有趣的日记描述了他在今年头三个月的投资行动,这些行动的高潮是引起一片骚动的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的大甩卖。
  在本书中,索罗斯展现了他清晰的洞察力,并且用简练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对于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任何人来说,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但本书中最精彩的内容应该是他的独特哲学思想。在此索罗斯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并用这种哲学来解释市场运作的原则。甚至在统治了市场领域的学术思考近30年的市场效率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出现之前,索罗斯就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论并证明市场是没有效率的。他用自己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哲学来自他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大学学习生活,当时他师从于卡尔·波普尔。索罗斯把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称为“反身性”(reflexivity)。它构成了本书的中心内容,贯穿着很多章节,索罗斯本人也承认这些章节会让很多人觉得读起来不轻松。索罗斯说,在市场中,参与者的思考起到了一种双重的功能:努力理解局势(认知功能),同时努力改变局势(操纵功能)。这两种功能会彼此影响,而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市场就表现出了“反身性”。
  这样,一个投资者对现实的误解会起到改变这种现实的作用,并进而产生更多的误解。当市场的决定影响最终结果的时候,市场模式就出现了。如果很多人都看涨互联网股票,那它们的价格就会真的上涨。索罗斯利用这种理论预测并获益于一系列的“最初自我强化但最终又自我毁灭的繁荣——衰落过程,或者说泡沫”。而每一次泡沫都“包含一种趋向和一种误解,并且两者以一种反身的方式互相影响”。
  这意味着市场并不是像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所预言的那样趋向于“平衡”。而且市场也不会像市场效率理论所宣称的那样按照随机行走的模式运动。市场效率理论认为价格是对所有的已知信息的反应,所以会随机地对新信息做出反应。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现代资本市场的架构取决于这些理论。现在看来,这场信贷危机预示着学术界和业界开始觉得他们需要一种新的范式来取代市场效率假说。可供选择的新理论借鉴了实验心理学、高级数学和生物进化论,并反映出市场实践的影响。
  “适应性市场”(adaptive markets)的理论认为,市场总是追随潮流,直到这种潮流的能量完全释放,然后市场就开始构建新的潮流。这种理论似乎开始作为一种选择性范式而获得认同。而索罗斯的书名表明,他要努力使自己的反身性理论成为新范式。令人着迷的是,现代思想竟然与他几十年前形成的理论非常相符。
  这种理论是如何解释目前的信贷危机的呢?索罗斯认为,在过去的25年中,一个“长期的反身过程”形成了一个超级气泡。其标志包括信贷扩张(通货膨胀已经被征服的想法使这一过程不断得到推动),以及一种盛行的误解——对市场不应该进行干预。索罗斯将这种误解归罪于前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对此人们并不感到意外。
  在此期间曾出现过无数次金融危机。根据索罗斯的说法,这些危机“成为一些成功的测验,起到不断加强这种盛行的趋向和误解的作用”。这样,目前的危机就变得更加严重,因为它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当这种趋向和误解再也不能持续下去的时候,这个转折点就出现了。
  很多人可能不喜欢索罗斯的政见。还有些人会觉得这本书有些自吹自擂。索罗斯将自己称为一个“失败的哲学家”并且非常渴望他的理论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如果不是因为他这么有名,这么成功,很难想象他的这本书会得以出版。但不管怎样,索罗斯那不安分的学术好奇心值得我们尊敬。同样值得尊敬的还有他成功地预见到金融理论界将产生的争论。他也许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但他却是一个成功的预言家。
  (作者为《金融时报》的投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