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中国理想”
2008-12-29崔晓林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26期
从王治郅进入NBA的艰难起步,到姚明在休斯敦的迅速成长;从巴特尔有些尴尬的NBA总冠军戒指,到易建联一头撞上“新秀墙”……NBA在带给中国优秀篮球运动员不同命运的同时,也撕扯着中国球迷或痛苦或欢乐的篮球情愫。
从1987年春天NBA主席大卫·斯特恩苦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免费“推销”NBA比赛录像带,到2004年第一次中国赛在上海揭开战幕;从全明星赛、篮球嘉年华、篮球无疆界、NBA训练营、篮球大篷车等方式延伸的NBA产品,到“NBA中国”正式成立,并由微软中国前CEO陈永正“领衔主演”NBA中国大戏,NBA已经以全方位的进攻方式潜入中国市场20年了。
20年系统完善的潜心培育,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全民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NBA不仅以其前瞻的眼光、独特的运作模式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同时也令篮球运动在中国更快、更大范围内普及和流行,呈现出竞技与商业同步发展的共赢趋势。
20年,NBA在中国“大翻身”
“两个中国人抢了NBA所有的风头”
“如果你是个篮球迷,你一定不会忘记去年(2007年)年底的那场比赛,我想说的是,那简直让人难以置信。”6月26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华贸中心19层的“NBA中国”总部,一位业界资深的媒体人士一边陪《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参观具有浓郁NBA色彩的办公环境,一边同记者攀谈。
她告诉记者,2007年11月9日,在休斯敦的丰田中心篮球馆,NBA历史上首次出现五大洲球员齐聚一堂的场面,欧洲的加祖里奇、澳洲的博古特、非洲的穆大叔、拉美的斯科拉……“但这仍不是主题,因为两位中国人抢了所有的风头——姚明和易建联的中国德比(通常指代表两队位于同一城市或邻近地区的球队所进行的比赛,而中国两位球员分别效力的国外俱乐部之间的比赛,也被称为中国德比。),让18244名球迷涌入丰田中心。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同一时间在中国,有近2.5亿观众通过各种方式观看了这场比赛。当全世界每25个人中有一人观看了比赛,那意味着什么?这位同业告诉记者,那一天,斯科拉、吉诺比利和奥博托三个阿根廷球员的“同乡聚会”,在中国德比面前显得黯淡无光。“NBA在亚洲,确切地说是在中国,其商业化开拓的脚步绝对是目前最迅疾的。”
查阅相关数据,记者发现:2002年姚明新秀赛季第一次与大鲨鱼奥尼尔的“巅峰对决”就有超过2亿的中国观众观看了转播,创下了自1995年魔术师约翰逊重返赛场以来,在全美常规赛中最高的收视人数记录。而易建联加盟雄鹿的首个主场比赛,也有超过1亿的中国观众看了转播。
2007年11月的这场中国德比,有19家中国媒体现场直播,包括CCTV-5、上海体育频道、广东TV、广州TV,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ESPN台,另外还有两家网站也通过视频现场直播。其中CCTV-5一家就约有2.1亿的收视人数。这一串数字让美国人感到震惊。
“未来3年内,NBA在中国的盈利可能成倍增长”
而20年前,当时红火异常的NBA球赛,在中国的关注度却低得可怜。“当时,NBA主席斯特恩来北京,向中央电视台免费赠送NBA比赛录像播放权时,曾详细讲解什么是NBA。直到1998年以前所有NBA节目基本上都是免费赠送信号和内容,而NBA仅仅是在节目中插播几条广告;举办全明星赛时,NBA甚至还要自己出钱邀请中央电视台的转播组去美国转播。”这位同业感慨地说。
可以想象,如今这样的场面会令NBA主席大卫·斯特恩欣慰不已,因为这宣示了他的中国战略的成功。
2002年的夏天,当斯特恩在纽约麦迪逊花园读出“姚明”二字时,他的中国战略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几年来,NBA在中国的商业盈利成倍增长, 斯特恩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毫不掩饰地预测,用不了3年时间,NBA在中国的盈利将有可能成倍增长。
“中国3亿篮球人口超过美国总人口”
近日,NBA宣布了NBA中国赛的中国国内空中干线赞助企业——吉祥航空,这也是“NBA中国”CEO陈永正上任以来合作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赞助商。
“这些商业拓展意味着NBA正在加快进军中国内地的步伐,而已经在上海举办两届的NBA季前赛也有望在两年后升级。”陈永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未来将建造标准比照目前美国火箭队主场丰田中心的超级篮球场,届时NBA中国赛也有望升级为NBA常规赛,并希望朝上海建立基地方向规划努力。”
“我们已确定今年来中国参赛的两支NBA球队,是姚明所在的休斯敦火箭队和易建联刚刚离开的雄鹿队。而按照我们未来的计划,之后的两年NBA季前赛将连续在中国举办,而不再会像2004年之后那样断档3年之久。”陈永正说。
近日,在美国男篮宣布将在上海热身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上海方面向NBA提出了“季前赛常年落沪”的委婉申请。对此,陈永正表示,“我们期待同中国方面常年合作,这也是双方努力的方向。至于具体什么方式,还要等条件成熟之后才能有所定论。但是现在我能保证的是,NBA季前赛肯定会连续来到中国。”
NBA英文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05年,NBA30支球队的平均价值达到了3.26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9%。其中中国市场是NBA海外推广最为成功的案例,从运动衫到篮球,2007年在中国出售的NBA品牌产品已达4亿件。
“中国篮球人口(喜爱篮球运动,关注NBA赛事)为3亿人,这甚至超过了美国人口的总和。”在斯特恩为整个联盟沾沾自喜的同时,休斯敦也在为姚明带来的一切而疯狂,姚明改变了一支球队,乃至一个城市的商业前景。而易建联,投入“篮网”后,其前景亦充满机遇。
“NBA中国”是什么?

NBA体育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是“NBA 中国”的正式名称。此前,NBA在大中华地区设有4个办事处(北京、上海、台湾和香港),与51家中国电视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设立了5万多个商品销售点,共聘有近百名工作人员。
为了开拓中国这一超级大市场,NBA挖来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担纲NBA中国业务。2007年10月12日,陈永正正式离开微软,10月15日走马上任NBA大中华区CEO。
2008年初,NBA在中国的新运营实体——“NBA中国”正式从NBA亚洲独立,先期投资2.5亿美元,全面领导NBA联盟在大中华区的所有业务。截至目前,NBA在中国的商业合作伙伴已达到22家。
而对于“NBA中国”的成立,国内一些评论家认为“一条大鳄悄悄地游进了家门。”一些人甚至担心“NBA中国”成立后,将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迅速占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对此,“NBA中国”总裁陈永正则表示,在进行商业运作的同时,NBA更希望通过篮球运动的普及,在中国形成独特的篮球文化氛围。
“20年前NBA就进入了中国,并深受广大球迷的喜爱,篮球是一种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我们要做的,甚至是把篮球这种‘生活方式’渗透到中国的乡村。说实话,我们更愿意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一道,在普及篮球运动、培养人才方面做一些具体事情。”陈永正告诉记者。
“NBA在篮球爱好者眼里,可能只是提供优秀篮球比赛的协会,但是实质上‘NBA更是一个商业联盟’,球队老板是股东,NBA主席大卫·斯特恩是CEO,球队是分公司,球员和教练是雇员,比赛以及相关的附属品是产品,球迷是消费者。NBA向消费者提供业余时间的休闲活动,而消费者则要为这些服务买单。”采访中,国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发表感言。

“NBA进入中国,实质是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在这个领域,独资是很难成功的。”上述人士指出,NBA要想分得中国市场,就必须吸收中国的战略投资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NBA中国”吸收了享誉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隶属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ESPN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基金会和招商局中国基金有限公司,而5家总股份只占“NBA中国”的11%。而除了与投资者保持共赢关系外,NBA一直运用丰富的篮球资源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篮球协会(CBA)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话陈永正:“NBA中国”如何赚钱
提起“NBA中国”,就要提起陈永正。而关于陈永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微软。微软(中国)的CEO走马灯似的换了4任,唯有陈永正,被冠以微软(中国)“最成功的CEO”之名,并打破了微软(中国)CEO任期不超过两年的怪圈。而陈永正出众的公关能力也得到NBA总部的认可。
“毫无疑问,作为摩托罗拉和微软的前任CEO,陈永正是个传奇人物,但跳槽‘玩篮球’,的确让人感到意外。”提起陈永正跳槽NBA至今仍有不少人称“没有想到”。
7月2日,在“NBA中国”总部,从上海赶回北京的陈永正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中国市场比我们想像的还大”
“摩托罗拉是手机中最好的品牌之一, 微软在IT行业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但两者都是消费型的产品,而NBA 是体育跟商业的结合,这是最大的不同,当然对我个人而言,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不小的挑战。”提起领衔“NBA中国”,陈永正在压力面前,表现出的却是乐观甚至自信,“中国体育产业在全国GDP的比重,仅是美国体育产业占本国GDP的1/5。这说明什么呢?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这预示着中国体育产业至少有10倍、20倍的增长空间,而NBA在中国近20年的潜心经营,已经为未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斯特恩对‘NBA中国’有具体的经营要求吗?比如业务范围,经营指标等。”面对记者的好奇,陈永正嘿嘿笑起来,“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也探讨过,斯特恩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不能设定指标,因为在中国,任何具体目标都是小的,中国的市场肯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事实也证明,NBA在中国市场上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大!
据了解,NBA目前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已达22家,而与NBA合作伙伴门槛基本上以各家谈判的具体状况而定。据了解,这22家中国企业支出的费用至少已有7500多万美元。2007年,NBA在美国之外的收入达9亿美元。NBA已计划2010年在境外收入17亿美元,中国市场被其视为最大的海外球市。
关于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陈永正有着自己的理解:“篮球在中国大概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了,但是篮球真正在中国被赋予一种全新概念,其实是跟姚明、易建联,包括之前的王治郅、巴特尔等中国球员进入NBA有关。从普及程度和对篮球的关注度来看,中国已经是个篮球大国了。而NBA的国际化视野也越来越开阔,目前NBA的球员差不多有20%左右是从美国境外来的,是国际球员。在中国,我们希望在传播NBA文化的同时, 带动体育市场(产业)向前发展,‘NBA中国’的理想,是培养人才、传播健康快乐生活方式的同时,把中国体育(尤其是篮球)产业做到国际一流的水平。”
“NBA的收入来自门票、产品、转播权……”
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两个NBA商店将于2008年的7月15日和19日开业,陈永正告诉记者,这两个专卖店相当于美国纽约旗舰店的缩小版。“我们计划在5年内开店 1000家,这是个保守的数字,也许我们会开更多店。同时由于奥运会的关系,我们也希望销量大幅增长,而且趋势不变,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惊喜。”
关于北京奥运会,陈永正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我们期望通过奥运会,让NBA在中国取得更广泛的影响。根据奥运会赛程,拥有姚明、易建联的中国队将在第一场比赛中,遭遇包括科比·布莱恩特和勒布朗·詹姆斯在内的拥有众多NBA大腕的美国队,这无疑是一场令人窒息的对抗。同时,北京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将充满NBA感觉,NBA赛场上的高分贝混音音乐和记分板将出现在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主场馆——五棵松体育馆。”陈永正说,“我们从美国NBA总部带来了35名专业人员来帮助一些相关的准备,并帮助培训啦啦队,让比赛更充满乐趣。”在奥运会之后,NBA风格的五棵松体育馆将会保留,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举办100多场比赛,其中包括有两支NBA队伍参加的NBA中国赛。

“‘NBA中国’最终将靠什么盈利?”
似乎觉得这是一个好玩的话题,陈永正一脸愉快的笑意,滔滔不绝。“其实NBA这几年的业务发展得很快,‘NBA中国’是美国以外NBA的市场发展最好的公司,中国也是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我们的业务模式很广,首先是比赛门票的收入,还有NBA产品的营销,如专卖店;其次就是电视的转播权,中间还有一些广告时间,这已经有20年历史了;三是互联网,现在的球迷,尤其是年轻球迷,他们有时候没电视但一定有PC,我们互联网人气非常旺,今年有时一个月可以超过3亿多的点击率,大概有三千多万的用户上网。”
“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市场合作伙伴。除了全球的市场合作伙伴在海外以外,国内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包括联想、蒙牛、海尔、海南航空等等,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海外也有很多合作伙伴。但是中国本土企业的潜力是巨大的,而且这里还有地域性的特点,除了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我们也在考虑怎样向内地,如广州、成都等地发展,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我们还会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办一些训练营、青少年培训等。当然,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赚钱,意在培育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北京—纽约,越洋视讯专访 大卫·斯特恩:“如果没有中国,NBA就不好玩了”
北京时间6月27日,时针指向夜里11点,细雨中的北京城渐沉梦乡。此时,位于北京华贸中心的“NBA中国”总部却显得有些忙碌。接收卫星信号,调整灯光音响,调整视频角度……工作人员正在做视讯采访前的最后准备。
提前来到现场的《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也变得紧张且兴奋起来,因为即将出现的将是一个难得有趣的采访情景。
11时整,身着正装的斯特恩出现在屏幕上。这是斯特恩执掌NBA24年来,首次通过卫星视讯,接受中国官方主流媒体的正式采访。
因为12小时的时差,远在美国刚刚上班的斯特恩精神饱满,他整理了一下领带,端坐在指定的座位上。有阳光从他身侧的窗户里照进来,一只手进入画面,把一杯热咖啡放在斯特恩面前。一场越洋视讯专访就这样开始了。
“NBA成功的秘密谁都知道”
《中国经济周刊》:在您执掌NBA的24年中,哪些事情是难以忘怀的?
(一丝笑意浮上斯特恩的嘴角,看得出是做好了准备,他的答案脱口而出,三件难忘的事情,有两件与中国有关。)

斯特恩:第一件值得记住的事情,是在1985年我向中国国家男篮发出邀请访问美国。就我个人而言,我特别希望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交流的桥梁,也就是说,我愿意用篮球连接起中美两国的友谊与彼此间的互相理解 。
第二件事是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 NBA与梦之队一起,在那一年走向了国际篮球市场,那也是NBA全球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一次机遇。
第三件事是在2004年萨克拉门托国王队和休斯敦火箭队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的季前赛。中国男篮首次访美后的20年,让我们真正了解到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篮球是一种国际的语言,无论是年轻的篮球迷还是一些像我一样上了年纪的球迷。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有很多篮球迷对大卫·斯特恩这个名字很感兴趣,他们想知道,您是如何成功领导NBA的,有什么秘诀吗?
斯特恩:其实成功的秘密每个人都知道了,它正是我们所最在乎的——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品牌。我们致力于向球迷奉献上做到最好的产品,每一个对商业强烈的敏锐感都围绕在其周围。没有任何一个细节可以被忽略,每一件事都要贯彻到底,注重细节来回应一直支持着NBA和我们的球迷。
我们的使命是所有员工都达成一致的,对我们来说有两件事情最重要:第一,我们想要成为世界上最受尊重和最成功的运动联盟;第二,我们想要利用我们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领导社会使命感。
“在中国,NBA有很多计划”
《中国经济周刊》:在NBA全球战略中,中国有多重要? NBA预计在中国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斯特恩:毫无疑问,在世界范围内,无论体育产业还是其他方面,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非常重要的市场。因此,也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都拥有更多的篮球运动员和篮球迷。中国绝对是NBA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如今在NBA这个大球场里,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国的加入,NBA国际氛围将是什么样子。我想,那肯定不怎么好玩儿。
所以,对未来我们有很多计划,首要的就是全力支持北京奥运会。我们也协助修建了北京奥运篮球馆(注:北京五棵松篮球馆),将在奥运会期间向全世界人展示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以及让球迷能尽情享受场馆的各种设施。
第二个计划就是在奥运会后我们将集中精力在中国市场大力发展极具潜力的体育营销行业,与中国的市场合作伙伴一起巩固和发展体育活动赞助商,体育线下产品的经营及体育场馆的运营。
关于第三点也是我们非常希望做到的,就是帮助中国去发掘体育市场的巨大潜力,与中国政府一起去开发这个市场。不仅仅是为了营销,更是要把篮球运动,强身健体的概念,团队精神和最终的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带到所有的小乡村,这是我们可以对中国人民做出的社会贡献。
《中国经济周刊》:这也是我们中国百姓最希望看到的。是否也是您之前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具体体现?
斯特恩:对,其实我们在NBA这个层面本身更注重的是篮球发展的,但我们更想做的就是把篮球运动达到一个普及,我说过我们希望把运动、健康、快乐的篮球理念送到每个角落,甚至在中国的乡村普及,让这种理念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会尽我们所有的资源去发展篮球运动。
“陈永正、姚明、易建联都很棒”
《中国经济周刊》:陈永正高调进入“NBA中国”,您对这位新上任的“NBA中国”首席执行官有何评价?
(这个问题让斯特恩笑出了声,身子向后靠,舒服地倚在椅背上。他对陈永正这位 “二年级生”显然很满意。)
斯特恩:他的表现毋庸置疑是最杰出的。首先,他是一位对中国有着非常的全面了解的高级管理人员。一方面他不但深刻了解中国,并曾在美国取得了学位,就职期间浸润在美国文化的环境;另一方面,他在芝加哥念书时,正是芝加哥公牛与乔丹最成功辉煌的时期,他正好在美国见证这段令所有球迷难忘的时代。
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商业特有的敏感度与洞察力,让他成功地带领微软和摩托罗拉在中国不断辉煌发展,相信他也有能力凭借自己对美国篮球的认识与经验,带领“NBA中国”前行。 此外,他就像是我们探险时的一位向导,因为他熟知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现在我们谈谈在NBA打球的中国球员,姚明和易建联。 您对他们是如何评价的?
(他几乎不加思索就说话了)
斯特恩:姚明绝对是一位世界级的运动员,同时也是NBA的全明星球员,并一定会成为名人堂的一员。在美国,他代表着他的国家的形象,他是个极为优秀的年轻人:尊严、优雅、幽默,非常聪明。
我喜欢姚式幽默,我认识姚明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对他的了解要比易建联多一些。我非常自豪NBA可以把他吸引进来。
另外,透过我们的合作,姚明帮助我们连接了与中国的关系并让广大球迷更加理解篮球,也将两个国家的人民的距离拉近从而更了解对方。
对于易建联,易是个帅小伙,有很好的篮球天赋,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中国经济周刊》:易建联离开雄鹿队,被交易到了网队,对此您有何评价?这对雄鹿队来华比赛有影响吗?
斯特恩:我不能像篮球专家一样的发表意见。但是我觉得这明显是网队在重组他们的球队,或是围绕易建联在重组球队。因为他们交易一位非常出色的球员理查德·杰弗森。我同时相信网队看到了易建联的潜力,他将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
另外,由于纽约有着颇具规模的中国社区群,我认为这对易建联、中国社区、网队和整个NBA的发展都是好事情。你知道我们早已发现了中国的球迷绝对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经验的球迷。他们通过电视转播和网络直播观看我们的比赛,也登陆我们的官方网站去记录成绩。
虽然他们心里一直留有一块地方给代表中国的姚明和易建联,但他们对每一位球员同样有着丰富的知识。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球迷会对任何到访的NBA球队感兴趣。当然他们希望看到自己国家的球员,但是他们一定愿意享受高水平的NBA篮球比赛,不管是看到哪一个球队或是哪些球员。
“谢谢中国球迷”
《中国经济周刊》:美国有个著名的篮球评论员,24年前,这位评论员对当时惨淡经营的NBA赛事很是不屑,曾“诅咒”NBA快些“死去”。 但是24年后,这位评论员在电视中激情演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大卫·斯特恩的王朝”,这证明了您执掌NBA的成功。我们想知道您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斯特恩有些得意地笑了,但话题依然与NBA有关。)
斯特恩:我是一个成功的律师、好父亲、好丈夫和好朋友,我非常荣幸在当年有机会能够领导NBA。你知道,我刚上任的时候情况有些复杂,篮球运动现状、产业发展、市场培育等等都不是太乐观。
在当时,能有机会在体育改革的时期,在体育市场发生巨变的时候,在电视转播、场馆改进和全球经济亦是全球人民对电视网络变革时期进入NBA,成为一个参与者,我真的很荣幸。
NBA就像一座大客轮,它需要勇往直前、迈向成功;而我看自己正像一个领航的小船,只不过在帮助牵引NBA在航行的过程中,在需要时或帮助驶向码头或帮助它驶向海洋。
《中国经济周刊》:有什么话要对中国的球迷说吗?
(斯特恩的语气突然放缓,声调有些提高,很正式,很诚恳)
斯特恩:我要向中国球迷说三点:一是非常感谢你们多年来对于NBA的支持,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合作方,在中国做合格的社会公民来回馈大家;二来是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中国球迷享受到充满刺激的篮球大餐,并与中国篮协一道,提高中国篮球整体水平,帮助中国在场馆、人才培养、篮球产业等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第三是我非常期待在8月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当然我自己一定会前来参加。
链接:
NBA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全国篮球协会)。
NBA成立于1946年6月6日。成立时叫BAA,即全美篮球协会(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馆和体育馆的老板为了让体育馆在冰球比赛以外的时间,不至于闲置而共同发起成立的。
BAA成立时共11支球队:纽约尼克斯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华盛顿国会队、芝加哥牡鹿队、克利夫兰叛逆者队、底特律猎鹰队、费城武士队、匹兹堡铁人队、普罗维登斯蒸气队、圣路易斯轰炸机队和多伦多爱斯基摩人队。1949年BAA吞并了当时的另外一个联盟(NBL),并改名为NBA 。1949-50赛季,NBA共17支球队。1976年NBA吞并了美国篮球协会(ABA),球队增加到22支。
1980年,达拉斯小牛队加入NBA;1988年,新奥尔良黄蜂队和迈阿密热火队加入NBA;1990年,奥兰多魔术队和明尼苏达森林狼队加入NBA;1995年,两支加拿大球队加入NBA,多伦多猛龙队和温哥华灰熊队,使NBA的球队达到29支;2004年,山猫队的加入使NBA球队达到30支。
大卫·斯特恩
大卫·斯特恩(David Stern,生于1942年9月22日),NBA现任总裁,犹太裔美国人。斯特恩1963年毕业于罗格斯大学历史系,1966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就在NBA委托的律师事务所工作。1978年,他成为NBA总法律顾问,1984年2月1日,成为NBA第四任总裁。
1984至今,斯特恩作为近代NBA的总设计师,将电视和赞助商作为将NBA篮球推向世界市场的主要手段,使NBA的总收入从1984年的1.92亿美元提升到今天的40亿美元,成为美国四大职业体育组织的首富,并把NBA影响力传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