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工业区”能否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8-12-29王洪生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29期
自1968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40多处工业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我国尚无一处。中国有必要尽快选取优秀的工业遗产的最典型代表,争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前不久, 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常务副组长杨晋毅在网上发布的一则帖子《洛阳网民保护洛阳工业区文化遗产宣言》,在当地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引起当地政府和市民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洛阳市有关领导对此专门作出批示,表示应尽快出台相关措施,保留这些见证了洛阳乃至中国工业发展进程的历史遗产。
“洛阳工业区”被认为是优秀工业遗产
河南科技大学杨晋毅老师说:自1968年以来,世界上已经有40多处工业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我国尚无一处。中国有必要尽快选取优秀的工业遗产的最典型代表,争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杨晋毅介绍:河南科技大学作为综合实力名列河南省前几名的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多次承担国家和省里社科重大项目。研究小组成员对文化遗产保护非常有兴趣,因此在1985年开始进行有关的研究,如今已经完成了多项课题。

1997年,承担河南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研究;2003年,承担国家文物局项目洛阳市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研究;2005年完成研究报告,引起国家文物局领导高度重视;2006年,承担河南省文物局项目——洛阳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当年完成了研究报告。
洛阳工业区工业遗产研究报告认为,根据有关大学文化遗产研究组长达十几年的深入调研,洛阳工业区就是举世罕见的有重大价值的优秀工业区,深感工业区价值巨大。
杨晋毅说:“我们大都在洛阳工业区长大,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和热爱。建设带有这么多文化符号,规划如此整齐、雄伟壮阔的工业建筑,我国除了洛阳没有第二处,洛阳工业区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亮点。”
“一五”期间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
洛阳工业区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的重点工业区。“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助中国的奠定中国工业基础的156个项目中,有6项安排在洛阳工业区,是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一五”时期中国建设的8个重点工业城市中,洛阳工业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完美,被誉为“洛阳模式”,公认为是当时中国工业区最好的规划,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名气。
长约6公里的建设路贯穿洛阳市工业区的东西,沿路排列着四个重点项目。其中,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的拖拉机和推土机,长期占有中国拖拉机保有量(按标准台计算)的50%以上,承担着中国60%机耕地的耕种作业量。
矿山机器制造厂生产的矿山用大型提升机、洗煤厂用大型洗选设备和钢厂用冷轧管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
轴承厂生产的精密轴承和超大型轴承,装备了包括“神五”、“神六”在内的几乎所有国防尖端设备。铜加工厂生产的特种材料,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舰船、通信等国防领域。

同是156个项目之一的河南柴油机厂生产的轻型高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在1960-1980年期间,曾经装备了中国海军90%以上的高速炮艇、鱼雷快艇、轻型护卫舰和海岸巡逻艇。
西苑路是洛阳市工业区主干道之一。沿西苑路排列与工业区主要工厂配套的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农机工业教育中心)、中国拖拉机研究所、中国耐火材料研究院、中国农机工厂设计院(原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船舶材料研究所,以及中国轴承研究所等,其主楼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
它们与建设路上的四个工厂大门与厂部大楼正面相对,遥相呼应,形成了洛阳工业区雄伟磅礴的整体面貌。
忽视与毁坏遗产的现象仍在持续
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洛阳工业区巨大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没有被人们认识与理解,对洛阳工业区伟大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损毁一直没有间断。
特别是今年年初,西苑路绿化带1496棵法国梧桐,其中有1141棵,除树梢以外的大部分枝干被全部砍光,不仅美丽的城市景观被基本毁灭,其更新空气、消除有害气体、过滤粉尘、降噪消音的环保功能也基本消失。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这种破坏就开始了,现在仍在继续:建设路上,洛阳矿山厂、轴承厂的厂部大楼被改建;西苑路中国耐火材料研究院大楼面墙进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