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农垦正式启动“政企、社企两分离”

2008-12-29张梅芳

中国经济周刊 2008年44期

  
  2008年10月22日,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在海南省的海口市召开。至此,中国第三大垦区,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南农垦全面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
  此前,政企分开、社企分离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随后,在海南橡胶集团股份公司70多个分公司全面推行,这标志着海南农垦改革进入政企社企分离的核心攻坚阶段。
  海南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认为,海南农垦的改革应分三个层面:一是管理体制由省部共管,变为海南省管;二是海南省管理后,逐步把分离出来的政府和社会职能交给地方,农垦经济和社会都纳入全省发展一盘棋;三是农垦自身的机制改革和转换,通过脱胎换骨,变成真正的现代企业。
  
  农场“政企分开、社企分离”
  
  据了解,此次社企分离,将整体划清农场与海南橡胶集团股份公司在资产、费用、机构与业务上的边界,理顺两者间的关系,实现农场与基地分公司的独立运作。
  几十年来,海南农垦既从事企业经营,又承担大量的行政社会管理职能。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企业综合成本、间接成本高,效益低下。同时,多年来形成了条块分割、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现象,没有形成农垦的核心价值观。
  为了改变政企、社企不分的局面,2005年海南农垦成立了海南橡胶集团股份公司。三年来,初步完成了总局与集团公司、农场与基地分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和业务上的相对分离,但各农场场长仍然“一人饰两角色”———兼任分公司经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今年启动海胶集团上市计划后,中介机构设定了时间表、按倒计时程序,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彻底分离,使这项触及权利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变得迫在眉睫。
  而23个农场与基地分公司的“分离”,拉开了农场政企分开、社企分离的大幕,这是海南农垦改革史上的一件大事,触及到垦区改革的“深水区”。
  
  “当场长还是当经理”?
  
  为平稳推进此项改革,海南农垦做了很多铺垫,先是依托自己独特优势,组建了橡胶、林产、地产、畜牧、物流、旅游、农工贸等企业集团,形成企业航母编队集体出现在国际国内市场。
  同时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建立薪酬管理体系、物资集中采购、橡胶集中加工等内部各项改革,不断完善经营管理。之后,又于今年9月1日至9月10日在邦溪、新中和乐中3个先行点开展农场与基地分公司分离试点工作,为全面铺开此项改革摸索和积累经验。
  作为海胶集团社企分离先行试点的3个农场之一,邦溪农场场长郭应雄现在的身份很“单纯”——海胶集团邦溪分公司经理,原农场书记张素琼接任了他原先的场长位置。以后,海南垦区所有农场场长都将面临这样的抉择——“是当场长还是当经理”?
  在这次分离改革中,场长经理的角色变化是个绕不过去的坎,职务必须分离——场长经理再也不能一人饰两角色,要么当场长,负责农场的社区事务工作;要么当经理,一心一意干基地分公司的经营。
  “这种体制改革实行分离,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调整,是一种利益的调整。我们只有放弃一些利益,才能大踏步前进。我想,这也是对场长的考验。”省政协副主席、海南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