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探讨

2008-12-29

中国市场 2008年45期

  [摘 要]本文对两种典型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合重庆城市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并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城市交通结构,对适合重庆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交通模式;轨道交通;公共交通
  [中图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34-02
  
  交通模式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方式结构,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分配。交通模式反映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重庆作为中国年轻的直辖市如何发展交通模式,来适应重庆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对此做了以下探讨:
  
  1典型交通模式的比较
  
  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是两种典型的交通发展模式。美国大多数城市如洛杉矶等属于前者,而日本、欧洲的大城市如东京、伦敦、巴黎等属于后者。
  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出发,选择紧凑型城市形态,并且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无疑是正确和理想的,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西方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重新确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战略。所以,就长远发展来看,重庆市主城区的综合交通建设应以地面路网和交通设施为基础,建设城市快速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即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2重庆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
  
  2.1重庆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
  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是城市交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约束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仅800多平方米。为此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政策,保持城市的高密度发展,减少耕地的占用。在这种背景下,要在重庆建成与欧美城市同等规模的市区道路网是不现实的。由于重庆市区道路网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道路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重庆市只有更加注重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只有建设比上述发达国家更发达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而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
  2.2重庆交通发展的有利条件
  交通在可持续城市形态的讨论中是一个核心问题。有关城市形态对出行方式影响的研究和争论,推动了城市向更紧凑的城市形态的转变。近期学术界形成这样的舆论,即紧凑型城市形态(Compact Urban Forms)最适于提供可持续特性。一些城市政府已经开始将对城市形态的控制作为一种减少交通需求的手段。
  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紧凑型城市能够为公共交通系统提供足够的客源,并降低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短的出行距离更能减少时间和能源的消耗。因此,重庆作为中国年轻的直辖市,地处西部文化、政治、经济中心,人口密度大,紧凑型的城市形态无疑为发展公共交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3重庆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城市交通结构。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城市交通结构,并结合重庆自身特点,本文对适合于重庆的城市交通结构提出建议。
  3.1世界四大先进城市交通模式
  四大城市市区交通结构:
  世界知名城市都注重轨道交通,在伦敦、巴黎、东京、纽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铁路等在都市圈公共交通中分别扮演了不同角色。这些城市的发展模式可归纳为:在都市核心区内城轨唱主角,在都市圈外围则是铁路唱主 角。
  在世界四大先进城市中,东京市区公共交通比重最高,占64%(轨道交通为58%,公共电汽车为6%),而小汽车比重最低,为3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东京与其他三城市相比明显高一个档次。东京以发达的、极具吸引力的轨道交通而成为特大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应该成为重庆学习的、首选的榜样。
  3.2重庆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3.2.1重庆城铁大环线
  一般来说,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快速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和公共电汽车。地铁和轻轨同属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相比,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捷准时、占地面积小、污染少等优点,适合于大运量、长运距的城市客运,为此成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未来交通系统的骨干,它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07年5月,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在主城区2737平方公里范围内修建“九线一环”共十条轨道交通线路。“九线一环”远景线网线路总长513公里,其中地下线220.9公里,高架线(含地面线)292.1公里,远景线规划期限为2050年。“九线一环”建成后,主城每平方公里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将达到0.65公里。
  重庆在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时,采取了沿线穿越大商圈、大社区的模式,让工薪阶层乘坐轨道交通能够十分便捷,将居住地和上班地点形成一条有机的交通干线,有效缓解了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
  3.2.2重庆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重庆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和交通资源以及环境上的约束条件,笔者认为重庆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应该是:
  优先发展能满足大部分交通需求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客运分担比重;同时努力引导和控制小汽车的使用,压缩出租汽车所占的比例。
  未来重庆各种交通方式在客运交通中所占比例应该有如下关系:
  轨道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小汽车
  由于重庆山城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重庆只有建设比发达国家大城市更为发达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重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陆锡明.综合交通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