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策略研究

2008-12-29孟万化

中国市场 2008年45期

  [摘 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然后对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阐述和剖析,最后提出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04-03
  
  21世纪,世界物流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立技术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已成为现代国际物流的关键。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我国已呈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逐渐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要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适应国际物流的潮流,必须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是实现现代物流系统化、国际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最基本的技术支撑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
  
  1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在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贸易等现代商务活动,实现了商品交易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减少了商业的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电子商务过程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银行的发展,前“三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实现,而物流除了少数数字化商品和服务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外,大部分商品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物流来完成。物流是产品实体从供应地向接受地流动的过程,只有通过物流,将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需求者的手中。因此,物流效率是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当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通过互联网高速实现后,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将成为顾客选择企业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向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物流的运作方式。物流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实现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智能化和合理化。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并通过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实现。因此,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物流信息化市场近期呈现二元结构发展:即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和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业务的低端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实施物流作业活动和相关增值业务;条形码的应用为连锁配送的信息管理打下了基础,GPS车辆跟踪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刚刚起步,普遍采用的是电话跟踪模式。一些较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立了软件开发部门,外资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国内软件开发商开发了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提供了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初步条件。至今,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干线传输网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在基础信息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促进流程改造与优化、支持决策等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环节仍然相当薄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活动信息化程度还很低,不能打破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信息化问题的根本所在,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导致配送决策的制定往往不是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不能最终实现合理化资源配置,缺乏适合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这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效率低下和服务水平低,运作成本高,作业速度慢,物流信息难以获得,让电子商务企业很难获得竞争优势。
  
  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其分析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影响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主要障碍及其分析如 下:
  (1)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偏小,物流活动自营组织完成。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2)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环境制度有待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滞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和物流标准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作业工具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还未形成能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信息采集交换、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运行等缺乏统一、有序的技术规则。因而,导致物流资源严重浪费,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
  (3)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足,还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形式轻实效”等倾向。国内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的投入只占其销售额的0.1%~0.3%,而国外一般占到1.2%~2%;国内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投入的硬件与软件之比为5∶1,国外一般是1∶1或1∶1.2,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
  (4)信息化建设协调不完善,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目前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的社会交换、开发与利用水平很低。物流信息系统工程复杂程度高和技术难度大,建设初期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实际与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考虑技术引进和二次开发的关系。
  (5)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受观念和条件的限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物流过程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货物组配方案、最优库存管理、运输最佳线路等还处于人工、半人工状态,使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所提供的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依靠电话、传真、手工单证等传统物流手段,进行物流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极低。
  (6)人才问题。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国家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专业技术研究和应用人才相当缺乏。我国极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学校的老师或计算机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缺乏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很难对整个物流系统流程做出合理的功能需求分析。另外,企业管理人员中较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严重缺乏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类型、多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系统性、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
  
  
  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策略
  
  4.1政府着力营造并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存环境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改善现行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企业之间毫无关联的局限,建立条块之间物流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协调,做到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又能优化增量配置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则,并充分依靠市场活力、不随意干涉市场自我运行规律。相应地,各地方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引入竞争机制,整合、简化行政管理的手续,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制定恰当的价格和税收、市场准入政策及相应的法规制度,并与国际物流法律秩序保持衔接和一致。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做到市场竞争秩序的公平、公正、公开和统一,使整个产业合理配置、协调发展。政府不仅要踏踏实实改善硬环境,加大基础设施与物流园区建设,而且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管理体系,促进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4.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创造适合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物流信息化的应用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示范与领导,统一规划,在商业信息化、物流标准化、现代物流建设中的共性技术等方面政府要予以经费支持。同时,政府应重点支持公益性的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特别是联结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政府及其他配套服务业的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如果企业规模较大、资金较雄厚,又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可自建经营网站;如果仅有零星业务,或者资金紧张、技术力量薄弱,或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或共用网站;还可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站。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建立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4.3建立一套科学且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
  首先,政府要建立一个好的评价体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得好的,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奖励,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外界进行宣传,介绍他们如何重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以改进当前的物流管理水平,做出更好的物流决策,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不但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较高的服务质量,还要激励他们有动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为自身与委托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要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特别是物流协会与信息监理部门)的作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应用人员建立一个好的考核标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等多种考核方式,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有创新的人员给予奖励,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晋升职务、职称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激励员工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4.4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和强化培训机制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管理者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整体的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协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特别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物流领域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人才。同时,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强化物流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并将参加职业培训及获得资格证书作为信息化从业人员上岗的基本条件。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重视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促使员工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