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索索:特想学三毛

2008-12-29华少君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8年2期

  “多少钱对我来说足够?得够我出去环游世界的咯!”
  小时候的徐索索受三毛阿姨影响颇深,梦想能够像三毛一样浪迹天涯,在撒哈拉自由地行走。
  大学毕业后索索成了一名记者,这份工作部分地满足了她儿时的愿望——去全国各地采访之余,自己还能四处逛逛。索索在北京一家著名的周报工作,在报社墙上挂着的一幅巨大的合影中,索索咧着嘴笑得特别开心,和其他同事的表情相比显得过于生动。报社老总问她你成天怎么这么高兴。她说:“我这是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
  
  其实,索索不是个没心没肺的姑娘,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为了能照顾远在家乡的父母,她在北京自己按揭了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经常把父母接到身边来同住。
  
  “首先给父母买一套房子”
  
  “等我有钱了,我首先在北京再买一套房子。跟父母分开来住,这样既可以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又可以经常去看他们,尽量减少两代人生活上观念不同带来的摩擦。”个性直率的徐索索有时候在和父母的争执中会“出言不逊”,而性格敏感的母亲经常觉得这是女儿在赶他们走。事后,索索经常后悔,但总是会有说错话的时候。
  记者在北京算是中等收入的行业,徐索索每个月工资也就四五千块,房子的月供对她来说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买房完全是为了让父母能经常过来看看我,毕竟他们年纪大了,越来越希望子女能在身边。”
  但事情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和父母住了一段时间以后,矛盾出现了,在对待钱的问题上,两代人出现了分歧,索索说自己虽生在70年代,但心是“80后”的,她像很多才工作的年轻人一样,几乎会把每个月的收入都花完——除了供房,剩下的钱基本都花在了旅游上,哪怕是出差去过的城市,索索也会自己出钱再去一次,“因为出差和真正去旅游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为此,徐索索和父母没少争执。父母很传统,在他们看来,旅行是不务正业,浪费钱。他们希望女儿像他们一样把钱存起来,或者寄存在父母那儿,以后留作嫁妆。这与索索的生活理念完全不同,何况她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父母是在干涉自己的生活。
  更让父母头疼的是索索的婚姻大事,眼看快30的人了,不但没什么积蓄,也没有结婚的打算。“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年轻时都听父母的,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索索说,“老人家总是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来教育我。”索索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在父母眼里,她始终是个孩子——贪玩,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也缺乏起码的安排。
  
  “办个慈善基金”
  
  “多少钱对我来说足够?够我出去环游世界的咯!”徐索索说,她不是一个对钱有很大欲望的人,太多了也没用。“如果能有一笔财富,我希望是能有500万。我会拿100万做一个慈善基金,去帮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这样的冲动起源于她几次旅行中的遭遇。
  索索最喜欢滇藏边境的风景了,这里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雪山、森林。但因为与世隔绝,很多孩子求学艰难,金龙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第一次见到金龙,他正跟在许多出山上学的孩子后面,眼里全是羡慕。山里能上学的孩子本来就少,金龙的家庭状况更是不允许。因为父亲的去世,妈妈有智障,金龙由年迈的爷爷抚养,贫困的家庭,金龙没有上学的机会。尽管他只有8岁,却每天要给妈妈做饭、洗衣服,照顾爷爷,打理院子里自家种的菜,稚嫩的身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也许金龙并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的羡慕包含更多的,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徐索索说,是金龙的眼神触动了她。
  之后的旅行让索索看到了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由此,她希望自己能建立一个慈善基金,能长时间的资助他们。回到北京,索索还特意打听成立基金的事情,她很快发现这件事很复杂。首先是慈善基金会目前在中我国还没有立法。没有模式可以依照。其次是需要有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什么而建立基金会。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投资。这需要一大笔的费用 。
  对于一个普通的记者来说,这笔钱,她目前是很难筹集得到的,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
  “要是现在能给我几百万,我还是想去筹办一个基金会,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至于怎么管理,我肯定会去找专业的人士,自己是没有时间管的,我还要出去旅游呢。但这钱肯定不能让我妈知道,要是她知道我这么多钱都捐给别人了,还不晕过去了,哈哈!”对于索索,基金会至今也还只是个梦想。
  去过国内诸多地方的徐索索,有钱后还要环游世界,她认为这才回归了自我。也许在她心中,自己一直是那个四处流浪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