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冰化雪献爱心
2008-12-29曾平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8年4期
曾有人问宋志永,到底图什么?
宋志永回答得很干脆。唐山大地震时,我们谁家没领过救灾物资?谁家没有得到过外地人的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13个人只是做了一件中国普通农民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年依然被包在北方的饺子里,
雨雪被包在许多人的怀里。
这个除夕,
北方人在饺子里,
咀嚼南方人的年。
南方人在一场灾难上,
打开北方人温暖的春联……
这是不久前新西兰一位叫萧萧的诗人写的一首诗,写给中国唐山的那13位农民。
如今,我们就站在这幅“春联”书写者们的身边。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尽管路边的树还未长出叶子,春风里已有浓浓暖意。
我和外籍同事们来这里采访。西斜的阳光里,他们丝毫不见疲惫,顾不上休息,直奔村里,情绪高涨地和13个农民们交谈起来。
是什么感动了他们?
依次握着这些农民的手,朴实有力。即使在城里碰见他们,他们也是最普通的农民。
身材高大的宋志永走在身边,这位普通的中年汉子,用他的话说就是领着其他农民兄弟做了一件普通的事情。这13位农民自发组织抗冰救灾的义举,在2008年寒冷的初春,情暖南方,感动中国。
要钻钱眼里也不跟你出来了
一个月前,宋志永的心几乎天天紧缩着。看到电视上湖南输电线路铁架子纷纷倒塌,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地区,那里断水、断电,他觉得心在受煎熬。
开始,他本打算向灾区捐钱。后来,了解到那地方山上全是雪,电力抢修施工难度很大,急需人力、物力支持,觉得捐点钱不如出点力,干脆组织人自费去湖南灾区支援救灾。
妻子听了心里咯噔一下,马上就要过年了,谁不想一家人过个团圆年呢?但见老宋决心已下,便很快同意了。
母亲也是知情达理的人,她也想和儿子过年,可是想到灾区的老百姓遭这天灾,自己在大地震时落下的病还是上海医疗队医生治好的,她对儿子说:“你们去吧,抢险救灾是知恩图报的好事,我这当妈的绝不拖你的后腿!”
当时,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可以开车去。租车的问题首先就将宋志永难住了,要把车开到数千公里外、冰天雪地的湖南,车主也担心。直到腊月二十九,经朋友担保,他才以每天650元的价格租到一辆面包车。
有了车,还得有人,宋志永开始动员村民们一块去。起初,有些人不太理解。他坦诚地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咱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咱受到全国各地的资助,现在湖南闹灾了,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
“咱做不了专业性的活,能为灾区重建出把子力气,我敢说人这一辈子中,这个春节就过得比哪年都有意义……”
宋志永这番话,说得大家热血沸腾。现在大家日子好多了,带着感恩的心想回报社会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地震的人,听说去救灾,二话没说就报了名。
尹福在村里溜达,碰上宋志永,不顾自己身患关节炎,就算上一个。杨东是年前才复员的军人,已经连续4年没在家过春节了,今年打算陪父母在家好好过个团圆年,听宋志永一说,也报了名。
不到半个小时,就有16位农民报名,最后定下来13人。
宋志永的小本上记着:宋志永36岁、宋志先48岁、曹秀军46岁、杨国平54岁、杨国明44岁、杨东21岁、王宝国47岁、王宝忠44岁、王德良47岁、王金龙19岁、尹福60岁、宋久富39岁、王加祥62岁。
其中有两对父子,三对兄弟,三个复员军人,年龄最大的王加祥62岁,年龄最小的王金龙只有19岁,脸上还有些稚气。
出发前,宋志永有些歉意,总觉得大年下把大家招呼出来,打算拿点钱给大伙补偿一下。可大伙儿却异口同声地说:“你这是干啥?我们是去支援灾区,又不是给你宋志永自己家里干活,大伙儿要是钻钱眼里,也就不跟你出来了。”
出来不能给家乡人丢脸
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从家里拿了3万多块钱,大家准备好了锹、镐、扫帚等扫雪除冰工具,没顾上和家人吃团圆饺子,沉沉暮色中,汽车驶离了东八里铺村。
城市、村庄一掠而过,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不时传来鞭炮声,他们忍受着寒冷,年夜饭就着矿泉水吃了点面包。只有宋志永会开车,为了早点到达灾区,一路上星夜兼程,顾不上吃一顿热乎饭。直到大年初一下午5点多,历经25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长沙。
由于长沙附近的抢险救灾工作已基本结束,大家一商量,大年初二赶到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当时这里城区停电,对外交通受阻,满目是成片折断的树木和歪歪斜斜的电力铁塔和线杆。
为了找到最需要人手的地方,宋志永跑到正在郴州电业局召开的电网恢复重建工作会场,得知湖南省电力安装工程公司承担的一个项目正急需1000多名工人。一散会,他就到公司总经理肖志荣面前说:“我们是唐山玉田的农民,想义务干点活。虽然不会啥技术,但可以抬工具、运材料……”朴实的话语让肖志荣既高兴又感动。
宋志永他们被当地抗灾指挥部编入一个由40余人组成的抗灾先锋队。此后,在南方受灾最严重的救灾第一线,又多了这样一支来自河北玉田的特殊农民小分队。他们就像一支电力抢险游击队,哪里需要就向哪里去,马路除冰、山路除雪、运送电线杆子、抬运电力角铁,重活累活脏活都抢着干,每天凌晨5点准时起床,平均每天工作10至12个小时,最长达到16个小时,奋力转战在郴州各地的抢险现场。
小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山路上的积雪,并且将准备替换的设备运上山,将损坏的设备从山上背下来,平均每个人每次都要背二三十公斤,因为山高路远,经常要到下午两点才能在附近买点香肠、面包、矿泉水随便应付一下。大家从家里走时穿的都是皮鞋或棉鞋,山上又都是积雪,干完活回到旅店,往往是把袜子一拧就一把水。第二天他们就在袜子外边套上塑料袋,照样干。住惯了北方的暖炕,很不适应南方的寒冷,每天晚上睡觉都不敢脱衣服,有的人因为受寒胃痛难忍就只好睡前用塑料壶盛点热水,晚上双手抱着放在肚子上暖暖胃。
62岁的王加祥是13人中年龄最大的,尽管身体硬朗,但毕竟是上了年纪,刚来时,从没有睡过床的他第二天就开始拉起了肚子,但他天天吃氟哌酸顶着。饮食上他们更不习惯,湖南所有的菜里面都要放辣椒,大家根本适应不了,自己只能买点方便面和火腿肠充饥。
那些天不是阴天就是下雨,又都是在野外工作,山上风大,脏得都像个泥人似的。往山上运电力设备更是个力气活,肩扛的电力绝缘子磁片、金属塔材重达40多公斤,踩着红泥往山上爬,稍不留神就摔个大跟头,雨雪全冻在了手套上,最难的要数往山上运电线杆,每根水泥电线杆重达1000多公斤,加上解放军战士至少得20多人才能抬起来,压得两腿直哆嗦。前面有人用柴刀劈开灌木和竹子,清理出道路,一不小心就被被毛竹刺伤。
他们想,既然是救灾去的,就是要吃苦奉献,再多的劳累也要挺着,再大的困难也要扛着,既然出来了,大家不能给家乡人丢脸。
能带走的是灾区人民的深情
连日来,媒体报道他们参加抢险救灾的事迹,这让宋志永他们感到很难为情,其实他们本来是抱着“悄悄去,悄悄做,悄悄走”的想法,尽一份微薄之力,让灾区人民知道河北有个玉田,没想到现在闹得全国人都知道了。
曹秀军曾摔成粉碎性骨折,休养了大半年,现在走路还有点不灵便,虽然妻子对他的身体非常担心,但对他去救灾还是很支持,说:“别人都能去,咱凭啥落后!”
48岁的宋志先由于母亲年老体病,几次给妻子打电话询问。可妻子曹秀兰却总是瞒着他说:“挺好的,你放心吧!”其实,母亲曾因高血压跌倒在地上。有人问她为什么说谎,曹秀兰说:“说了实话他就得惦着家,要想让他安心救灾,就不能让他分心。”
家乡人民没有忘记宋志永他们。
唐山市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他们自愿赴湖南灾区支援电网重建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赶往他们家里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盛赞他们是中国农民的骄傲……
郴州市委领导看望慰问了宋志永他们,号召全市人民向他们学习,又授予了他们“郴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在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里,他们感到很充实,因为湖南的百姓也深深地感动着他们。
一天晚上,当他们经过桂阳县一个村庄时,一个农民上车拉住他们的手激动地说,要不是没电,全村漆黑一片,她一定把全村人都叫起来向他们致谢。
家住宜章县迎春镇大津村的林老汉在自家门前清理被冰雪压断的树枝,不经意间发现这些操着河北口音的农民抬着电线杆,他跑回村中告诉村民,许多群众纷纷跑来自发加入到抢修的队伍当中。
郴州市64岁的海军退伍老战士李太芝的女儿给宋志永打来电话说,父亲的肝癌已到晚期,通过电视看到13位玉田农民兄弟志愿来抗灾,还把郴州市政府给的慰问金捐给了郴州福利院,和家人联系的手机却没有多少话费了。老人就叮嘱家人一定要为他们人充2000元话费。
第二天宋志永匆忙从工地赶往市区,他去晚了一步,这位老人已去世。老人的女儿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他说:“我们老家有过年包红包的习俗,你们是好人,爸爸想让你们沾点‘红’气,祝福你们吉祥、如意,钱不多,但这是我爸爸、我们全家、全郴州人的一点心意。”
宋志永泪流满面。当即决定把钱以老人名义捐给了当地红十字会。
65岁的郴州市民李梅英阿姨在他们返乡时,专门跑到2公里外花店,买来一把红玫瑰送给他们,说这是她生平第一次买鲜花送人……
“感动”和“感谢”是宋志永他们在灾区听到的最多的词汇,曾有媒体这样评价他们“你们感动了460万郴州人民,感动了三湘儿女,感动了燕赵大地,感动了全国”。但宋志永他们却认为,从进入湖南那一刻起,他们和家人就时常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所包围。他们将慰问品和爱心捐款全部捐献给了红十字会和灾区福利院,能带走的唯一礼物就是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
宋志永他们无私奉献得到家乡人民的赞誉。唐山市代市长陈国鹰代表市委、市政府为他们举行了座谈会。玉田县委书记李晓军告诉记者,他们充分体现中国广大农民乐施好善、慷慨相助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的楷模。
当我赶写这篇稿件时,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湖南刘湘娥、陈晓琼等几位人大代表,利用休息时间,专程来到东八里铺村,看望宋志永他们13位农民兄弟,因为他们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