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2008-12-29何崇元
人民论坛 2008年1期

革命老区是我党和新中国的摇篮,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党的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革命老区的科学发展,让老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尽快富裕起来,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崇高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十分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和老区人民的生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革命老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老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几十年来,老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将光荣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极大地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贫困落后面貌: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谱写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因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制约,革命老区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仍然相对落后。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底,老区县共有237个,其中97个属 “国家扶贫重点县”,分布17个省份。这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实现革命老区的全面小康仍然任重而道远。没有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农村的小康,也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积极探索推进老区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老区、关注老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地方为革命老区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就是其中之一,东兰县是全国有名的革命老区,是邓小平同志领导右江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我党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烈士的故乡。从资料介绍上看,2002年到2006年,东兰全县生产总值增长了55.9%,平均年增长11.7%,初步走上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
东兰县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之一就是将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大力弘扬拔群精神。韦拔群同志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我党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人民军队早期杰出将领,百色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用生命铸就的“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忧国忧民、心系群众,革故鼎新、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区儿女开拓进取,成为实现老区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老区的新动力。
作为中央新闻单位,人民日报社今后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革命老区,加大对革命老区的宣传,为实现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有力指引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支持下,老区干部群众一定能够进一步发扬光荣传统,奋力开拓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洒满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