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2008-12-29李强姚琦
人民论坛 2008年1期
公务员压力从何而来?
工作压力。首先,公务员嵌套于政府行政系统,这就决定了其工作服从性高、规定性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公务员常会有较强的无奈感和压抑感,抱怨“不该做的必须做,该做的做不了”,久而久之产生压抑心理。其次,随着公务员改革的深入,竞争上岗、选任制和聘任制、问责制等措施的实施加大了公务员的竞争,并对公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清闲悠哉生活一去不复返。另外,公务员队伍呈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职位越少,不少公务员担心自己的前途,还有一些公务员困惑于自己各种能力都不错,为什么一直不能被提拔。这种晋升的压力使公务员长期处于焦虑中。
人际压力。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中国人历来重视熟人关系的搭建和沟通。这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使得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工作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一点,在政府部门中尤为突出。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和应酬,这种人际重负使得公务员长期处于心理疲劳甚至心理恐慌状态。
个体因素。公务员个体综合素质比较高,社会认知和自我觉察能力比较强,特别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对自己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高的标准,在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负面情绪。另外,他们还偏好社会比较,特别是“向上”比较——“自己所在的部门是清水衙门,别人的部门财大气粗”;“自己身为省里的处级干部,还不如同学在市里当科员挣的多”。比较的落差使一些公务员心理失衡,体验到强烈的挫折感。
另外,中国几千年封建等级观念,造成了官场上“远交近闭”的官场生态。今天,这在一定程度上仍限制了公务员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的机会。一些公务员往往含蓄内敛,在与别人交往时,总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负面情绪也难以排解。
公务员减压的关键在于自我调适
一些部门已经意识到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并实施了各种心理减压培训项目,这的确是我国干部管理观念和实践的一大进步。然而,短期的减压培训只起外部引导作用,公务员减压的关键在于自我心理调适。公务员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使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内心的和谐。公务员化解心理压力不防试试下面几招:
正确看待压力。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解决问题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地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放平心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要多从正面来激励自己,不仅会平息有压力而带来的紊乱心情,而且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管理好时间。工作压力的产生往往与时间的紧张感相生相伴,因此,公务员应学会时间管理,把重要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否则,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另外,压力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心。应对压力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精力,把工作安排好,把今天的工作做好。
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重视业余生活。听音乐、聊天、运动、做家务都是获得内心安宁的好方式,关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体会它对自己身心的裨益。学习一些自我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想象等。
另外,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压力过大的时候,要寻求朋友的帮助,不要试图一个人就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同时在压力到来的时候,还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作者分别系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博导;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