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放思想,“解放”什么?等
2008-12-29李君如
人民论坛 2008年10期
■ 继续解放思想,“解放”什么?
今天解放思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用口语来说,就是:继续解放思想,“解放”什么?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持续地发挥作用,背后都有一定的思想和利益的驱使。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是与转变思想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仅仅在口头上讲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研究阻碍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旧观念,把我们的思想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
其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的问题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党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偶然的。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地统一起来,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把我们的工作思路从单纯抓经济转变为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上来。
再次,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许多国家改革的历史表明,实行大部门制度是一场很不容易的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破除长期来形成的全能政府等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树立政府治理新理念,扎扎实实地推进这场深刻的改革。(李君如/文,据《解放日报》)
当代中国价值观变革的四大趋势
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变革,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的价值观也相应地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变革,我国开始了价值观变革的新时期,当代中国价值观变革出现了新的四大趋势:一为由封闭走向开放,二为由一元走向多元,三为由单纯的“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四为由“拜物教意识”走向“以人为本”。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和整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正在从“意识形态幻想”的束缚中走出来,抛弃各种各样的拜物教意识,使我们在意识形态上更加现实,在政治活动中更加务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和广泛传播,则是一个鲜明的反映。“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把人从各种“意识形态幻想”的束缚中剥离出来,从拜物教意识中解放出来,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强调人本身价值的至高无上性。“以人为本”理念中尊重人的尊严的要求,这是作为人类文明基本要求的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说明,从拜物教意识到“以人为本”的这一价值观转变,是我们走向人类共同文明的必经途径之一。(宋惠昌/文,据《北京日报》)
怎么看“中国模式”?
中国人从自身的实践中懂得,中国人必须走自己的路。中国必须创造一种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过去北洋政府和当今的台湾地区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都不成功。新中国成立后,照搬苏联模式,也不成功。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一种新模式从产生到成熟,需要很长的过程。西方的民主模式已运转200多年至今仍然问题不少,何况我们才二三十年呢?“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会是平坦的,它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不断加以完善,也需要全国人民的关心、耐心与呵护。但相信经过改革完善,这种模式一定能把中国带向光明的未来。(徐学江/文,据《新华网》)
中华民族能够复兴的秘密所在
多难兴邦,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华民族虽经无数自然和社会的灾难仍屹立东方,保持独有的文明和疆域,并正在恢复昔日的繁荣。这种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虽经百难而不倒以及能够复兴的秘密所在。只要全国万众一心,并能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救灾机制,中国定会将汶川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据《21世纪经济报道》)
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粮价态势
尽管此次世界范围的粮价上涨有许多偶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如气候异常、美元贬值、投机炒作、限制出口、囤积居奇等,但从根本上说,则是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长期忽视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滥用无度造成的恶果。随着各国人民对肉类、乳品等蛋白质需求提高和燃料乙醇需求提高,世界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世界将从此进入高粮价时代。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影响有限,但综合各方面因素看,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粮食价格仍将维持震荡上升态势。
尽管短期内我国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造成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和生产成本上升,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正由过去的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向供求总量偏紧、品种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从未来较长时期看,这些因素都不可能根本逆转,从而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价格总体上将会维持震荡上升态势。(朱敏/文,据《中国经济时报》)
奥运会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萧条
过去认为奥运会以后可能会出现萧条,是因为奥运会之前有很多和奥运会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奥运会结束以后,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束,因此投资可能会放缓,但是中国不会这样。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未来几年,中国的消费还会以比较强劲的态势增长,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这些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都是比较快的。收入增长比较快,消费增长当然也会比较快。另一方面,中国也会进入比较快速的城市化阶段,农村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我判断,未来每年的城市率会增长一个百分点,这会刺激跟房地产有关的投资和跟消费有关的投资。(林毅夫/文,据“2008东亚投资论坛”)
■ 2008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我们预测,2008年我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10.7%左右,增长速度与上年相比出现回落,但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3.2%左右,比前几年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保持农业继续较快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保持农业生产有较快增长、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2.2%左右,比上年增速有所减慢,同时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长的局面不会改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0.9%左右,增速与上年相比也有所减慢。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仍然慢于第二产业,这种状况不利于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
总的来看,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同时存在需高度重视的通货膨胀压力。面对国内外各种因素存在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审时度势,继续努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变为过热,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要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争取主动,力争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文,据《中国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