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如何使人信服是个大问题
2008-12-29
人民论坛 2008年10期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张 勤:我们平时考察干部,都有一套现行的体制和机制,如通过问卷评议、考察组考察等形式来考核、提拔干部,但其中领导提拔的成分占多少,值得我们思考。目前干部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得到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的肯定最重要。应该说,制度如何使人信服是个很大的问题。
现存在两类干部,一类是主要依靠实践锻炼的成才者,指的是从生产队长、宣传干事等基层职位一步步走上来的一批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经验型干部;另一类是主要依靠高校系统理论培训的成才者,他们是高学位、高知识的一类干部,我们称之为理论型干部。这两类干部,究竟是哪一类干部成长更快一些呢?
前一段参加了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些领导干部座谈,他们认为在朝阳区由穷变富的过程中,经验型干部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在朝阳区将由富变为更富甚至走向国际大舞台的过程中,理论型干部会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经验型干部应该重视上高校,多读书,加强理论功底;理论型干部应该重视下基层,勤操作,积累实践经验。可以肯定地讲,在未来的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谁将理论和经验融合得好,谁将具有较强的成长潜力。
党政干部成才必然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所谓时世造英雄,但英雄应该具有实力,实力被理性欣赏,被民意尊重,给人民的事业以实实在在的支撑。
我认为实力是全面的、深刻的,并因全面和深刻而拥有力量。它应该由健康、知识、观念、能力和技能五个基本因素组成。
问题在于,党的组织及其领导者对人才的录用,应该尊重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科学、稳定的选用人才的指标体系,并使这一体系不因领导者的变动而变动,不随领导者的兴奋点转移而转移。机会应该是客观存在的机会。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使多数干部感到不能不学习,不能不实践,但领导提供的机会却极为有限,就一定会危害干部的健康成长。
干部成才一般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一知道自己拥有怎样的本事,二知道国家、社会和组织需要怎样的本事,三让国家、社会和组织知道你具备怎样的本事,三者缺一不可。从纯粹个人的角度讲,干部要想成才无疑主动一点好。
无论理论型人才还是经验型人才,是学习成才还是实践成才,以及有着怎样的性格、年龄、关系,主动还是被动,凡金子都不会被埋没,终究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