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头条
2008-12-29
中国报道 2008年2期
为何要援救巴基斯坦 美田《时代》1月7日
巴基斯坦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遭暗杀对于巴备极端组织而言,不啻天赐良机:他们正试图引发国内局势持续动荡以便生存壮大。对于美国而言,这一威胁的后果显而易见。如果巴基斯坦分崩离析,最终将殃及反恐战争的成败、南亚稳定以及西方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
烈日照台商 台湾《天下》1月2日
2008年是台商到大陆经营有史以来挑战最大的一年。随着人陆新《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上路及多项政策的调整,台商在大陆的营运成本和经营难度将增加。除此之外,大陆积极转型的企业和魄力,也势必牵动台商的长期布局。雅芳亚太区总裁韦俊贤认为,中国透过提高社会福利,强迫产业升级,不只要量的发展,还要质的进步。以往大小通吃、好坏兼收的世界工厂,不再那么妤赚了,台商也面临优胜劣败的新一轮淘汰。对台商而言,如果是依旧追求成本低廉的企业,则开始迁移非洲、印度或东南亚国家,但有更多的台商选择就地升级,毕竟永远逐水草而居不是长久之计。 “这是第一阶段的大洗牌,我们都在看谁能撑过今年7月,撑得过,就是真正何实力的。”
我的2008—关于民生的8大展望 《中国新局刊》1月14日
民生,注定将成为2008中国核心的关键词。
教育、医疗、社保、房价、物价、税费,每一个词的背后都隐含了中国百姓对生活质量提升和分享改革红利的渴求。在“中国号”列车高速行进了30年的当口,我们研究如何发展的同时,同样回避不了如何分配。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听教、劳何所得、病有听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是执政党的政治宣言,这是民众的集体诉求,也是一个大国复兴之路上的关键一步。
政府创新
《瞭望东方局刊》1月17日
政府创新是一个全球性名词,其精髓是提高行政效率。但在中国,它显然被赋予了列出技术性革新层面的寄托。
2008年1月19日,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颁发。与此同时,以各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创新在接触面、浓度和厚度上继续推进的同时,也或虚或实地触到了某个临界点,尤以政改显著。
本刊试图在这个节点上通过对几组地方党和政府创新案例的考察,探索地方党和政府创新在今天的局面、矛盾,呈现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的走向。
还原张荣坤
——“小苏州”张荣坤打通
上海权贵之门的关系经营史 《财经》1月7日
2000年之前,张荣坤不过是在苏州、南京创业的年轻商人一句,小有成功,但影响力偏于一隅。2000年后,张荣坤转战上海,转瞬间崛起为长袖善舞、乐善好施的一代青年富豪。先则撬动数十亿元国有资金,连番坐庄股币;则依托高速公路建设,百亿元社保资金与银行贷款,大肆染指金融、地产和上市公同。一个异地年轻商人,何以在上海滩收获惊人功业?他,打通权贵之门,六字而已。
改革者的仕途轨迹 《南风窗》1月16日
仕途轨迹,无非是指“改革者”个人命运的耶张升迂罢黜的路线圈。以图示的方式,让人们对改革的内容与空间、改革的动力与阻碍,多一份清醒的了解。
改革开放30年来,真正以改革面目出现并被民众及媒体等认可的官员,其实并 不多。正如在任何一个国家一样,科层制运作的国家机器里,占大多数的永远是按部就班的执行派。而如果具有极大破坏力与腐蚀性的“腐败一族”竟在政府里占何相当份额,那么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形势就不那么乐观了,至少成本将高到挑战公众的忍耐力。
中国30年来的改革事业是全局性的,由上至下的。虽然“宰相必起于州县”,但对于许多位置更高的改革者们,或许更要等待历史沉淀之后才能接近本真地面目。
市值时代 《中国企业家》1月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边界被打破,谁理解不了市值背后的意义,谁就将输掉上一轮商业竞争。中国的企业家们必须在市值时代,重新思考和定义企业的竞争战略。
“现在一些民企的老板,他的实体并没何做得很大,但股值就几十亿美金。它们的销售在中国算是不小但是在国际水平来说是非常小的。他们的目标应该是企业实为规模做到十倍、二十倍,但很多人不这么想了,搞企业的人大部分在搞金融。这就是市值时代带来的最致命的影响。”
年轻人——世界上最危险的人群 德田《明镜》1月7日
最近在慕尼黑地铁发生的一件书成为德国政坛的主要活题,17岁的希腊商男孩和20岁土耳其裔男青年在地铁殴打一位退休德围老人,这位老人几乎被打死。正忙于大选的黑森州州长科赫立即大做文章,他提出要严惩实施暴力行为年轻人,其至通过法律手段把这些暴力犯罪分子追踪原籍。科赫要严惩外籍暴力犯罪分子的举动是否纯粹为了赢得州市长大选?
《明镜》周刊派出17名记者来讨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本期主义的作者,58岁的达施泰德是法学博士,他认为:保守党委把有瑟力倾向的年轻人快速送到劳改所的办法是一条死胡同,这些外籍年轻人需要通过教育才能融入德国社会,采取关起来的办法只能导致更多的事实暴力。
科赫届十联盟,他的德国内政部长同党认为:科赫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表达了大多数沉默者的心愿。而属于社会民主党的法律部长认为:政府应给年轻人更多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深海下的大国较量 《环球》1月16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几年来,世界强对海洋的开发争夺和控制的特点已初现端倪,也许再过几年,也许就在2008,世界特定地点的深海争夺,今将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这些具有特别意义的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等际签,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向深海进军。这一轮看不见的“深海暗战”虽似风下浪静,却暗藏杀机,并将对未来全球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些时,控制深海对打赢陆战、空战甚至太空战,也将有决定性的意义。
日本的课题 日本《论座》2月
日本在“全球化”的口号下,逐步“美国化”一了。在外交方面,1999年日本曾经提出重视与韩国和中围的“邻交”政策,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历史年轮的逆转。到福田内阁出现之前,外交策略中既没有韩国也没有中国。
如何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调查显示,日本的纯影响度在中国和韩国都明显偏低,而在日本人对外国的纯影响度评价中,对中国、韩国、北朝鲜和俄罗斯的评价也明显偏低。与邻国之间难以相互认识的情况说明了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困难。日本外交的最大课题也正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