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1号”被深海掩埋的前世繁华

2008-12-29蒲荔子

中国报道 2008年2期

  2007年12月21日上午10时,“南海I号”随着沉箱从30米深的海底缓缓浮出海面。在海底沉睡800年后, “南海l号”再次登上陆地。
  新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是“南海1号”的陆上新家。这个中国目前唯一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水深12米,其内部水质、温度等环境与沉船所在海底完全一致。
  “水晶宫”门前,一条长300多米、宽10余米的水泥大道,直通海边的临时码头。2007年1 2月28日上午10时, “南海I号”沿着这条通道进入“水晶宫”。
  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水下文物的保护没有可以参照的经验,在海底淤泥里的木器、铁器、银器、瓷器等文物来到陆地后如何保护是一个新课题,“南海1号”的考古工作因此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今年年底, “水晶宫”将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在透明的两侧长廊观看考古全过程。
  从两汉甚至更早开始,就有史料记载了中国商贩远航印度、埃及和罗马等地。他们从广东和周边港口出发,带着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也常常有西方商人随乘来到中国。
  “南海1号”正沉没于这条古老航路。斥资3亿元,这艘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商船得以整体打捞并保存。
  数以万计的器物从海底带出中国工商百业的繁华前世。南宋王朝和海洋文明兴盛而后没落,让我们看到更重要的不是寻找宝藏,而是寻找自己的历史。
  
  海外贸易黄金期
  
  1127年,宋高宗赵构(1127—1162年在位)南渡称帝,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因为中原失落,战事频仍,国库难继,宋高宗针对贸易表现出新的态度:“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贯铜钱)计,岂不胜取之于民?”他组建舰队,改善港口,还在海岸线上每隔30里就建立价值昂贵的灯塔导航系统,中国进入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
  据专家考证,“南海1号”满载着金、银、铁、瓷器等生活用品,其中有类似阿拉伯手抓饭时使用的“喇叭口”瓷盘,还发现了眼镜蛇骨骸。专家推测,“南海1号”是一艘驶往西亚的大型商船,船上曾住有阿拉伯、印度商人,眼镜蛇为其饲养的宠物。
  北宋时期,广州、泉州、杭州三路都已设立了市舶司,类似如今的海关。市舶司开辟了诸多贸易航线,前往印度洋,来回只要3个月。到南宋初期, “三方惟广最盛”:广州市海上贸易收入“倍于他路”。简单地说,广州那时就是一个大型商品集散地,是全世界的“广交会”。由于声名远播,盛极一时,唐宋来华的印度商人甚至以广州作为中国的代称。
  
  瓷器风靡世界
  
  “南海1号”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出水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1号”上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第一个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列比明清时期华丽的珐琅彩,宋瓷以优雅的单色釉著称,被不少瓷器爱好者们奉为中华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其精美绝伦,遂以“景德镇”之名久久风行。随着宋室南渡,北方许多著名窑场能工巧匠纷纷赶赴景德镇,带来了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景德镇制瓷技术迅速发展。宋代,景德镇因出产“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闻名于世,并通过泉州、广州两大商港通达海外,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名牌货。据说,荷兰、葡萄牙商人最早将瓷器贩运到欧洲时,瓷的卖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据赵汝追《诸蕃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最远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地。
  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宋代的泉州、广州、杭州等著名列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出现了不少瓷窑,如“南海1号”上发现的福建德化窑、泉州附近的磁灶窑瓷器等就是当年著名的外销瓷。考古学家曾在磁灶窑发现过一些瓷雕塑,人物形象高鼻深目,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贸易口岸“涨海每声中万国商”的景象。
  
  印度洋上最好的船舶
  
  据专家介绍,“南海1号”之所以采用整体打捞方案,很大个原因在于“古沉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考古信息”。由于此前出土的宋代沉船大多破损或残缺,“南海1号”出水后,较为完整的船体将可能为专家破解大量宋代造船术、航海术的谜团。
  从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船舶开始取代波斯、大食、印度、昆仑等外国海舶,逐渐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霸权,中国航海史至此发展为一个高峰。
  一般的宋代远洋商务船平均30米长,10米宽,可载百余吨货物、60余名水手:而最大的船可载300吨以上的货物外加五六百人。对比前朝,宋船的设计更显气魄、规模,船体更加巍峨,装修更为华美。宋船头小,船底变窄有如刀锋一般在海上乘风破浪,船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面对狂风巨浪仍然能稳若磐石。宋船还设计了密封隔水舱,配备小船救生艇。
  据考证,宋代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广州地区的海船使用指南针的时间最晚不迟于11世纪末。当年,广州港外海面上千帆竞过的巨大舶船都配备了指南针导航。宋人糅合了唐人、阿拉伯人的占星术,一起用于远洋航海。宋人还利用发达的天文、地理知识绘制出了初步的航海图。
  宋廷鼓励富豪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经商,宋高宗更是亲自寻求商人协助组成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足以向波斯与阿拉伯商人在印度洋上长期掌握的商业霸权挑战。南宋时期,中国拥有了印度洋上最好的船舶,直接将阿拉伯人手中的海上贸易掌控权争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