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物流:起承转合三十年

2008-12-29杨达卿

中国报道 2008年7期

  三十年前,我们曾说“要想富,先修路”;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说“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需搞好现代物流”。其间,中国物流演绎的产业变奏曲耐人寻味。检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和外向型经济的成长,我们要铭记这辆基础战车——物流业。没有这辆物流业战车,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恐怕不可想象。
  
  起——1978年-1988年指腹为婚与“奉命婚变”
  
  翻开全球近代史,可以读出一条大国崛起的规律:“海运强,则国强;海运弱,则国弱”。无论先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后发的美国、日本,无不借海运物流走上大国之路。
  尤其在工业革命后,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谁掌控海运这个商贸物流的主动脉,谁就可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角色。如今,全球贸易物流的90%以上依靠海运。2007年全球十大航运企业中,中国台湾的长荣排全球第7位,新加坡海皇东方排全球第8位,韩国韩进排世界第9位;日本日邮排世界第10位……
  中国改革开放中,海运交通率先变革并引领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印证着这一规律。1978年的中国,是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主导的“按计划指令生产”生产模式和“统购统销”流通模式,让依附于生产、流通企业的仓储、运输、邮递等传统物流业,毫无专业市场价值。整个市场是卖方市场,所有生产和流通都以计划为指针——运输、仓储等服务和制造业、流通业被计划指令“指腹为婚”——产品还没有生出来,已被指定谁来运输、仓储等。所有的运输、仓储、邮递等服务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用考虑成本的高低,也不用考虑效率和效果的好坏。
  1978年10月,被关押5年的“文革囚徒”袁庚,被政府委任香港招商局(中资企业)掌舵人。在这一个人命运转折故事的背后,传递着一国经济改革的信号,传递着中国传统物流变局的信号。
  不久,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掀起了对外开放的大变革。深圳蛇口工业区被袁庚划为特批的经济改革实验田——袁庚身兼该区管委会主任。袁庚倡导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当时改革开放中最响亮的口号。此话融会着现代物流服务的理念,启迪着国内传统运输业的改革。而从1978年起,袁庚主持香港招商局工作14年,招商局总资产由人民币1.3亿元升至200余亿元,成为当时最大的中资航运(物流)企业。同时,他还创立了中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