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管理
2008-12-29黄芳黄超王涛
中国市场 2008年9期
摘要:本文从研究企业生态管理入手,联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指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有效途径。将生态管理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中是现代企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企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平衡与统一的战略要求。
关键词:生态管理;企业;经济发展;经营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把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社会当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方式。21世纪,世界经济将走出一条信息化和生态化紧密结合的新兴工业化道路。由此可见,走生态型企业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各国经济乃至各大跨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当然也不能例外。我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明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要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一、企业的生态管理
所谓企业生态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和生态系统的高效、和谐、优化的原理,运用生态工程手段和各种现代化先进技术,采用集约、高效无害、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对废弃物循环再生以及能量的多重利用,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有机统一的一种经营理念和所实施的一系列新型的管理活动。
二、 生态管理融入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实施生态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的必要保证。企业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同时企业又是资源消耗的大户。传统的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意味着企业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资源就越多,生产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这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必须加快经营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而企业的生态管理正是依据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着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即以资源节约、产品对人和生态环境无损害或损害轻、废弃物多层利用等为特征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变成生态企业,使企业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生态管理是顺应国际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接轨,如果不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就会在世界经济中将无立足之地。在这种态势下,我国企业如果不能迅速地将自己转变成生态企业,致力于发展生态经济,也将在与生态型跨国企业的竞争中无立足之地;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的作用日趋削弱,而非关税壁垒(如 绿色壁垒 )日益凸显,国际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标准的生产。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提高其产业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制定实施了标准化的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参与制定和修订国际标准,力争使本国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以确保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地位。这些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产品出口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企业要想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加强企业的生态管理,开发生态产品,绿色产品,才能有助于我国企业打破一些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生态管理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和模式。可持续发展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维度相互联系成的系统整体的发展,其核心是:当代的经济增长不能破坏后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利益。21世纪是人类社会向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飞跃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5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也一直是国内外极为关注的大事。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长期以来地大物博、资源大国的观念掩盖了矿产资源总量不足的现实,也淡化了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势必会带来资源和能源更高水平的消耗,产生难以修复和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加快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建设生态企业,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实施生态管理是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看,一方面,企业是各种资源的消耗大户,而可供企业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少,这必然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又是产生污染的源头,传统经营模式下的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式的和一次性的,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必然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酿成灾难性的环境污染的后果,而这种灾难性的后果也必然制约企业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中的任何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并形成一个相互利用,相互制约,同时又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由于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市场、技术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改变。如果企业只顾自身的发展并以破坏环境、生态平衡为代价,那么受到破坏的外部系统同样会反过来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有效途径
1.树立生态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理念。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理念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思想。树立生态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就是指企业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自己的经营指导思想,即在企业的发展中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有利于后代人的生存,在人、自然资源和科技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费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以依靠生态型资源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经济增长模式来发展经济。这是企业发展思路的创新,也是中国企业稳健成长的关键。
2.加强政府的经济政策体系建设。政府的经济政策体系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实质是要通过对经济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和对经济活动的有效组织来实现生态经济的目标,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保护社会的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目标的统一。政府经济政策体系主要应包括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与金融政策等等。例如加强产业政策的建设,将各个产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确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的重要参考,鼓励资源节约型和对环境无害或有益的产业的发展,同时限制能耗高、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取消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将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等。
3.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是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必要前提。因为这既可为企业进入市场设定环境准入条件,又可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环境竞争机制。在鼓励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过程中,既要贯彻执行已有的法律法规,又要制定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专项法规。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4.实行清洁生产。所谓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改善管理,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措施,从生产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在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最终结果是企业管理水平、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减少企业生产费用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加强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事实表明,环境污染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相联。有关测算指出:如果我国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省废弃物排放1000万吨;如果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万吨,等等,这将大大提高环境质量。因此,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势态上看,积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既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提高环境质量的愿望。
5.强化环境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在强化环境管理方面,做到努力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严格按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要求实施环境管理;要通过清洁生产的审核验收,并始终坚持清洁生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的相应标准要求,不仅要做到达标排放,而且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区域环境容量要求,决不超过总量控制排放指标,不对外部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单位:黄芳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黄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涛齐齐哈尔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永东,路杨.生态管理发展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7,4:66-69.
[2]陈清泉.循环经济与工业生态[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43-45.
[3]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学[M].北京: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