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与企业财务伦理塑造
2008-12-29周利刚
中国市场 2008年27期
摘要:财务伦理是社会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一些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的缺失,模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透明度,使得企业的利益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没能协调统一,因此,为企业提供建设财务伦理的动力,在新的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文化环境将是我们为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诚信;财务伦理;塑造
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丑闻接连曝光,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国际性会计危机,人们在拷问市场经济的信用问题以及企业环境的安全感,在怀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的诚信的同时,也在反思着企业财务与伦理的关系。
一、会计诚信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对会计诚信作了最好的诠释,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会计人员丧失了诚信呢?
1.会计诚信丧失的外部原因
(1)社会道德秩序失衡。任何经济活动和经济模式里面,总是渗透着某种道德文化观念。市场经济也不例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生动活跃使人们思想更解放,视野更开阔,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商品交换法则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在逐利原则的驱动下,人们忽视了对道德的修养,助长了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行为,既侵蚀了会计领地,又恶化了会计环境,使“真账假做,假账真做”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会计诚信面临危机。
(2)失信成本低且处罚不力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是直接的利益驱动。在利益驱使下,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迎合企业负责人、投资人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正因为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不造假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才会使上市公司对会计造假趋之鹜。
2.会计诚信丧失的内部原因
(1)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能在很大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薄、报表及产品产量与工时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因此,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各种信息的记录、归集和汇总等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制造者一般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制造者有可能为着自己的动机和欲望进行逆向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尽管有时会计人员为一分钱差错折腾半天,但由于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而不同的选择又会生成不同会计信息,这就为会计造假提供了条件。
二、财务伦理
财务是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伦理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而财务伦理则是财务活动的伦理性质和伦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