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转变与人才培养的探讨
2008-12-29刘敬芝
中国市场 2008年27期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和管理科学创新,使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作用,相对于会计核算,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凸现,会计职业转变已成为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相应的,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本文就此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有益于会计职能的发挥。
关键词:职业转变;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会计有两大分支,一是财务会计,二是管理会计。财务会计遵从会计准则,主要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则面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生产经营的决策支持和管理控制信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长期以来企业会计工作只偏重于财务会计,把主要精力放在记账、算账、报账方面,相对忽视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调查研究表明,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长期以来旧的管理体制影响,企业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内在需求不足;二是现有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脱离企业管理实际,使管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无法保证;三是会计人员因财务会计工作繁忙,从而影响其向管理当局提供充分的管理会计信息;四是大多数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较低,很难就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管理会计系统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使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作用,相对于会计核算,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凸现,会计职业转变已成为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具体来看:首先,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人员会基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要求而产生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观愿望。管理会计的应用取决于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制度下,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的压力和动力。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代理人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正确的决策行为和科学的管理控制手段,借助于管理会计实施经营管理是代理人目标实现的最有效措施;其次,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工作由财务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成为现实的必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会计软件日益完善,会计核算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变得简捷,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使企业管理者对经营管理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能够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设计并提供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经营控制信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所属的财务与管理委员会早在2000年就组织过一项以“职业转变:从会计到管理”为主题的调查,目的是探究管理会计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的意识还很淡薄,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础环境还很差,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尤为必要。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的特征及人才需求
会计的特征决定会计的人才需求,进而影响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向。从会计管理的角度看,21世纪企业会计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随着企业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子系统,会计与管理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自动化生产的出现,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这样,相当数量的有用信息可以被适时的收集起来,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企业里诸如生产数量、材料耗用、废品产生和产品成本等信息。会计空间越来越广泛,会计的职能越来越全面多样,会计不单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更是一个管理控制的工具和手段;二是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产品的构造也越来越复杂,单个企业不可能完成整个产品的所有价值环节,未来的产业组织必然成模块式发展,企业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需要在行业价值链中选择具有优势的价值模块儿进行价值创造。由此,会计管理将不再单纯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增长,而是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价值链分析,从多个方面提供决策与控制信息;三是基于环境变化,会计将突破管理会计师提供信息,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的旧框框,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的界限趋于模糊。为了保证企业以一种及时的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并据此做出反应,管理会计信息搜集的任务会从管理会计人员转移到这些信息的使用者身上,会计不再仅仅是会计管理人员的行为,每一个员工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提供并使用相关信息。
企业会计的特征决定了未来的会计将呈现“会计管理知识普及化、管理会计核算层次化、管理会计职业专门化”的特点。会计职业转变和会计职能的扩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懂生产、懂管理,具有协调能力。基层管理会计人员立足于责任单位,对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分析、控制与考核;高级管理会计师则服务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其职责是构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个性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中高层经理提供战略决策、规划与综合控制相关信息,并参与决策。由此,会计人员的培养应定位于“分层次,跨专业,通才型”。
三、会计人才的培养
笔者认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进一步转变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从我国会计教育目标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仍旧是过分强调会计学科的专业教育,综合性、人文性的通才教育特征和要求还没有得到必要的保证,会计教育的知识结构狭窄,跨专业学科知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对技能的培养方面也相对薄弱。基于会计执业环境的需要,我们应将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以全面素质养成为基础,具有扎实的财会知识和较为广泛的经济及相关学科原理性知识,具备良好会计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该目标具体表现为会计执业知识和相关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其中会计执业知识包括: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济知识等;相关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决策分析与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为此,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对于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增加管理会计及相关的会计课程,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通用型人才;对会计专科以上的会计专业学生应增加开设企业运筹学、生产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行为学、国际商务等课程,培养目标是具有综合分析决策能力的高级管理会计师。
第二,改进会计教学方式与方法。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能力,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大学里所受的正规教育,管理会计学是会计人员管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其信息的加工手段依具体会计对象而定,具有多样化特征,因而更加强调培养会计人员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此外,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运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辅之以小组讨论、模拟演示等形式。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机会;如何查询、分析研究和解释信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得出合理的结论,由此提高学员的智慧运用技能、人际交往和角色定位能力、表达能力等。
第三,更新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基于环境变化,管理会计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原有的内容体系:
1.拓展成本控制的广度和深度,使其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成本管理以产品为核心,成本计算与控制限制在企业内部产品生产的料、工、费范畴。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管理把作业、作业中心、顾客和市场均纳入成本管理范围,不仅核算产品成本,而且核算作业成本和动因成本,形成由多维成本计算对象组成的成本控制体系。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使成本计算更加精确合理,核算资料更有利于全面分析企业在特定产品、劳务、顾客以及市场组合等方面的盈利性差别。
2.采用与现代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多元化管理会计方法。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超越了传统管理会计追求当期利益最大化的单一会计期间界限,将着眼点放在企业的长远利益上,从长期竞争中把握企业发展方向,通过竞争优势分析、价值链分析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分权管理模式,需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及分层激励机制,为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还需运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等协助管理当局进行控制与决策。
3.构建综合的业绩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中,评价企业经营绩效主要采用财务指标,就目前来看,以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是不全面的,它难以分析出企业核心业务该怎样营运下去,也分析不出给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带来影响的具体因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最终取决于它的战略性竞争实力,业绩的衡量就是对竞争实力的衡量,只有将财务指标与体现竞争实力的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全面、系统的考评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
第四,优化会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为了充分发挥会计职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西方管理会计界一直致力于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具体表现在成立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组织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等。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专业机构来规范和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致使管理会计人才缺乏。笔者认为,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可行的办法:一是成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以组织、指导、协调我国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师的考试和后续教育制度;三是创办管理会计专业期刊,给管理会计人员和理论工作者一个发表意见、交流经验的空间。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宏,张巍.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83-89.
[2]张庆.运用管理会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