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分析
2008-12-29陈久梅黄辉
中国市场 2008年28期
摘要:结合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的特点,分析了灾害发生前、灾害发生中及灾害发生后,各流动要素的具体表现及特点,为救援物流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自然灾害;救援物流;流动要素;物流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自然灾害救援物流具有突发性或非正常性、物流需求随机性、物流需求事后选择性、流量不均衡性、时间约束紧迫性、社会公益性等[1]特点,因此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系统相对于普通物流系统更为特殊且更复杂,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系统的构成主要有功能要素、流动要素和网络要素[2]。本文对灾害发生前(简称“灾前”)、灾害发生中(简称“灾中”)及灾害发生后(简称“灾后”)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系统中各流动要素进行分析。
一、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
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是指自然灾害救援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速、流程等要素。流体是自然灾害救援所需物品。载体是流体借以流动的载体,包括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车站等)及设备(如车辆、飞机、装卸搬运设备等)[3]。流向是流体在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流量是流体在确定流向上通过载体的数量表现。流速是流体在一定流向上通过载体的速度。流程是指流体在一定流向上通过载体基础设施的距离。
二、灾前的流动要素分析
灾前涉及的主要流动过程有两个:一是方便储存的物品(如帐篷、棉被、部分药品及食品等[4])从常规采购供应商到储备库的流动;二是部分过期前转售的物品(如药品、食品等)从储备库到销售商的流动。前者通常包括储备库刚投入使用的集中采购和后期为了弥补部分过期前物品的转售所引起的库存下降,保持储备库动态平衡而进行的分批采购。
储备库刚投入使用的集中采购,需要从无到有地将储备库中的各种物品储备到一定的库存量,将引起较大的流量。储备库中部分过期前物品的转售以及为弥补由这种转售引起库存下降进行的采购活动引起的流量通常很小。但如果这种流量实际较大,就应考虑不采用大量的实物储备,而采用“协议储备”(即与物品生产商签订协议,当灾害发生时,生产商必须提供相应品种和数量的物品)和(或)采用“信息储备”(即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生产商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品种、规格,最大产能等,一旦灾害发生时,通过紧急采购获得物品)的方式进行储备。
储备物品的来源地通常是分布在全国,甚至是国外。而储备库通常设置在灾害易发区附近,以便灾害发生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救援物品。因此,物品到达储备库之前的流程通常是相当长的。从储备库转售给销售商的物品通常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或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如药品或食品等,在这些物品过期前,可以就近转售给销售商销售给当地的居民或是医院进行消费或是使用。因此,部分过期前转售的物品从储备库到销售商之间的流程通常非常短。
灾前流体的流动过程是在正常情况下进行的,所有的物流活动没有什么特殊。因此,其流速按物流的正常速度进行。从供应商到储备库之间的流程较长,建议其载体选用铁路(火车、货场等)或是水路(船舶、港口、码头等),而从储备库到销售商之间的流程较短,建议选用公路(汽车)为载体。
三、灾中的流动要素分析
灾中涉及的主要流动过程有以下五个:(1)方便储存的物品从储备库到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的流动;(2)紧急采购物品从供应商到临时存放区的流动;(3)捐赠物品中衣物等从各捐赠点到捐赠物品暂存区的流动;(4)捐赠物品中用于救援的物品从捐赠物品暂存区向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的流动;(5)救援物品从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向各救助点的流动。
相对于紧急采购和社会募捐来说,从储备库中进行紧急调拨所需的时间短,物品供给有保证且物品的品种、规格及数量是确定的,救援物品供给的风险可以降到最低。因此,灾害发生时,通常首先从储备库中进行紧急调拨,之后如果有需要会启动紧急采购或(和)社会募捐。从储备库到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的流量在灾中救援的前期迅速增大,中后期逐渐减少;紧急采购引起的流量在灾中救援的前期较少,中期迅速增大,后期逐渐减少;捐赠引起的流量在灾中救援的前期较少,中后期逐渐增大。从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到各救助点的流量直接与灾情的变化相关,灾情较轻微,则流量较小;灾情较严重,则流量较大。
由于储备库通常设置在离灾害多发区不远处,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通常设置在实际发生灾害的区域附近,因此从储备库到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以及从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到各救助点之间的流程都比较短。由于各捐赠点承接的捐赠物品品种较多,在运往灾区之前,通常需要在各捐赠点附近,设置捐赠物品暂时存放区,便于对来自各捐赠点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等,之后才运送到灾区的。因此,从各捐赠点到捐赠物品暂时存放区之间的流程较短,从捐赠物品暂时存放区到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流程比较长。紧急采购的供应商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因此,从紧急采购供应商到救援物品临时存放区之间的流程,相对于灾中其它几个流动过程来说长得多。
灾中,所有救援活动与灾民的生命与财产紧密相关,任何延误都可能危及众多人的生命或是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灾中,所有救援活动都是在一种紧急状态下进行的,其中的物流活动也不例外,即物流活动中所有流动所涉及的流速均非常快,且灾情越严重,救援任务越紧急,其流速就越快。至于载体方面,除了从救援物品暂存区到各救助点之间的流动外,流程较短的其它几种流动过程,建议采用公路(汽车)为载体;流程较长的两种流动,建议采用铁路(火车)、公路(汽车)或是部分采用航空(飞机)为载体;从救援物品暂存区到各救助点之间的流动,在公路网络没有被严重破坏、公路运送危险性不是太高、救援活动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公路(汽车)为主要载体;但由于特大洪灾、地震或是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公路运输网络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且救援任务紧急的情况下,建议使用飞机(空中投放等)为主要载体。
四、灾后的流动要素分析
灾后的主要流动过程有三个:(1)部分救援物品从各救助点到储备库之间的回收流动过程;(2)部分未使用的捐赠物品从捐赠物品暂存区运送入储备库的流动;(3)为了弥补救援过程中消耗的储备物品进行补充采购引起的物品流动。
部分救援物品从各救助点到储备库之间的回收流动以及部分未使用的捐赠物品从捐赠物品暂存区运送入储备库的流动的流量均较小。为了弥补救援过程中消耗的储备物品进行补充采购引起物品流动的流量较大,且流量的大小与灾害过程中消耗的储备物品多少有直接的关系,消耗物品越多,需补充采购的物品就多;否则,就越少。
灾后,各流动过程的流程均较长,同时考虑到时间方面,不象灾中那么紧急,物流活动可按正常的流动速度进行。因此,灾后流动过程中,载体以铁路(火车)或水路(船舶)为主。
五、结论
自然灾害救援物流系统中灾前、灾中、灾后各阶段的流动要素(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速、流程)各不相同,且在各自所处的阶段里,通常还会随着灾情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因此,在组织自然灾害救援物流活动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及动态变化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救援物流高效、顺利完成。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