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油为何只要2.49美元?
2008-12-29唐纳德·H·斯特齐姆
中国市场 2008年29期
导语:美国的汽油如今售价大约是4美元每加仑,而中国的售价却是2.49美元每加仑。北京规定1吨柴油在中国的售价为700美元,而世界市场上的价格却为每吨1200美元。免遭油价上涨冲击的中国消费者将会继续更多地消费,从而将助长国际市场油价攀升。
毫无疑问,中国强劲的经济走势以及对能源的巨大消耗,成了推动油价上升至目前的130美元每桶的关键驱动器。中国半数的石油来自进口,中国认为石油产业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控制了成品油零售价,尽管正面临着超过8%的通胀。
“吃”油大国
现如今,中国每天大约产油400万桶,而且这个数字的增长非常缓慢。我还没有发现有哪位可信的能源专家预测说,中国的产量会在不久的将来大幅超越现有水平。可怕的是,中国目前的消耗量大约是每天800万桶,而且年增长率为7%,这种增长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且别忘了,中国的能效逐年提升(实质GDP增长10%,能源消耗增长7%)。
在过去十年,中国是石油需求量加大的主要贡献者;它的需求增长了65%,快于美国,比印度快四倍。在未来十年,我认为,与煤、天然气和其他形式能源相比,石油占中国总能源应用的份额不会有很大改变。而能源替代是困难的、昂贵的、还需要时间。
中国自1993年以来就是石油净进口国,几乎不出口石油。就算以100美元每桶来算,中国一年的石油进口就大约需要1440亿美元。那是一个大数目。
低油价的秘密
中国油价的控制是一个灾难。近来,中国的通胀率超过8%,这个数字高得吓人。因此北京用麻烦的物价控制方案压低很多种物价,包括石油的。
考虑一下以下情况:自2007年1月以来,全球原油价格上涨109%;美国汽油价格已经上涨77%;中国的汽油价格却只上涨9%。美国的汽油如今售价大约是4美元每加仑,而中国的售价却是2.49美元每加仑。尽管每年有1亿吨经过加工的石油(特别是航空煤油)在以市场价格销往中国,但是当地的精炼油产品则主要以政府确定的价格销售。譬如,北京规定1吨柴油在中国的售价为700美元,而世界市场上的价格却为每吨1200美元。北京上一次提高国内油价是在2007年11月,提高了9%,那是自2007年1月(当时原油价格是87美元每桶)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上涨。最近有传言说中国将取消汽油价格控制,不过北京迅速打消这种传言。
中国“至关重要的”能源部门由三巨头主导。根据北京的指令,这三家企业不得不将其产品价格保持在一种人为的低水平上,以保护消费者免受能源成本上涨的影响。一位中国专家直言首:“我们处于一种完全反常的形势中。”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要是勘探开发,以大约相当于全球原油价格的价位把产品卖给国有炼油厂—主要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今年第一季度,中海油的盈利增长56%,在全球石油牛市中,这并不出奇。
相反,没有什么开采能力的中国石化以全球价位购入原油,却以国家控制的零售价出售。在2008年第一季度,他们的盈利下降81%。还有中国石油,有相当大份额的国内产量,但也必须以全球价位购入一些石油,并以低于市场价的国家价位出售。中国石油在第一季度盈利下降56%。
北京今年将津贴国内汽油零售商大约400亿美元,主要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不知全球投资者对此有何想法?
中国国内油价必须上涨到世界价位,尽管北京目前预算状况良好,有能力负担中国石油消费者的津贴。实际情况是:压低零售价格是津贴隐藏在政府预算背后的能源消费者,纳税人在为低油价买单。只是在目前的通胀数据中他们看不到这些。
法国道达尔公司驻华总代雅克·德布隆迪瓦塞松说:“提价目前看来不可能。因此,免遭油价上涨冲击的中国消费者将会继续更多地消费,从而将助长国际市场油价攀升。恶性循环仍在继续。”(摘自:《福布斯》2008年5月28日 编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