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8-12-29马建村何建敏
中国市场 2008年32期
摘要:从区位环境、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来看,淮安市具备构筑苏北区域物流中心的诸多有利的环境条件。随着淮安市作为苏北交通枢纽城市的功能日益增强,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构筑苏北区域物流中心,是淮安市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淮安市;第三方;物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努力,淮安市的物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物流的经营与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淮安市物流市场供需状况看,第三方物流业在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随着淮安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对物流设备的需求将逐步增大,技术层次呈多样化。
一、淮安市第三方物流业弊端背景
(1)经济水平落后。2007年江苏各地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等指标远低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略低于苏北地区的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经济集聚度和外向度不高,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还不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镇村经济比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足,社会管理机制还比较滞后,全社会创造活力还不强,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
(2)交通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淮安市处于江苏省南京、徐州、苏锡常三大都市圈的边缘地带,还没有形成显著的南北交通走廊。淮安市素有“南船北马”水陆中转中心之说,隋唐时期就成为漕运、盐铁等中转中心,是当时中国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成为苏北的政治中心,淮河流域的经济中心。但是,由于二十世纪初海运兴起、铁路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淮安水陆交通枢纽地位不复存在,交通地位大大下降,导致淮安发展逐渐走向衰落。
(3)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规划、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