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价值链及知识管理价值链分析与探究

2008-12-29崔士民

中国市场 2008年32期

  摘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价值链是企业为客户、股东、企业职员等利益集团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价值链分析与管理就是根据多变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的价值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价值链中的最重要内容。
  关键词:战略管理;价值链;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2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的价值链
  
  经济学家安索夫在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对目前从事或将来所要从事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决策。战略是一条贯穿企业活动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连线”,这个连线由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部分组成,战略就是把企业活动和以上四个方面连接起来的决策标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加剧,如何在动态多变、难以预测的环境中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羸得竞争优势,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企业战略管理以预测和分析未来的竞争优势为基础,以寻求中长期竞争优势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西方企业开始逐步关注战略管理,理论界也更加活跃,新的工具、新的思路不断涌现,在指导企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珀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竞争优势论》中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这一经济名词。他的观点是,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作业构成的。这些作业分布在从供应商最初的原材料来源到最终产品的最后消费之间的每一个环节。价值链分析将价值形成过程分解成战略性相关的作业,便于更好地理解成本性态和产品忧势产生的源泉。它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问题,把每个作业都当成整个创造价值的作业链中的一环,从最基本原材料的取得到最终产品使用后废弃的整个价值链层次上,分析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合理分享利益,求得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和协调,科学地设置整个价值链。这是基于企业竞争战略对价值链的理解,也是社会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作为一种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强有力战略分析的框架,多年来不断发展创新并被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市场营销等专门领域所广泛融入和吸收。在新思维方面,价值链和供应链是物流运作过程中的两大组成部分。价值链是企业为客户、股东、企业职员等利益集团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在价值链中,价值的概念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来理解。对外针对企业客户,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对内针对企业自身及其内部流程,指产品能为企业带来销售收入的特性。其数量表现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顾客支付的产品价款。企业特有的价值链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企业价值链与其供应者、销售者价值链的联系,也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基础。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为此,考察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应该把它与上下游产业联系起来,从供应商开始,直到价值实现的一个价值增值系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一般可分解为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营销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不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或称为“增值作业”,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它一方面创造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另一方面也需要负担各项价值链中所产生的成本。企业经营的目标,在于尽量增加顾客对产品或劳务所愿支付的价格与价值链中所消耗成本间的差距,即尽量增加利润。因此,要仔细分析企业价值链的构成,以此来分析企业的各项活动哪些是“增值”的,哪些不是“增值”的,并由此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项价值活动所创造的利润空间。
  价值活动是组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部分活动,它们是企业创造对顾客有价值产品的基础。这些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活动,另一类是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物流过程的各种活动,如生产制造及其销售,转移给顾客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企业范围内的职能以相互支持。如图所示,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
  
  1、基本活动
  主要包括进货后勤、生产作业、发货后勤、经营销售、服务等环节。在任何企业中,所有类型的基本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对竞争优势发挥作用。但是,在特定的产业情况下,每一种类型对于竞争优势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如对批发商来说,进货和发货的后勤最为重要。而对于小饭店或小型零售店等服务性的企业而言,后勤则显得无关紧要,经营才是发展和生存的关键。
  2、辅助活动
  任何行业内竞争所涉及到的各种辅助活动可以分为4种类型: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与基本活动一样,每一种类型的辅助活动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不同的价值活动。
  (1)采购。购置用于企业价值链的各种投入资源的活动,而不是外购投入本身。外购的投入包括原材料、储备物资、其他低值易耗品以及各种机器设备、器材等。尽管外购投入一般与基本活动相联系,但是外购投入却在包括辅助活动在内的所有价值活动中存在。采购遍布于整个企业,采购活动与所有基本活动及辅助活动都有关系,尽管通常一个购买部门服务于很多价值活动而且购买政策适用于全企业范围。采购成本如果相对于总成本有一定的份量,那么也只能是很小的份量,但它对于企业的全面成本和经营歧义性往往有很大的影响。
  (2)技术开发。是指同产品有关的改善产品和工艺的相关技术活动。包括各种技术诀窍、程序、在工艺设备中所体现的技术等。在大多数企业中,所应用的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准备文件过程中和运输商品过程中的技术及产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技术等。同时,技术发生在许多部门,并用许多形式与最终产品的价值实现直接相关。包括订货登记系统中所应用的电子通讯技术,会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以及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装备设计和服务程序等相关领域,而并不仅仅适用于与最终产品直接相关的技术。此外,大多数价值活动所使用的技术综合了涉及不同学科的大量不同的分支技术。例如,机械加工包括冶金、电子和机械等学科的技术。技术开发也有许多形式,如基础研究和产业设计、媒价研究、工艺装备的设计和服务程序等。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企业所需人员的招聘、雇佣、培训、报酬、开发、激励等活动的管理。人力资源不仅对单个基本和辅助活动起到辅助作用,而且支撑着整个价值链。它既包括支持各个单项的活动,又包括支撑着整个价值链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决定了雇员的技能和积极性,以及培训成本所起的作用,影响着企业的竞争优势。
  (4)企业基础结构。企业基础结构由大量活动组成,包括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政府事务和质量管理。基础结构与其他辅助活动不同,它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作用。依据企业是否是分散化经营,企业的基础结构可以是自我支撑或在业务单元和母公司之间分担。在分散化经营的企业里,基础结构的各项活动典型分布在业务单元和公司层次之间。然而,很多基础结构活动同时发生在业务单元和公司的范围内。包括战略管理在内的所有决策和管理活动,都要通过企业组织结构来贯彻、执行和控制,所以,企业基础结构是否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二、企业价值链分析
  
  1、对企业内部能力和条件的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下,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运用价值链对企业内部能力和条件进行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每项价值活动的逐项分析,属单项能力分析,用以发现企业在这一价值活动环节上存在的优势和弱点。二是对价值链中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分析,属于综合能力分析。分析这种联系既必要又重要。其必要性在于,价值链所表示的不是一堆相互独立的活动,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系统。价值活动是由价值链的内部联系连接在一起的。这些联系是某一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与成本,或与成本或与另一活动之间的关系,如购买高质量、预先剪切好的钢板可以简化生产并减少废料。对一家快餐连锁店而言,促销活动的时间安排会直接影响设备生产的效率。其重要性在于,这种联系常常以整体活动的最优化和协调两种方式给企业带来优势。如企业在考虑产品设计与服务成本时,为了获得差别优势,可能会选择成本高昂的产品设计、严格的材料规格和严密工艺检查,以减少服务成本。
  2、对企业价值系统的分析。
  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优势既来自于价值链的单项活动本身,也来自于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而且从更广泛的角度讲,企业的价值链蕴藏于范围更广的价值系统之中。把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的价值联系称之为纵向联系。纵向联系与价值链内部的各种联系类似,即供应商或渠道的各种活动进行的方式影响企业活动的成本或效益。供应商生产某个企业用于其价值链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创造和发送用于企业价值链中投入外购的价值链,而企业的产品最终又会成为买方价值链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优势既可能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能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然而,纵向联系常常被忽视。即使认识到了这些联系,供应商或销售渠道独立的所有权和敌对关系的历史都可能妨碍利用纵向联系所要求协调和综合优化。利用纵向联系需要信心,而现代信息系统正在创造很多新的可能性。
  3、对社会价值链的分析。
  社会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出路有两条,即保持成本优势和保持产品优势。不管企业是采取成本战略或利用产品战略,或者是两种战略同时运用,竞争优势的获得要么依靠同等成本条件下较大的顾客价值(产品优势),要么依靠同等顾客价值条件下的较低成本(成本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何处能够增加顾客价值,何处能够降低成本,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形成的全过程和相应的成本。
  一个企业的作业只能是产品(服务)价值转移系统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同一行业中的企业,它们拥有相同的供应商,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但其产品(服务)的整体价值链也是有差别的。供应商不仅为企业的价值作业提供生产要素,还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成本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样,顾客的行为也会对企业的价值作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要获得和保持成本优势,仅仅了解企业的价值链是不够的,需要了解整个社会价值链系统。
  
  三、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
  
  当今时代新的经济体系正以史无前例的惊人速度产生和传递信息。大量的信息在业务伙伴、员工及顾客间传递,并产生了“信息烟雾”。所以,随着信息量的暴涨,企业更迫切需要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选择信息,精炼信息,并据此采取可预测其结果的行动,知识管理也就应运而生。企业知识管理就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把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创新和交流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进行管理,使企业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知识管理的价值链起点是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收集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知识收集的范围,提高了知识收集速度,降低了知识收集成本。企业需要的是对发展有用的知识,而收集来的信息和知识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因此,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使无序的知识变为有序的知识,也就是知识的编辑。然后,把经过编辑的知识转移、扩散,通过交流使知识实现共享。
  知识的共享是指员工个人或企业某个部门的知识财富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企业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企业的知识财富。将企业内部某个部门的最好做法转移到企业内的其他部门,以增进知识的应用,这是企业取得优良绩效所必需的。由于知识的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较少地受到保密性、专有性等制约,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转移应当是较快的且复杂性也较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交流方式不断涌现,世界已成为“地球村”,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知识的共享作为知识管理价值链分析的终点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因此,知识共享也必然是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中最重要的部分。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继焦.价值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徐兆辉.管理科学与社会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陈玲.核心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