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专业高考模式的科学界定

2008-12-29李德隆

人民音乐 2008年11期

  自恢复高考30年以来,音乐专业的高考模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又不断地改革发展,已趋于科学化、公平公正化、合理透明化。但随着报考人数增多而招考名额偏少、社会需求减少而就业局限性加大、考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迅速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智商人群随机应变能力的日新月异……考试模式一次又一次地改革,一次又一次地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了减轻管理部门和考官的压力,选拔真正优秀的考生,为社会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河北省已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的路子,这条路已走了三年,且越来越宽阔而平坦。
  笔者应邀参加了河北省2008年音乐高考的全程评分工作,目睹全过程,感触颇深:从网上报名到条码准考证的制作发放、从在外省聘请考官到考官生活的军事化管理、从科学检查考生指纹到计算机查验考试证、从考官打分器的使用到全程录像监控室数字化管理、从各考场纪检人员计算机操控到考生出考场前在屏幕上查看考分、从工作人员对双胞胎考生一清二楚的分辨到考场方圆300米内手机的屏蔽……无不真正体现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初衷。
  
  一、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模式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保障
  
  当诸多人参与一个游戏时,首先要掌握游戏的规则,而游戏规则的合理制定就非常重要了——这是常人的目标和愿望。其实,制定规则的人肯定考虑到了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集体智慧性。然而,最重要的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和游戏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这恰恰是普通老百姓忽略或无法逾越的。如果把音乐高考看成是高中生以个体方式参加的游戏,那么河北省对这一游戏的全过程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
  
  (一)不惜代价,从华北区以外的高校聘请高级职称的考官
  2008年河北省的音乐高考2月19—30日在河北师范大学进行。来自四川、江西、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江苏等省区的17所高校的67位教授、副教授参加了视唱、器乐、声乐、舞蹈四个单元的考试。这种聘外省教授为评委的做法,不仅有为我所用的开发性思维,而且提升了河北省音乐高考的评判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据考试理论研究专家、河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章炼先生介绍:这种模式已执行了三年。三年前,曾采用过省内外专家结合的方式,依然不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于是,省教育厅下大力气完善考试制度。近三年里,很少接到社会的投诉,减轻了各方面的压力,反而节约了人力、精力和财力。还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使得考试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二)对考官的军事化管理
  在各地考官到来到离开的区间,始终有校纪委书记和工作人员陪同;考官们根据三个单元的考试安排,分别下榻不同的部队宾馆,整幢楼有解放军战士日夜“陪同”;8:00—20:00期间都在考区工作或就餐;工作区手机被屏蔽;公安人员的“保护”把考官与考生及家长完全隔离;各考场的摄像机把工作期间的任何言行“尽收眼底”,即使有人欲想“作为”,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是无空子可钻的;评委工作守则第二条规定:“考试期间,不能擅自离开规定的工作和生活区,严禁会客和外界联系(包括普通电话和手机等通讯工具),如有违反则取消评委工作并通知所在单位。”这种“苛刻”的规定每一位考官都予以理解并自觉执行。
  
  (三)考官的随机交换使身居其境且抱有幻想的工作人员都无机可乘
  河北省的生源很多,迫不得已,各专业设立多个考场,每天每考场的考官是不固定的。每天在对前一天的情况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后,各专业各考场的考官是抽签决定的。
  
  (四)考分的即席透明让任何人试后无所作为
  考官使用打分器不仅隔离了相互间的参考,而且随即反映在纪检人员操作的计算机上,该计算机与门口的显示屏串联,系统不仅显示每位考官的分数,而且精确地计算出小数点后两位的平均分,考生出考场时对自己的分数历历在目,哪个人能在试后做手脚呢!
  
  (五)完备的监控措施
  除以上提到的摄像机、计算机、屏蔽机等数字监控以外,准考证条码扫描、指纹鉴定、每位考生每课考试的录像长期保存,无不体现出该省对社会极其关注的音乐高考的科学实施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凡此种种,得到了广大家长、老师及高中学校的认可。
  
  二、各课考试内容和评分办法的科学性是公平竞争的保障
  
  对于高考的学生和中学音乐教师来说,考试内容不仅决定着考生的分数高低,也是检验该省中学音乐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学生是否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了中小学阶段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是否把教学大纲真正落到实处,是否采用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音乐各课的考试中全面体现。河北省的音乐高考试题的依据是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一)音乐通识课考试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性
  各专业的考生都要考乐理、音乐常识、练耳、视唱等科目。其中前三项为笔试,满分50分;视唱为面试,满分30分。
  1、笔试的试卷命题和阅卷是委托省外某高校的招办聘请该校专家完成的,每年更换。但前提是不能超出中小学音乐课本和教学大纲的范围
  笔者认为,这个前提的科学性就在于体现音乐教育的通识性原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宗旨。就2008年的试卷分析,完全符合这一原则和宗旨。
  2、视唱是检验考生音乐基本素质的主要途径
  视唱考试属于面视。考生抽到视唱曲目后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面对考官视唱。考官根据考生的音准、节奏、完整性和音乐表现力打分(分为三档:21—30、11—20、10以下)。这门课是检验考生学习音乐基本素质的最重要科目。河北省的此课考试既科学又严密——每天分三场,每场10首曲目且场场不同,2008年的考试共300余首曲目。
  这一亮点出自管理者的智慧。本来是请省外专家提前命题四套(每天用一套,每套10条视唱曲),然而,有的考生记忆力很好,受辅导教师的“委托”,考完后向老师“汇报”,教师随即记录,以便下面的学生顺利考试;还有人采用手机等高科技拍照,更是防不胜防……第一天发现问题后,管理者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先前的试题作废,由请来的一位视唱练耳教师专职命题,每场一套不重复。
  3、乐理、音乐常识、练耳的考试是中学音乐教学的检验
  乐理、音乐常识、练耳合为一套试卷进行笔试是全国各地的普遍做法。于是,科学而合理的考试内容就至关重要了。河北省的试卷同样是提前请外省专家命题的,所不同的是对试题内容要求科学合理——绝不超出中小学音乐课本。这不仅检验了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而且对所有考生以合理的试题内容而轻松(心理)的答卷,检验了他们真实的水平。
  
  (二)技能考试的社会性
  1、器乐考生较高的综合素质体现了社会音乐教育的作用
  器乐考试是器乐考生的专业课测试,满分120分。考官根据考生的生理条件、音乐感悟能力与表现力、演奏方法与技术、演奏基本功、作品的难易程度等,分七档打分(110—120、100—109、90—99、80—89、70—79、60—69、60以下)。河北省的器乐考试按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分两个考场,每考场5名评委。即使是外省请的专家且实现“军事化”管理,也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这种为考生和社会高度负责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一个“公”字。根据笔者与器乐考官的交谈,河北省考生的器乐素质较好:曲目面广,作品难度大,乐器种类多,视唱能力也强。这是该省与京、津两市毗邻的优势(两地专家的面授),也与社会对器乐学习的功能的高度认识不无关系,当然也是该省广大器乐教师辛勤付出的结果。
  2、声乐考生较高的专业水平体现了京、津各音乐学院的巨大影响
  声乐考试是声乐考生的专业课测试,满分120分。考官根据考生的嗓音条件与个人形象、音乐感悟能力与表现力、演唱方法与歌唱技术、作品的难易程度等,分七档打分(与器乐相同)。河北省的声乐考试分五个考场,每考场5名评委,每考场的评委除组长不变以外,其余4位每天抽签决定,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评委们认为:考生专业水平高,曲目难度大(也有拔苗助长者),但视唱能力较差。就专业水平高而言,大多考生投师于京、津专家,从而带动了本省的声乐教学,而且该省的大多声乐教师毕业于京、津音乐学院,师生都较好地利用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3、舞蹈考生的高水平专业与低水平音乐素质形成大反差
  舞蹈考试是舞蹈考生的专业课测试,满分120分。考官根据考生的形体条件、基本功与基本技巧、舞蹈方法与表现力、作品的难易程度与乐感等,分七档打分(与器乐相同)。河北省的舞蹈考试分三个考场,每考场5名评委,每考场的评委除组长不变以外,其余4位每天抽签决定,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从考生的综合情况分析,该省的考生主要由艺术学校舞蹈班和普通中学舞蹈爱好者两部分组成。艺校考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水平很好,身体条件俱佳,但存在文化韵味的欠缺;普通中学舞蹈爱好者们的表演水平参差不齐,基本功普遍较差。
  
  三、河北省音乐高考模式的延伸思考
  
  (一)要把视唱作为检验音乐舞蹈考生音乐基本素质的基本条件而科学化
  视唱考试是河北的亮点(前述过),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笔者已参加过11个省市的音乐高考评委,这样做的省没有第二个。如某省的视唱考试采用卷面视唱,一天用一套(或一套半——上午启封一套试卷,用完者下午就换,用不完者下午接用,中午由工作人员保管),这种“一天的考生唱同一条视唱,且由工作人员保管下午再用”的做法被解释为“试卷式视唱的成功改革”,笔者认为疑窦重重。虽然试卷的存在是事后查证的依据,可事后真正查了几份试卷呢?倒是给部分考官和考生以可乘之机!
  
  (二)声乐、器乐考生在曲目选择上切忌“以大取胜”
  河北省邀请的考官都是通过兄弟院校推荐的,而且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相信这些考官不会受“以大取胜”的诱导,也不会因浓妆艳抹而忽视技能的展示和音乐的表现。考生应以良好的歌唱状态和准确地表现音乐为基本要求去准备、去应试,过分的炫耀会本末倒置。无论是音乐专业学习者还是音乐爱好者,演唱演奏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释放,而是要借用发声工具去表现“音乐”,考生更应如此。音乐学习者切忌“卡拉OK”歌厅中哗众取宠的歌唱心态。
  
  (三)河北省的科学做法应在全国推广
  1、聘请省外有一定资历的老师担任考官,排除社会干扰。不仅如此,兄弟院校的交流使河北省的考试模式逐渐完善。这种集众多高智慧为我所用的思维模式是无法用“劳务费”去衡量的。
  2、考官所在考场的不确定性、场间10分钟的小息、试卷的科学更换、考官生活的半军事化管理、考生指纹的鉴定等等,使任何人无机可乘。
  3、考生出考场前立即知道自己的考分,杜绝了“夜长梦多”的后遗症。
  4、摄像机、计算机、屏蔽机等数字监控、准考证条码扫描、指纹鉴定、每位考生每课考试的录像长期保存等管理措施,使人们产生了高度的信任感。
  5、长此以往的公平、公正、公开已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各级教育部门大大减轻了压力。
  
  (四)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在“一窝蜂”的素质教育下忽略学科“应试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很多人喜欢“一窝蜂”地、不分良莠地照抄照搬。一些学者也蜂拥而至,机械地论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似乎音乐教育不需要理论指导和技能训练,只需要参与(其实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简单实施为游戏)。音乐对人的美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音乐高考更是如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并没有取消考试制度。如果教育忽视了应试能力的培养将不是成功的教育!
  
  (五)音乐高考不应作为部分老师发家致富的良机
  报考音乐专业的考生在全国各省市均呈现三种布局:一是热爱音乐,有较好的天赋和音乐基础,准备置身音乐事业的人,约占考生的1/3;二是比较热爱音乐,天赋和音乐基础均一般,文化课的学习处于高考中或上或下的状态,于是,高三阶段开始拜师求教,准备报考音乐专业,约占考生的1/3多一些;三是考文化课无门,没有音乐才能,无路可走者,听会了几首通俗歌曲,高中阶段断断续续的拜师求教,约占考生的1/3少一些。
  无论哪一类考生,向高校老师求教、参加各种培训班等等学习的目的是复杂多样的。这样各类学费年年攀升,许多老师在考生和家长的期盼中滋生出一条致富之路。而为了这条致富之路,以各种借口而松懈甚至耽误本职工作的老师大有人在。
  笔者以为,老师为考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收取一定学费是天经地义的。问题就在于一些“名师”集体授课每生收费的做法可能使1课时的学费高达1000元甚至更高,更有甚者采用受礼许愿的做法既违法又扰乱了音乐高考的社会局面。河北省的做法杜绝了许多泛滥的社会恶习。
  如果各省市根据实际参照河北省公开、公正、公平的做法,整个音乐高考会就会步入健康的轨道。
  
  责任编辑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