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教学成果
2008-12-29王次炤
人民音乐 2008年11期
中央音乐学院从1949年开始筹建,1950年6月17日正式成立。但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成立燕京大学音乐系,之后分别是1939年成立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1940年成立的南京国立音乐院,1946年成立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1948年成立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在考察学院历史的工作中,我院历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当前高校想方设法延长学校办学历史的情况,我院始终认为:学校历史的长短并不是办学决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如何总结和保持住学校良好的办学传统,并不断赋予它当代的办学理念,使学院在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中发展自己。
中央音乐学院建院数十年来已形成自己的办学思路,即:坚定不移地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排除一切干扰,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并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各种学术力量和各方音乐人才。在全院范围内建立多元、宽松的学术气氛,倡导教学相长,提倡学术个性i在学科建设上充分重视传统和历史的积累,并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审视当代、放眼未来。中央音乐学院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应有远大的抱负和很强的艺术使命感;每一位干部和职工都应树立起为音乐事业献身的精神。
以上这段话表达了三个意思,第一,中央音乐学院坚持把人才建设放在第一位;第二,中央音乐学院坚持学术开放;第三,中央音乐学院要求每一名教职员工和学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敬业精神。这三点正是学院在数十年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办学传统。
这个办学传统是建立在一系列办学理念之上的,也就是说它是在一些教育思想观念支持下,逐渐形成的。主要包括人才观念、学术观念、管理观念和人文观念。
一、人才观念
文化艺术如同生物进化,只有在多种血缘的交融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只有包容各方的学术力量,吸收各种流派的艺术养料,一所大学才能办得生气勃勃、健康向上。中央音乐学院始终以博大的胸怀广揽各种艺术与学术人才,并给予他们充分发展的条件。学院正是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意识中不断丰富和壮大自己,这是学校的传统,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回顾学院的历史,虽然道路曲折,但这个传统始终没有变,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使学校永远充满活力。
(一)五湖四海、广罗人才、多种学缘的教师结构
中央音乐学院从建院开始就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重视吸纳不同学缘背景的人才。建院初期,学院的教师来自南京国立音乐院等六个不同音乐院系,所以,五湖四海是建院的基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讽院长到教育部网罗从全国各地选派到苏联和东欧留学回国的优秀人才;八九十年代,学院从全国各地吸纳毕业于各大院校的优秀人才;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学院从世界各地招聘优秀的音乐人才。所以,广罗人才是学院发展的根本。到目前为止,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有来自全国九所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有来自俄罗斯和匈牙利、捷克、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来自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西班牙、丹麦、芬兰、挪威等西欧和北欧国家的音乐学院毕业生,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音乐学院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来自日本及香港的毕业生。正是这多种学缘的教师结构,才形成了学院多元化学术兼容并存的良好环境。
(二)不拘一格吸纳杰出的人才,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的政策,保证人才队伍拥有杰出代表
中央音乐学院从建院以来始终对特殊人才给予特殊的政策,以保证教师队伍中拥有一批杰出的人才。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郭淑珍老师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归国,学院为了保持她的舞台生涯,让她在中央歌剧院工作并兼顾教学;八十年代,学院先后从中央歌剧院和总政歌舞团聘请郑小瑛和徐新为指挥系主任: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学院采取特殊政策聘任张立萍等在国外有影响的音乐家为教授,在保证基本教学的情况下保持和国外的签约演出。俞峰调往中央歌剧院后,为保持指挥教学的连续性,学院采取特殊手段依然聘请他为指挥系主任。
(三)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深造和出国留学
学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深造和出国留学,并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为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提供条件,保证人才队伍后继有人。比如:一般大学都对出国进修的教师给与时间限定,假如逾期不归会给与开除公职等处理。我院的政策正好相反,对出国进修的教师有特殊的要求并给与特殊的政策,鼓励短期公派留学的教师争取奖学金继续攻读学位,待取得学位后再回国任教,学校将保留公职和相关的待遇。这样,一方面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国外最新的学术动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国外学校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比较清楚地了解别人的教学体系,以丰富自己的学缘。比如:指挥专业的俞峰,大提琴专业的马雯,小提琴专业的童卫东,打击乐专业的乔佳,作曲专业的贾国平、秦文琛等等都由进修生的身份,转变为攻读学位的正式生,最终取得学位。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攻读学位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中央音乐学院接受某个学位阶段完整的学习过程,使来自外校或国外的教师丰富自己的学缘。近十年来,学院先后选派和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76人;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89人;并有60人已学成回国经考试合格后返回学院工作,有61人已获得学位。
(四)学生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也同样需要多元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学院注意到学生人才的争夺,已从国内扩大到国际。而艺术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才能。因此,重视学生人才的保护和吸引已成为我院人才战略的重要方面。学院采取各种保护和吸引学生人才的措施,确保学生人才的稳定。学生的人才结构也需要多元化,我院的生源本来就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这一点要继续坚持,同时还要把目光伸向全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结构的多元化,也同样会给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带来活力。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对学校办学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学院提出管理队伍专业化的目标,计划通过10至15年的吐故纳新,使管理人才队伍完全实现专业化。从另一个方面讲,实现这个目标也有助于消除管理队伍近亲繁殖的趋向。
二、学术观念
(一)兼容并蓄是学术发展的生态条件,百花齐放是艺术繁荣的环境基础。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只有融合了多元化的学术见解才能丰满健壮;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只有通过众多专家学者倡导的艺术活动才能显示出强劲的实力。中央音乐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提倡不同学术流派的并存,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全力支持教师提出的各种建议,并帮助他们实施。学院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授课空间,并以此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人才济济,廖辅叔、蓝玉崧、冯文慈、金文达、尹鸿书、苏木等老一辈的学者,都各自在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有独到见解,也都有体现各自学术特色的著述。虽然,他们之间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学术歧见,但作为学院领导在学术建设问题上,一视同仁。这几位前辈,曾同时期在学校任教,不但没有因内耗减弱学术力量,反而使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方向成为全国高校相同领域最强的一支力量。
目前,作曲系拥有郭文景、叶小纲和唐建平三位实力很强的教授,人称作曲系三巨子。三位教授不但学术个性突出,为人处世也个性突出。在学术问题上和处事问题上,他们之间都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认识,有时意见会相当尖锐。但学院领导本着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创作、教学和管理等不同领域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中央音乐学院从建院开始就有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日益深入,学院的学术活动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院领导支持每一名教师开展和组织有益的学术活动。比如:叶小纲为艺术总监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张小夫为艺术总监的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韩小明为艺术总监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等每年一次的大型学术活动;还有朱亦兵组织的莫扎特音乐周,胡咏言组织的勃拉姆斯系列音乐会,李光华、赵家珍等组织的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张伯瑜等组织的世界音乐周;陈丹布为秘书长的帕拉天奴作曲比赛,贾国平为秘书长的西门子中国新室内乐作曲比赛,施佳佳组织的国际室内乐大师班,娜木拉组织的大提琴大师班,赵瑞林、李岚松、韩国良等组织的管乐独奏比赛和管乐室内乐比赛,俞明清、娜木拉等组织的大提琴比赛等等;还有何荣组织的附中少年室内乐团,朱亦兵组织的中国第一支大提琴重奏团,章红艳为音乐总监的民乐弹拨乐团等等。这些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往往都挂上院领导的名字,但实际上,都是他们在策划和组织,并联络学院办公室和有关职能部门完成的。这些活动都非常成功。
(二)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广泛的对外交流,是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办学的重要理念。只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才会寻求广泛的对外交流;只有广泛的对外交流,才能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这两者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不可分割、融为一体。只有面向国际、开放办学,才能看到当今国际上音乐教育的整体情况;才能站在世界音乐教育的前沿来审视自己的现状,并及时调整办学中的问题。
1、各学科均把视线瞄准国际前沿和国际一流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而且始终把视线瞄准国际前沿和国际一流。多年来,学院各学科均邀请和接待了一批具有国际前沿眼光的一流的音乐家,来我院讲学和交流。比如:小提琴家梅纽因、斯特恩、帕尔曼、穆特、克莱默、文格罗夫;大提琴家托特里、罗斯托洛波维奇、格林豪斯、戈林嘎斯;钢琴家斯科特、阿什肯那齐、巴伦博依姆;指挥家小泽征尔、祖宾·梅塔、迪图瓦,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希尔斯、贝尔冈齐作曲家潘德烈斯基、谢德林、古贝多丽娜:音乐学家胡德、奈特尔等等。通过与这些大师面对面的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学院的艺术和学术的眼界。
2、与世界著名音乐学院建立广泛联系
中央音乐学院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重视与世界著名音乐学院建立校际联系。到目前为止,已和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巴黎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维也纳国立高等音乐大学、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李斯特音乐学院、汉诺威音乐学院等世界著名音乐学院签订校际交流协议。这些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办学的国际化。
3、组织国际性的联合项目和具有国际水平的音乐活动
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通过国际性的联合项目,来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比如:我院音乐教育系连续几次与国际奥尔夫协会和国际科达伊协会联合举办音乐教育国际会议和音乐教育培训班;最近,我院与耶鲁大学联合举办奥林匹克世界顶级音乐学院北京联合汇演,邀请了来自全世界各地十所顶级音乐学院的学生来北京参加为期15天的演出活动。学院还通过组织具有国际水平的音乐活动,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以提高学院的办学实力。比如:每年一届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和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领域交流的盛会。
4、通过高层次的出访,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我院对外交流历来重视高层次的出访,通过这些活动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力。比如:我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曾分别应邀到西欧和东欧及台湾地区巡回演出,多次应邀到日本、香港和澳门参加重要的音乐节演出。2004和2005年分别应邀赴波恩和柏林参加贝多芬音乐节和青年古典音乐节,这是建国以来被国外重要音乐节正式全程邀请的交响乐团。
(三)任何实践的成果或经验的积累,只有当它上升到学术的高度才可能产生飞跃。音乐实践的三大环节,即创作、表演和欣赏,只有当它们被融入到理性的学术体系中时,才能真正焕发出艺术的光辉。中央音乐学院十分重视学科的学术建设,提倡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十分丰硕。丰富的学术积累,必将带来实践的艺术升华。
1、专业教学研究个性突出,用于教学实践效果显著
自从1988年教育部开展高等学校全国教学成果评奖活动以来,我院共获得一项特等奖,三项一等奖和两项二等奖。其他还获得多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这些教学成果奖,专业教学研究个性突出,而且用于教学实践效果显著。比如:获1988年国家级特等奖的林耀基教授申报的《小提琴教学成果》,林教授将中国传统哲学理论用于小提琴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所教的学生,在国际音乐比赛上获得五十多人次的奖项。又如:获1997年国家级一等奖的郭淑珍教授所申报的《声部的确定及其训练的科学》,郭教授将生理学和医学的科学理论与她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结合在一起,提出声部确定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调整声部提出一整套科学的训练方法。郭教授运用这一理论挽救了不少歌唱者,并使他们获得成功。此外,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的吴祖强教授等五人申报的《作曲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的俞峰教授等五人申报的《指挥教学成果》和林石城教授申报的《琵琶教学成果》以及获得北京市一等奖的杨峻教授申报的《盲人钢琴教学成果》均各有特色,并且教学成果显著。
2、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学术高度,强调基础课的教学与科研结合
我院十分重视音乐领域中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必须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比如:我院音乐美学学科方向从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也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美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以于润洋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该教学集体荣获199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又如:杨儒怀教授长期致力于作曲技术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杨儒怀教授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音乐的分析与创作》荣获2007年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一等奖。此外,我院在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心理学、和声学、配器法、对位法等音乐学和作曲技术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硕,这些成果大都用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教师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内容编写成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出版后被全国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采用。
3、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院科研工作历来十分重视与学科建设和教学的关系。科研课题的编制始终围绕学科建设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单学科的艺术院校,它包括音乐表演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学三个学科方向以及相关的专业方向,学院的科研规划和科研立项都以学科建设的需要为主要目标。学院的教学改革也始终以科研为基础,比如:教学大纲的修订,必须在研究和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之基础上进行修订:新课开设的最基本的审核标准,也是开课者对这门课相关内容的科研积累。
(四)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音乐人才,培养人才的基础是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的训练;而检验音乐人才培养的成果,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才能体现出来。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工作,把基础训练和艺术实践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并按照音乐教育早期成才的规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应该出成果,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即创作、表演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成绩。
1、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本科教学中永远放在第一位
中央音乐学院历来把专业课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本科教学的第一位。这是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规律,在任何时候不能动摇。学院在教学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充分体现这一特色,这是中央音乐学院人才辈出的重要保证。
2、基本乐科、作曲理论和音乐史论作为本科教学的核心内容牢不可破
专业音乐教育除了重视专业技能教学以外,还应重视帮助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和体现音乐艺术创作规律和发展规律的各种理论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十分重视钢琴、乐理和视唱练耳等基本乐科的教学。尤其强调作为掌握听觉艺术的基础训练——视唱练耳的训练。作曲理论中的和声、曲式、复调和配器,以及音乐学领域中的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和音乐教育学等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十分重视的教学内容。我院拥有一批在这些领域中的全国范围内的领军人物和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
3、把艺术实践看作是实现专业提高和检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专业音乐教育必须通过严格的实践教学才能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我院十分重视实践课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把它们纳入学校的学分管理。除了合唱、重唱、室内乐、管弦乐等实践课程外,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舞台演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院声乐歌剧系就排练演出了歌剧《绣花女》、《费加罗的婚礼》、《伤逝》的全剧,近年来又排练演出了《茶花女》、《魔笛》、《狄多的仁慈》和《蝴蝶夫人》等歌剧全剧,这在全国音乐院校中是少有的。我院管弦系、钢琴系和民乐系也通过大量的演出丰富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舞台实践,帮助学生积累了终身难忘的舞台经验。作曲系、指挥系、音乐学系、音乐教育系、音乐科技部的学生也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参加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4、遵循音乐艺术的教育规律,强调学生时代出成果
根据音乐教育早期出人才的特殊规律,我院十分强调学生时代出成果,尤其是大学本科时期,学生必须显示出专业才能,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产生影响。建院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学生在校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无论是表演、创作、制作,还是理论研究,都有丰硕的成果。建院以来,我院师生共获国内外各类奖项2405人次,其中音乐创作奖401人次(国际57人次),音乐表演奖2004人次(国际467人次)。1985年以来,学院共获科研成果奖107人次,其中省部级以上81项。
(五)音乐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音乐思维的独创性和对音乐理解的超越性上,其根本前提是对音乐及艺术和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音乐实践的各个环节有一个整体把握。中央音乐学院倡导的音乐、艺术和文化三结合的课程结构与创作、表演和接受评价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智性上有广博的学识,在感性上有广泛的体验,在理性上有清晰的思维。如此之下,创新精神就自然形成,创新作品和创新理论就不断涌现,创新性的表演艺术也层出不穷。
(六)艺术的心理源泉是想象力,科学为它提供梳理的方法;科学的心理源泉也是想象力,艺术帮它唤起超越的认知。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穿针引线,使他们共同培育人类的创造力。这就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伟大之处,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音乐艺术也同样需要科学的培育,需要从科学的思维中寻找音乐艺术的逻辑规律,也需要通过科学想象的途径帮助音乐的想象打开超越之门。假如说科学思维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传统办学中仅仅是隐含在其中的话,那么在学院的当代发展中;科学思维却已成为学科创新的动力和艺术想象的新源泉。
三、管理理念
(一)宽松的人际环境和严明的管理制度,常规管理的原则性和特事特办的灵活性,是两对相辅相成的管理关系。只有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形成一个既和谐美好,又人人自觉;既公平正义,又不拘一格的管理体系。中央音乐学院历来有极强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种凝聚力和荣誉感的形成,正是由于有这种管理理念下的管理体制。
在管理上,学院始终坚持“宽松的人际关系和严明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学院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它是超越人际关系的执行法规;另一方面,在处理法规以外的行政事务时,学院又在宽松的人际关系中协商。学院领导一贯反对无事生非,提倡正义、坦诚。久而久之,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管理风气。
(二)改革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扎扎实实的工作。教育改革必须在保持良好的传统之基础上,才能赋予其新的理念和新的内容。中央音乐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始终抱谨慎的态度,并坚持分步进行、小步快走,在不知不觉中向前迈进,保证学院各项工作长期稳定。
1、教学改革慎重而深入,步骤清楚成效明显
在改革的问题上,我院历来保持十分冷静的态度。尤其在教学改革问题上,学院始终坚持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鲜活性。我院的教学改革步骤清楚,操作谨慎而扎实。比如:自1985年确定了本科教学学年学分制教学方案后,以后每次教学改革,都在原来基础上逐步完善;1986年根据新的教学方案,全面修订本科教学必修课的教学大纲;1995年对执行了十年的教学方案进行修订,主要内容是加大选修课的比例,进一步体现学分制的优越性;1998年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全面制定选修课的教学大纲;2003年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共同史论课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2007年将实践课正式纳入学分制教学方案,并对专业课的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
2、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分步进行,小步快走的方针
在对待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上,学院坚持分步进行、小步快走。我院内部管理体制从科研体制改革开始,再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最后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这过程中,教学改革始终稳步进行,并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优良的教学质量。
四、人文理念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于它牢记先辈的丰功伟绩,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在于它不忘创业者的代代辛劳。继承先辈、薪火相传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之一。学院每个时期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创造的成果之基础上的;只有学习前辈和继承传统,才会有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的局面。
学校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没有传统也就没有当代。假如在办学的问题上割断历史,将会断送学校的前程。中央音乐学院在学术上始终保持优良的传统,在人格上始终不忘前辈的创业。正是这种办学理念,才使学院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是中央音乐学院办学的精神支柱。中央音乐学院从建院数十年以来,学院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大家庭。学院有极强的凝聚力,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学校的利益,大家也都会挺身而出。文革期间,为了保护学校的图书馆和文物,广大教职员工不畏政治压力,挺身力保。学校即使遇到强大的外界影响,依然能依靠凝聚力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比如:1989年“六·四”风波过后,中央音乐学院是北京市高校及全国艺术院校中最早恢复正常教学工作的学校之一;2002年“非典”袭击北京及全国时,中央音乐学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地维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毕业班顺利完成毕业考试。学院也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每一名教职员工和校友都不允许外人诋毁学院的荣誉,因为中央音乐学院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在中央音乐学院流传着一句话:“谁干事支持谁,谁阻挠别人干事反对谁”,这是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风气,它消除了无事生非的恶习,排除各种人际关系上的干扰,充分发挥了每一名教职员工的作用。
责任编辑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