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毅庄诚优良传统凝聚八方力量再创辉煌
2008-12-29王安潮
人民音乐 2008年5期
1927年,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刘哲以“音乐有伤风化,无关社会人心”为由取消北大音乐传习所,被迫南下的萧友梅博士在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的帮助下在上海的淘尔斐斯(今南昌路东段)56号开办了国立音乐院,从此,中国近代音乐专业教育进入了崭新的一页。国立音乐院开办之初困难重重,校舍几易,经费短缺,还在1929年被更名为音乐专科学校(1942年复为音乐院)。1956年在新中国的帮助下,教育设施、资源极大改善,改为现名——上海音乐学院①。上海音乐学院坚持蔡元培“敦重乐教,提倡美育”的教学理念,历经八十年风雨,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在中国乃至世界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音乐学院为“寻历史之根,谋发展之道,创时代之先”,特举办“八十周年校庆年”,希望通过活动来继承传统、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凝聚人心、展望未来、开拓创新,为“办一流音乐教育,创世界先进水平”(江泽民语)的目标再创新的辉煌、续写新的篇章②。活动从2006年12月26日筹备委员会成立并发布公告起开始全面启动。
校庆依据时间进程可分为五个阶段:2006年5—11月26日为第一阶段,这段可视为校庆活动的“引子”,是校庆的启动阶段;2006年12月27日—2007年8月31日为第二阶段,可视为“第一乐章”,这段“慢板”的乐章呈现了校庆活动最初盛况,也为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基调;9月1日—11月25日为第三阶段,可视为 “第二乐章”,这一“快板”的乐章更为集中地展示学院的优秀成果;11月26—29日为第四阶段,可视为“第三乐章”,这段“急板”的乐章是校庆的主体高潮部分;12月以后为第五阶段,可视为“第四乐章”,延续前面学术气氛,并对校庆做全面地总结。整个宏大的校庆活动围绕着“传承•总结•展示•创新”的校庆主题展开③,为上音的更高发展目标汇集智慧、出谋划策。
一、“引子”:初绽校庆的主题
八十年校庆活动是在2006年5月份的院党委会和行政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下来的,为此成立了专门的“80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下设校庆办公室。院庆年启动伊始,校庆筹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明确而严密的“章程”和“办法”,为保障这届规模宏大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铺设了必要的条件。如:2006年10月底制定的“遴选八十周年校庆唱片曲目的办法”中明确规定针对八十年来上音创作成果遴选的总体思路、具体办法和操作方式、出版等事宜;11月底制定的“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总体策划实施方案”中详细地规定了校庆活动的原则、目的、工作具体安排等;11月份制定的“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接受捐赠办法”中规定了捐赠的流程和相关的对捐赠人的奖励办法,还制定了“上海音乐学院教育发展基金理事会章程”的实施细则。
筹委会约请了学院元老钱仁康教授撰写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校史纪念文章,近代史专家陈聆群教授撰写了《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业十年》的学校发展断代史④,桑桐撰写了《往事琐记——纪念母校成立八十周年》和《解放前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专业的历史回顾》⑤,王瑞撰写了《和毅庄诚——上海国立音专校训释介》(《上海音乐学院院报》“校庆专刊”第二期)等与校史有关的文章。还出版了《邓尔敬作品文论选》、“音乐文化史系列论文集”系列学术文集等,展示了学院的学术研究历史。
二、“第一乐章”:渐入校庆年的轨道
2007新年伊始,上海音乐学院就逐渐展开了校庆的系列活动,有学术纪念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展现学院成就的音乐会等。
这一段的学术纪念报告会有蔡元培、谭抒真等人的相关纪念活动。2007年3月21日,上海音乐学院与静安区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纪念蔡元培先生学术报告会”,会上杨立青、姚全兴、陈聆群等重温了蔡先生为中国音乐教育所作的具有开拓性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及其美育思想、办学理念对当代的启示。2007年6月10日,上海音乐学院为小提琴家谭抒真教授举行了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华天仍总结了谭先生在小提琴演奏、教学、制作以及音响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还着重阐述了他在学院发展方面的不可磨灭的功勋。6月13日,又与民盟上海市委联合举办了“纪念谭抒真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还出版了朱永珍撰写的《世纪琴缘——谭抒真传》、《谭抒真音乐文集》等书作(均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集中展现谭先生的历史及价值。4月18日,上音与其它单位一起还在东方艺术中心的“海纳百川厅”举办了“陆春龄艺术生涯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对“南派”笛艺代表人物陆春龄竹笛艺术进行了认真总结、研讨、提炼。
在学术交流方面,4月4日~6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重点学科联合中日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特邀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山口修博士来院作了“高峰学术论坛”系列讲座,论坛内容涉及了“应用音乐学”、“日本乐器的演奏及审美”、“日本的‘口唱歌’‘山曲’‘地歌’等传统邦乐体裁”,从地域性音乐体裁的阐述、展演到异文化间的对话、交融,带给听众以形象直观的日本传统音乐享受和“音乐触变”、“文化交融”等学理性的深层次思考。自7月30日后的17天是“第六届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的学术活动,周小燕、廖昌永、约翰•伍兹曼(美国艺术指导大师)等中外专家为来自全国的歌剧工作者传道解惑。大师班对学员们的“声音观念”、“艺术表现”、“演唱技巧”、“教学方法”进行了较大的提高。除此之外,还有定期的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如音乐学系的“音乐学论坛”、作曲指挥系的“半月谈”以及民乐系、音教系、艺管等系的相关学术交流。这些活动邀请的音乐家以各自特长、特有的视角探索了前沿学术问题,丰富了校庆的学术活动。
音乐会也是这段时间的校庆重要组成部分,共有30余场,涉及音乐学院各系的教学及科研。较重要的有:1月5日的“节奏之夜——爵士迎新音乐会”、4月15日的“陆春龄笛子艺术生涯80周年纪念音乐会”、5月13日的“中外优秀室内乐作品音乐会”、6月7日的“上海音乐学院优秀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等。“节奏之夜”爵士乐作品音乐会是上音大爵士乐团首次亮相,集中展示了这两年该新型学科发展的旺盛态势。“陆春龄笛艺音乐会”是民族音乐系为笛子泰斗南派“笛王”陆春龄从艺80周年而操办的学术性音乐会,音乐会上聚集了陆先生等师徒五代演奏家,演出了陆先生的代表作品,如《三六》、《行街》、《今昔》、《喜报》等。“中外优秀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展演了朱践耳的琵琶独奏《玉》、布列兹的《12首记谱法》、里盖蒂的《古典幻想组曲》等经典现代作品,展现了上音对现当代音乐创作的关注及理解。“上海音乐学院优秀交响乐作品音乐会”集中展现了自黄自以来上海音乐学院在交响乐创作方面的成就,有黄自的《怀旧曲》、贺绿汀的《晚会》和《森吉德玛》、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丁善德的《长征》之五“会师”、何训田的《梦四则》等中外驰名力作。这期间展演的音乐会从选材到表演都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与准备,展现了上音丰硕成果与灿烂的历史,为后面校庆系列音乐会的展演定下了基调。
在此期间,上音还于4月5日举办了首届“帕拉天奴杯”钢琴作品作曲暨演奏比赛,产生了作曲、演奏一、二、三等奖各1名,中国风格作品特别奖1名等奖项,钱慎瀛创作的《秋天的群岛》和周希希的演奏获得一等桂冠。
纵观这一阶段的校庆活动,追忆逝去的峥嵘岁月、展现当下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成为校庆活动的主题。
三、“第二乐章”:推澜校庆渐入佳境
进入9月份,校庆的气氛愈来愈浓,校庆系列活动明显增多了起来,不仅从数量方面令人目不暇接,质量方面亦令人叹为观止,逐渐推动校庆进入佳境。
在准备工作方面。9月11日,杨燕迪主持召开了校庆八十周年纪念唱片的出版编辑工作;9月18日,张显平组会商讨了校庆期间的接待工作;9月18日,张显平主持召开的校庆工作推进会,强调各个部门要注意对校庆活动细节的落实。这些准备工作为校庆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障碍,彰显了校庆活动组织工作的周密与井然。
纪念活动方面。10月17日下午,“纪念贺绿汀院长专题报告会”在贺绿汀音乐厅由董金平主持召开。会上播放了贺老的生平纪录片,江明惇、杨立青、贺老的小女儿贺元元对贺老作为革命家、音乐家、教育家一生的思想内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报告会后举行了小型的纪念音乐会,展演了钢琴曲《牧童短笛》等广为流传的作品。10月24日,萧友梅纪念碑揭幕仪式暨纪念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活动中首发了《萧友梅全集》(第2卷)和《萧友梅编年纪事稿》两书。王次炤、杨立青、萧勤(萧友梅之子)等在活动中发表了演讲,回顾了萧友梅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所做的开创基业的功绩。此外,音乐教育系还在此期间举行了音乐教育系恢复建系十周年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让后生晚辈们能深刻了解上音发展的历史与成就。
在学术交流方面。这一阶段的活动档次高、影响大,充分显示了以校庆为学术创新“窗口”的主题。9月25~29日由现代器乐打击乐系举办的“2007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爵士乐大师班”聚集了世界上一批一流的爵士乐大师,也吸引了国内相关专家汇集于上音。此次活动给国人展现了顶级爵士乐艺术的风采,如美国顶尖萨克斯大师鲍勃•明哲、爵士乐理论教父马克•列文、瑞典国宝级艺术家尼尔斯•兰德林格等人的精彩演出和精辟演讲,让人们完整了解了爵士乐各个要素,包括即兴演奏、旋律、爵士风格、声音呼吸等。为纪念音乐巨匠贝多芬逝世180周年,以贝多芬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钢琴大师班于10月1—7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来自加拿大的克迪、美国的马克、中国的陈宏宽等10位国际大师对来自全国的钢琴学子点睛、启慧。大师班以“高规格”、“高密度”、“学术化”的教学原则和方式,提高了国内整体的钢琴专业水平,展示了上音钢琴大师班这一品牌的国际影响力。10月27—30日的“国际作曲大师高峰论坛”由7位来自国内外的作曲家主讲,展现了当前国内外最新创作的技术手法和风格特色。30日举行的“2007上海音乐学院‘钟鼓奖’国际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暨颁奖晚会,产生了“春钟”大奖作品《了歌》(作曲:宋歌),及特别奖作品《风中的蔓陀罗》、《乐队组曲“叠韵”之四》。11月21—23日举办的“声乐系民族声乐建专业五十周年暨第三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就如何继承、传播好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和独特审美价值的民族声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周小燕、金铁霖、刘辉、鞠秀芳等专家分别就民族声乐的理论创新、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历史沿革举办主题学术报告。音乐学系从10月中旬开始,“第四届钱仁康学术讲坛”开讲,罗艺峰就“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进行了专题讲座;11月下旬开始,音乐学系专题学术讲座有陈应时的《我的敦煌乐谱研究》等。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庆的学术氛围,展现了上音作为“研究型”学院的成就。
在音乐会方面。这期间有三十余场,密度之高,令人大饱眼福之余也颇感分身乏术,展示了上音教学方面的丰硕成绩。这些音乐会有上音传统优势学科,亦有新型特色学科;曲目包括有传统经典曲目,也涵盖有新创作的探索性作品。在传统优势学科中,钢琴、弦乐、声乐均有亮彩之作,如中提琴专场音乐会“我为中提狂”、民族声乐专场音乐会“声情满杏坛”。新型学科如打击乐专业的专场音乐会、手风琴专业的专场音乐会。在新作品探索方面,旅法中国作曲家徐仪创作的音乐默片《神女》用非常规乐队、多声道的空间配置的音乐对影片内容、时代背景及影片主角阮玲玉进行衬托,达到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状态和开拓影片空间表现力的效果。“作曲系教师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展示的有叶国辉的《早春》、陈牧声的《禅1-寂静》、周湘林的《觅》、尹明五的《思》、陆培的《山歌与铜鼓乐》、张旭儒的《清浊》等作品,展示了作曲系近年来探索的成就。
在学术成果的汇集出版方面。这一阶段也准备就绪,如:展现上音历史发展面貌的《金振玉声画卓越——上海音乐学院80周年校庆画册》和《校史馆》图文集、展现学院学术理论研究的《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1927—2007》(六卷本)和《上海音乐学院优秀创作及表演选辑1927—2007》(共二十辑)、汇集上音校史研究及学报成就的《音乐艺术》(校庆专刊)等。这期间还制作好了校庆纪念品的,如:校徽、领带、宣传光盘等。这些出版物都将在校庆日期间分送到校友手中,展示上音历史上取得的成就。
综上可见,这一阶段呈现的活动数量多、质量高,精彩纷呈,逐渐营造了校庆活动喜庆氛围和良好的学术气氛,推动了校庆系列活动向纵深发展。可以说,为校庆周隆重地展示在世界面前做好了一切准备。
四、“第三乐章”:八十周年校庆金声玉振
从2007年11月26日开始,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步入校庆周,隆重的庆典系列活动展开,活动安排紧凑而有序,组织工作细致、周到,校庆活动气氛达到高点。
在庆祝纪念活动方面。27日上午,上音师生书画展中展出了桑桐、陈铭志、罗小慈、赵晓生等校友的书法作品,海外校友黄甦的“摄影作品展”,出版社举办了校庆图书展,装修一新的“校史陈列室”为国内外校友展出了自国立音乐院初建以来的重要史料、图片。更为令人喜悦的是,改扩建一新的校舍于日前竣工,新建筑落成典礼仪式为喜庆的校庆锦上添花。下午,校友代表大会及各系部的校友座谈会、恳谈会让校友聚在一起聊叙别后情趣,其乐融融、其乐无穷,嗟叹上音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交流了各自在不同岗位上的“丰功伟绩”。下午的校庆大会上,杨立青院长的“校庆致词”回顾了上音80年来的历史,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校友才旦卓玛代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和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向母校献上礼物——织有布达拉宫图案的羊毛挂毯,表达对母校八十周年的祝福。晚上五点,在上海大剧院望星空餐厅举办了“上音八十周年庆典酒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世界各知名音乐院校的校长等三百余嘉宾共同见证了校庆的热烈与浓情。晚七点音乐会前的领导致辞更是营造活动的高潮。李岚清、徐匡迪、王荣华等领导发来题词和贺信寄语上海音乐学院更高发展。28日上午,校友及嘉宾参加了老校址的“寻根之旅”,分别来到江湾、漕河泾等处,感叹了学校发展的艰辛。
在学术报告会方面。11月26日上午在小音乐厅举行了民族音乐系建系五十周年暨纪念沈知白、卫仲乐、胡登跳先生报告会。会上,陈应时、叶绪然、阎惠昌分别对三位民乐系的初创人进行了学术总结,首发了《雅乐国风》创作表演成果的CD8张、《乐苑凝香》的学术论文集、《岁月留韵》的系史画册,集中展现该系的发展与成就。下午,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陈铭志、朱践耳等老一辈作曲家,杨立青、林华、尹明五、张旭儒、陆培等中青年作曲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涉及到现代音乐技法、观念、审美、演出等问题。11月27日上午,音乐学系举行了建系25周年校友座谈会,谭冰若、陈应时、陈聆群、沈旋、钱亦平、杨燕迪等发表了系庆感言,韩锺恩、赵维平就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做了总结。27—28日的“2007上音国际音乐院校校长论坛”在锦江饭店举行,此次院校长论坛邀请了美国等11个国家的 16所国际知名音乐院校的22名代表及国内9所音乐学院的9位院长,大会围绕“音乐专业教育与时代发展”进行了研讨。这次盛会对推动国际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加强国际范围的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8—29日的“第二届全国复调会议”在上音小音乐厅举行,会议就复调音乐作品、复调技法、复调教学等三个研究专题做了深入地探讨。
在音乐会方面。其中,“上海音乐学院优秀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中作品的选择具有深度和针对性,涵盖了上音80年及学会的20载发展中的成就;“上海新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展演的现代音乐中的经典作品,反映出上音作曲家们在现代技法与民族音乐语汇的糅合方面的探索;交响幻想诗《马可波罗与卜鲁罕公主》是作曲家刘湲、诗人王乙宴创作,作品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和中国公主卜鲁罕的传奇爱情故事为脚本,由七个乐章组成;“数字媒体音乐会”展现了上音音乐工程系这两年取得的成就;音乐剧《六祖惠能》是作曲家赵光为上音音乐剧系创作的佛教题材的作品,以南宗惠能的一生为线索展开故事,音乐上融合艺术歌曲和流行音乐旋律特色,配器则吸收西方音乐剧交响化手法推动戏剧矛盾及高潮的发展。27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亮相的“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庆典音乐会”无疑是重头戏,汇集了一批世界舞台上的古典音乐明星,可谓群星璀璨,指挥家汤沐海,歌唱家廖昌永、黄英、高曼华、沈洋,演奏家祁瑶、宋思衡、秦立巍、黄蒙拉、孙颖迪、王健。他们都拿出了保留曲目为上音校庆增色。此次音乐会还特地约请了两部力作:校友盛宗亮为母校八十华诞特别创作的《上海序曲》运用有两首中国作品《将军令》和《紫竹调》的素材,作为音乐会序曲,很好地营造了现场喜庆的学术氛围;王西麟为校庆而作的《第七交响曲:和毅庄诚》运用合唱与交响乐队描写一部上音发展的史诗。返场曲目是刘湲的《乐队托卡塔——火车》。整场音乐会曲目风格迥异,新旧纷呈,表演精彩绝伦,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叹为观止!
在校庆期间,海外的校友也举行了多种形式的音乐会、纪念会祝福母校再创辉煌,如:加拿大校友的校庆专场音乐会、香港校友举办的“上音国际比赛获奖者音乐会”、美国纽约校友会举办的“庆祝上海音乐学院建校八十周年音乐会”等。校庆期间,各界朋友发来贺信、贺辞祝福上音,如: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等。
纵观这期间的活动,严密的组织工作给活动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精心的选曲与组织铸就了节目的精彩与曼妙,全世界范围内参与极大地提升了上音的学术影响,让全世界通过校庆这个窗口重新认识了上音。
五、“第四乐章”:延续总结校庆精神
进入12月份,校友的离去并没有使校庆的色彩黯淡,校庆的系列活动仍在继续。
在学术活动方面。第二届研究生艺术节、音乐学系的校庆系列专题讲坛、12月20—22日的“东亚音乐国际音乐研讨会”等是这期间的亮点。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东亚音乐研究小组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的题为“历史进程中的传统与当代”的第一届“东亚音乐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同类会议中最高层次,来自英国、日本、韩国、葡萄牙、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共78位专家共同研讨了历史进程中发展的东亚音乐中的六个不同主题。2007年12月27日举行的“音乐学系的校庆系列专题讲坛”是杨燕迪所作的《贝多芬晚期创作的艺术境界》,报告从六个方面,以史学脉络为线综合研究了贝多芬创作中的若干问题。2007年12月25、27日,上音校友、现执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民族音乐学系的李海伦博士在“音乐学论坛”上做了《中国之外的中国音乐》、《西方舞台上的世界音乐》的报告,这位倾心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外国人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外音乐进行了剖析。
在音乐会方面。12月6日的研究生艺术节专场音乐会、12月8日的附中专场音乐会《天仙配》、9日及11日的音乐会版歌剧《弄臣》、10日的温德清作品音乐会等成为这段时间的亮点。其中,在上海大剧院以情景版音乐会形式上演的歌剧《弄臣》是周小燕歌剧艺术中心精心打造的,由廖昌永、张建一、郭森等国际知名歌唱家担纲主演,显示了上海音乐学院歌剧中心驾驭大型歌剧具备了表演方面的足够实力。“温德青作品音乐会”集中展现了近年来他的创作探索,有《蚂蚁搬家》等六部,其作品个性鲜明,充满生活的情趣。这一段时间有十余场次的音乐会,展现了校庆日后仍然较为活跃的上音舞台,让人们仍能感受校庆的喜悦余温,但已是带有明显尾声意味了。
2007上海音乐学院校庆年已成为过去,但却留给校友们的遐想是无尽的,也许一切美好的词汇均不能表达上音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厚意。校庆展演的80场精彩音乐会、呈现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和具有历史价值的纪念活动、校史展览以及相关学术著作的出版等,在展现上音辉煌历史的同时,又将被载入新的史册。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依旧!“八十载奋斗沧桑巨变,八十年铸就时代辉煌”(杨立青语),此次校庆必将永存校友们记忆的深处。
① 钱仁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院报,2006年12月27日第4版
② 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校庆公告[第一号]. 上海音乐学院院报,2006年12月27日第1版
③ 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2007年11月27日致全体校友的公开信
④ 初次展现在上海音乐学院第一届研究生会艺术节上,后发表在《音乐艺术》2007年第三期。
⑤ 发表于《音乐艺术》2007年第三期
王安潮 博士,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