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题(一)

2008-12-27本刊综合

今日文摘 2008年13期

  奥运火炬手
  是这样诞生的
  □贾中山 刘琳
  
  北京奥运火炬手总数达到21880名,年龄最小的仅14岁,最大的已有93岁高龄,其中有许多普通市民。他们是怎样过五关斩六将的呢?
  第一关:海选
  2007年7月23日,北京晚报和联想集团联合举办的北京市民火炬手选拔活动开始,此次计划征集10名火炬手人选。在整个活动报名阶段,共有数万市民参与报名。
  7月25日,报名进入第三天。家住北京丰台区前泥路小区的杨桂艳女士打来报名电话。她表示:“我是为我儿子圆梦的。他从小就爱好运动,后来还在宣武体校打排球,是个非常积极上进的孩子。可惜在十八岁那年,他不幸患尿毒症去世了。我现在还记得,在中国第一次申奥时,儿子就梦想成为奥运火炬手。所以,儿子去世后我每天都坚持慢跑,锻炼身体,就是为奥运火炬手做准备,替他圆这个奥运火炬手的梦想。”杨女士的话感动了报名现场的每一个人。
  第二关:现场选拔
  8月24日,从数万报名者中精选出的30名候选人进行了现场比试,展示自己的文艺才能。最终,10人获得了进入决赛的资格。
  47岁的刘振祥是北京一名普通的“的哥”。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学习、实地考察,历经10年,写出了13000多字的《解密华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老刘话语不多,憨厚,但是比赛现场,他的表现也让评委很吃惊:在从顺义赶来参加比赛的路上,老刘即兴创作了一小段和北京奥运有关的京剧,唱起来也是有模有样。
  申建华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他将自己创作的甲骨文奥运书法绘画作品带到了现场。这张是用甲骨文手法表现的奥运五环,那幅是甲骨文写成的奥运口号,还有甲骨文描绘的奥运比赛项目图。“我可以在1分钟内用甲骨文完成一篇‘中国印’。”说完,身材高大的他趴下去,开始在一张宣纸上抹抹画画。点滴间,一幅跳跃的中国印图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评委面前。
  第三关:央视比赛
  9月15日和16日,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30位入围选手,在中央电视台分两场进行了现场决赛,最终诞生了10名提名奥运火炬手,其中北京市民有3人。
  观众席出奇地安静,大家的目光被舞台上一个17岁失聪女孩矫捷的舞姿所吸引。李莹选择的舞蹈是踢踏舞。这种舞蹈在西方流行,在东方却很少有人跳,何况对于一名失聪的儿童,伴着节奏起舞难度更大。但是,在老师的眼神和手势的指引下,李莹顺利完成了踢踏舞,获得了现场的一片掌声。在决赛现场,李莹缓慢而机械地发声,配合着手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用圣火的光辉,把拼搏与超越精神传递到每一个和她一样的聋哑朋友心中。
  “请大家闭上双眼。现在我为大家讲讲祥云火炬的样子。”登上央视比赛现场后,王伟力就让现场观众体验自己“为盲人讲解”的专长。王伟力2003年与妻子一起建立了专门为残障人士服务的“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我要让他们通过我的讲解,一样能看到北京奥运的画面、色彩和人物。”在比赛现场,王伟力富有韵味地讲解着奥运祥云火炬的样子和制作工艺,也讲解了身边大屏幕上一群年轻人手持火炬奔跑的场景。一位盲人通过王伟力的讲解,又亲手触摸到了祥云火炬,激动地说:“我看到了上面的祥云,也感受到了火炬传递带来的激情。”
  (据《北京晚报》)
  
  中国历史上的
  第一个奥运火炬手
  □马邦杰 王英诚
  
  从汉城(首尔)奥运会至今,新华社体育记者杨明有一段珍藏了整整二十年的记忆,以及一个令人羡慕的荣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奥运火炬手。
  1988年奥运会举行前一个月,杨明从领导那里接到一个“任务”:跑奥运火炬接力。什么是奥运火炬接力?这对杨明来说是混沌模糊的概念。
  他说:“说实话,我当时听后并没感觉特别兴奋,因为当时我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对奥运火炬了解得甚少,对它的特殊意义也并不清楚,更不知道这其实是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奥运圣火接力。”
  杨明感觉自己好像糊里糊涂地中了头彩一样,高兴地说:“那可是天大的荣誉!”
  当时,杨明被安排在奥运开幕式前一天在首尔郊区的一座大山里跑接力。
  回想二十年前自己跑火炬接力的情景,杨明把一切都记得真真切切。他说:“那天晚上,新华社摄影记者官天一陪我一起去,给我拍照。那是个小镇,组织者发给我背心和裤衩,一双球鞋,一双白手套,还有一个白色的头箍。晚上8点左右,圣火来到小镇。交接火炬的那一刻,我开始激动起来。那晚风很大,火炬里的火真的是熊熊燃烧,拖出的浓烟有五、六米长,在夜幕中非常神圣、壮观。”
  他接着说:“我前面有警车开道,后面有几十位护跑手。老官在前面一边退着,一边拍照,不断说:“跑慢点,跑慢点。”那段路特长,估计有2000米左右,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跑的距离10倍。由于是在山里,没灯、路边没人,我开始放开腿,紧跟警车,速度开始加快,把后面护跑的累得直喘粗气,跑得相当过瘾。”
  杨明跑完火炬后,新华社播发了他跑接力的图片,并报道了消息。但国内却没有一家报纸采用,中国历史上跑奥运火炬第一人的经历因而变成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尘封历史。杨明把火炬带回了家,插在一个花瓶里珍藏起来。随后将近二十年间,他再也没有提及过这段历史。“中国第一位奥运火炬手”的荣誉也一度落在别人的头上。
  2006年都灵冬奥会前,杨明再次与圣火结缘,被选出代表亚洲媒体跑奥运火炬。作为亚洲第一个美国里根新闻奖的获得者,杨明完全有这个资格。
  今年,他又被选中跑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8月1日,他将在石家庄进行他与奥运圣火的第三次亲密接触。5月3日,当北京奥运圣火来到三亚时,杨明也风尘仆仆从北京赶到海南来采访圣火。看到眼前海南人民迎接圣火的热情,想想二十年前自己跑接力时的情景,杨明感慨万分。
  他说:“二十年来,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变化太大了。1988年时,我感觉我们的头脑几乎还处于半封闭状态,对外界知道的很少,连奥运火炬接力是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我们整个中国和其他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热情似火地迎接火炬。我们应该感谢奥运圣火,她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更加敞开心胸面对世界。”
  
  揭秘奥运大餐
  □梁 军
  
  北京奥运会期间,组委会将提供730万人次的饮食需求。奥运会成功的标准,场内是竞技,场外是服务,饮食则尤为重要。曾为无数奥运健儿服务了二十多年的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高级烹饪技师、奥运大厨房厨师刘秋生近日透露了奥运膳食的秘密。
  安全很严格 先拿白鼠做安全实验
  安全是保障奥运饮食的第一要务。奥运会期间,卫生监督所将对食品进行电子化管理和封闭式保存,同时增加急性、动物性实验。小白鼠将参与食品安全实验,牛奶、酒、沙拉、米、油、盐、调味品等原料和食品在制作之前,先给试验用的白鼠食用,观察24小时后看是否有特别反应。
  其实,动物实验只是一个环节,奥运食品的安全工作从田间地头的耕种到餐桌上一道道丰盛的美食,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闪失。刘师傅拿烹饪过程举例:“将消毒、冷藏的原料取出,烹饪第一道工序是配菜,配菜过程中,绿色菜的叶子上有一点黄,就要摘除。否则,下一道工序拒绝接受。”
  搭配很讲究 大有学问的酸辣白菜
  为奥运选手掌勺的大厨们不仅是烹饪高手,也是营养专家。刘师傅介绍说:“以前主要是我们问选手想吃什么,现在完全按照科学的菜谱进行配菜。”还有,以前中国选手吃不惯西餐,出国比赛就吃方便面,现在规定不让吃了,要在国内逐渐适应吃西餐。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食物,刘翔喜欢吃海鲜,马琳喜欢涮羊肉。如此注重营养,奥运膳食能保证可口吗?刘师傅说:“现在全是自助餐,运动员想吃什么,全是自己挑选。为了防止运动员出现偏食造成的营养问题,我们把营养均衡体现在每道菜里。比如,赵蕊蕊爱吃酸辣白菜,我们就在这道菜里添加其他食物。也就是说,赵蕊蕊吃到嘴里的是酸辣白菜的味道。不过,不是普通的酸辣白菜。”
  
  厨师很挑剔 患有洁癖的奥运大厨
  在特殊的岗位上,奥运大厨们的压力比别的大厨多了许多,因此他们也比较另类。刘师傅说他们这些人都患上了洁癖。有时候去外面的酒店吃饭,总要去人家厨房里溜达溜达。看后就直摇头:“卫生条件跟我们比差远了,厨师往锅里倒那么多油,食物营养全被破坏了。”
  (据《城市晚报》《华商报》)
  
  奥运悬念:
  主题歌花落谁家
  □佚 名
  
  日前,为期长达五年、范围遍及五大洲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外围征集活动落下帷幕。哪首歌曲成为主题歌,由谁来演唱,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悬念之一。
  目前较有可能性的作品如下:
  1.《Forever Friends》(《永远的朋友》)演唱:孙楠、李玟。作曲: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和创作过两届奥运会主题歌的世界著名音乐家乔吉奥·莫罗德尔。
  2.《千山万水》演唱:周杰伦。此曲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味,周杰伦和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有成功合作的经验。
  3.《拥抱爱的梦想》演唱:歌坛新秀张靓颖、意大利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鲁·波切利。作曲:谭盾和世界级制作人大卫·福斯特联袂创作。
  4.《Everyone is No.1》(《每个人都是第一名》)演唱:刘德华。其不仅是首批入围奥运歌曲,还已成为残奥会的公益广告歌曲,传唱度很高。
  5.《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演唱:刘欢、那英(毛阿敏)。刘欢邀请合作的女歌手都是内地歌坛的实力唱将。
  6.《peoples' games》(《人类竞赛》)演唱:黄琪珊。作曲:中国新锐音乐人丛欣竹。日本著名音乐家喜多郎编曲,国际奥组委资深顾问、英国人Les Charlton作词。
  7.《生命之光》演唱:周笔畅。作曲: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获得者金培达。
  8.《我们的梦想》演唱:中国著名男中音廖昌永、韩国歌手张娜拉。
  9.《红遍全球》演唱:张学友、成龙、潘玮柏等。作曲、监制:著名创作人雷颂德。著名填词人林夕作词。
  10.《兄弟干杯》演唱:庞龙、李永波。歌手庞龙联合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音乐与体育的强强联合。
  
  八热词
  解读北京奥运
  □崔军强
  
  “好运北京”
  这个在北京申奥期间频繁见诸媒体的祝词有了新含义。按照国际奥委会要求和北京的申办承诺,在奥运会前,比赛场馆要通过赛事检验,“好运北京”就是这次“预考”的总冠名。
  “鸟巢”
  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这些“世界之最”由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独揽。这个用树枝般的钢网编织而成的巨型建筑可容纳近10万名观众,外形酷似温馨的“鸟巢”,成为全球最震撼的体育场馆之一。
  “排队日”
  两个数字“1”并列在一起,整洁有序,这个灵感催生了北京每月11日的“排队日”,意在提醒人们学会礼让。排队事虽小,却能折射人的素质与修养,折射“人文奥运”的深刻内涵。
  “单双日”
  为了获取奥运环保数据,去年8月,北京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交通限行措施,4天中机动车按牌照尾号分单双日上路行驶,每天至少有130万辆汽车受到影响。这既是对环境的测试,更是对北京人的考验。令人感动的是,市民对限行带来的不便高度理解,很多车友会甚至自发组织“少开一天车”活动。
  “蓝天”
  1998年到2006年,北京已投入1200多亿元改善环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重现“蓝天”。这不仅让北京更宜居,环保官员在谈到奥运空气质量能否达标时,也底气十足地说“没有悬念”。
  “禁烟”
  办一届“无烟奥运”,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去年10月1日,北京出租车开始禁烟,效果立竿见影;今年5月1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餐馆、网吧等处。由奥运引起的禁烟行动受到超过八成受访者称赞。
  “微笑圈”
  像手镯一样戴在手腕上,红黄黑蓝绿五种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乐于助人、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学习进取、保护环境,这种“微笑圈”在北京流行起来,用微笑迎接奥运宾客的热情也传播开来。
  “倒计时”
  2001年7月13日,奥运花落北京后,倒计时牌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竖立起来。一个倒计时牌,就是一座连接世界与中国、奥林匹克与中国人民的桥梁。届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的人们将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齐聚北京!■
  (据《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