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2008-12-17郑德
郑 德
本文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误区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山东民营企业文化构建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一种经济文化,它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被世人所关注。目前,研究和探讨企业文化,以寻求企业增长的源泉,获取企业成功的法宝,已成为中外企业家重要的课题。
民营企业是我国微观经济领域中充满活力的部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6 年6 月,全国有民营企业约465 万户,中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中国企业总数的60%,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GDP的份额也已经超过了5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像重视国有企业文化构建一样,认真研究、大力加强民营企业文化构建,这不但对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很有好处,而且对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民营企业是随中国改革而产生的现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缺乏共同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的道德精神,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等应有的企业文化,而常常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加入WTO的形势,如何改变这一被动的状况是民营企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为成功的企业往往就在于其优秀文化的支撑,所以研究和探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摆脱困境,寻求到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支撑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山东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在2002年确立全省经济重点时,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个“亮点”,而民营经济又以其极具活力的发展前景被确认为“亮点中的亮点”。在此背景下,山东省民营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企业的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发展层次不断提升,私营企业园区化、园区城镇一体化、乡镇经济产业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山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入世后,山东民营企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在民营企业的合资经营、跨国经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国际市场营销中,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色对民营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要解决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必须从企业文化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山东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民营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了彻底卸下搁在民营企业心头的包袱,给山东的民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2002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鲁发〔2002〕3号)文,不仅确定了民营经济在山东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大开民营企业发展的方便之门。2003年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山东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护条例》,加大对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力度。
(二)民营企业大多由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转变而来。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95%以上的国有中小企业和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制,绝大多数转变为民营企业。目前全省由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改制转型的民营企业占全部民营企业的30%左右。发展快、真正撑起一个地方经济支柱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国由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改制过来的,如南山集团、得利斯集团、大龙集团等,民营企业在促进公有制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企业改制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三)民营企业区域布局相对集中。山东民营企业在区域结构上呈现出不平衡分布的特点,总的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1)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市。(2)民营经济园区。从90年代初开始,各地规划建设了一批经济园区,政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民营企业进园投资,如海阳市辛安镇通过建设针织园区,吸引了40多户民营企业入园投资。(3)大型商品集散地。如临沂市批发市场设施完善、环境宽松,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2万多户民营企业来此安家落户,年成交额达到255亿元,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型商品集散地。(4)交通要道周围地区,如胶济、京九、兖石等铁路沿线。(5)矿产等资源开发地区。
(四)民营企业扩大规模所需资金主要靠自筹。山东民营经济主要依靠企业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据对烟台市调查,目前有89%的个体私营企业从来没有到银行贷过款,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亲朋好友。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过小,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家思想保守;政府财政性资金也无力解决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主要目标是大企业,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发育滞后。
(五)民营企业成为山东高新技术主力。民营企业对高科技的推动功不可没,在山东省221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70%以上的是民营企业,成为了山东省高新技术的主力军。
(六) 民营企业发展的外向度较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山东省政府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到省外、国外投资办厂,创办专业市场,扩大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鼓励民营企业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给予自营进出口权,从事外向型经济的民营企业逐步增多。2004年上半年783家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中,有482家是民营企业,占62%,全省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民营企业总数达到961家,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6%,民营企业已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七) 山东“台属”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山东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区,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主要来自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据统计,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台属”企业已有1467家,其中投资额超过千万元的有70家,员工总数37000多人,企业总投资额11.3亿元,年产值19.4亿元,年创汇2300多万美元。
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现阶段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状况
1、大型民营企业十分注重企业文化构建。山东百强民营企业中前十位企业,基本都有网站将企业文化作为介绍本企业有关情况的重要内容。虽然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描述繁简不一,但都明确指出企业宗旨、企业精神,都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创新,而且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青岛广源发集团对企业文化的介绍就是如何应对入世的发展战略。
2、山东民营企业注重诚信文化。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倡导建设“诚信山东”,注重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全面提升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水平,山东省的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达210家,居全国第二位。农业部2003年在全国开展了创建诚信守法乡镇企业活动,全国有213家企业被认定为“2002年度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山东省有得利斯集团、富海集团、都庆股份有限公司、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入选,占总数的9%。2003年6月1日,山东石横特钢有限公司被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授予AAA级信用等级企业,全省共有627家企(事)业单位获此殊荣。2004年3月,力诺集团、即发集团等民营企业被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确认为诚信纳税企业。很多民营企业将“诚信”作为企业精神的一部分。例如,山东润华直接将“责任重于泰山,诚信以致百年”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凤祥集团的核心理念是“诚信重于生命”。
3、民营企业成功实现与国有企业、外资(台资)企业的文化融合。山东民营企业大多由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转变而来,外向型经济的民营企业逐步增多,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创办境外企业,民营企业在从事产品出口、引进外资、跨国投资和并购等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文化融合问题,多数民营企业能够成功消除“排异反应”,解决文化冲突。
例如,力诺集团参与国企整合,一连兼并了9家国企和国有科研机构,在兼并商河县精细化工厂时,原国企职工从观念、感情、企业文化方面都冲突得非常厉害。职工上班有的就坐在机器上聊天,一旦管得严些、工作量大些就抱怨劳动强度大,对民企抱有偏见和误解。力诺总裁高元坤认为,“民企兼并国企,并不是谁吃谁,而是一种资产、资源的整合。国企职工不是‘包袱,而是资源和财富。一些民企兼并国企之所以预后不良,除兼并过程未完全依法操作、企业发展战略存在失误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兼并后两种企业制度和文化没有很好的融合。” 力诺集团组织职工到力诺的大本营玻璃厂现场参观,向他们宣讲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让一些下岗再就业的职工现身说法,职工的感情和观念慢慢就转变了过来。国企职工经过前后对比,原有的心理落差反而恰恰提高了对企业的忠诚度。由于加强了沟通和融合,职工的向心力越来越强。
(二) 现阶段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存在的问题
山东民营企业文化构建虽然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也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表现为:
1、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自发的企业文化管理阶段。除了少数民营企业已进入自觉推行企业文化管理的阶段外,大多数民营企业对认真推行企业文化管理,还不太在意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贯穿于企业经营的价值理念,许多是长期经营中自发地无意识积累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稳定。有的企业虽然提出了文字性的经营理念、经营使命、经营价值观等,但往往带有一般性、模仿性,缺乏个性和适应性,很难实行或者并不打算下大功夫实行。而真正实行的则是老板长期自发形成的价值理念,它们的推行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宰,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纲要中,对价值观的表述界定不清楚,把企业精神、企业风格、企业宗旨、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企业原则、经营思想、质量理念、人才理念等进行杂乱无章的堆砌,层次不分,难以形成对企业员工的有效指导作用。企业的价值观可以有很多,当企业面对企业管理的各层面时,都可以有价值观的判别问题,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能有一条,应将这一条细化固化并且坚持不懈。所以关键在于要重点将核心价值观单独提炼出来,同时围绕核心价值观再进行分解,形成在核心价值观支持的价值观体系。
2、企业文化力小,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快速的发展。民营企业文化由于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的限制,而难以起到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作用。不少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由复杂的血缘关系构成,越是远离中心大城市,这种特征越是突出。血缘必然带来非理性的情缘。企业内更注重乡亲、熟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人与人的关系往往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使经营管理只有非理性特征和落后性特征,妨碍经营管理的问题往往长期存在,并且日益加剧而得不到解决。有的民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其互相称谓往往均用血缘称谓,形成一种类血缘关系。人际关系看似亲密,实则隐藏这样那样的矛盾而得不到解决,使企业缺乏理性运行的真实法则,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大大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管理效率。
3、无序的非理性主义显现。民营企业敢于冒险,积极进取, 这种创新和创业的精神使企业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盲目求快、求大,只追求企业排名的提升,而不是实力的增强。盲目多元化,看到某个行业有利可图,便马上跟进,不顾自身实力去强行扩张,过度负债经营,实现短期销售利润最大化,这种追求高增长的短期行为蕴含着巨大风险。民营企业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使得企业最终因资源匮乏或管理不善而走向衰灭。
4、民营企业文化具有过分多元化的不良特征。一个企业不可能只有一种文化,它的文化不可避免带有多元性。但是,企业必须形成主导文化来统率多元文化,使多元文化在主导文化统率下,形成一种有利于经营管理的积极合力。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文化,可能产生于不同部门、不同的分厂或子公司;可能产生于不同的员工群体。民营企业文化多元化特征表现为:文化的多元化与紊乱化结合,使亚文化之间互相排斥、矛盾、抵制,难以形成合力,降低了企业的凝聚力;积极的主导文化难以从诸多亚文化中产生,即便是老板的唯意志文化占据主导,实质上也难真正统率形形色色的亚文化,只是表面的、形式的统率。许多民营企业无积极的主导企业文化统率多元文化,是民营企业经营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存在的误区
探寻山东民营企业文化构建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在民营企业文化构建中存在诸多误区:
1、企业文化构建形式化,将CIS理解成为企业文化。根据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而一些民营企业只注重了企业文化构建的形式,忽视了企业文化构建的内涵。企业文化构建不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一些企业认为构建企业文化就是多搞文体活动和纪念活动,或者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没有把价值观的认同和共鸣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也不等同于CIS,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先于企业文化理论进入中国,它是通过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和VI(视觉识别)三大识别系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消费者很容易区分出企业的差异性,从而达成产品销售的目的,其本质是以企业的对外形象为主。民营企业主希望通过CIS快速导入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聘请咨询公司或广告公司策划、设计企业的CI,这些策划人员往往从“唯美”的角度设计出有创意的文案、激动人心的口号,并未将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这种只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企业文化难以成为让企业员工为之而奋斗,忠诚一生的动力源泉。
2、企业文化个人化,企业主文化就是企业文化。企业主个人素质对企业文化有重要影响,企业文化构建离不开企业主的支持与推动,但企业文化不是企业主个人文化。由于民营企业对采用“家庭式管理”,家长——企业主的“人治”色彩浓厚,企业的价值观往往表现为“家长”的意志,在“家长”的绝对权威下,企业文化缺乏团队精神,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冷漠,内耗严重,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必须以整个企业文化作支撑,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几代人的努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两个人的“魔力”。
3、企业文化政治化,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民营企业很少有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构建企业文化,往往把企业文化构建作为一项具体工作布置给政工部门,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工作,是企业内部的政治工作;经常搞大量的非经济活动,请官员、媒体、专家来捧场作秀,将政治内容作为企业宗旨和目标的主要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人的工作的方针、方法和制度,它的重点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党的方针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教育出发,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开展工作的。企业文化构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之处,都是以人为本,但二者无论在范畴上,还是在适用范围上,以及具体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过程上都有着严格的区别,既不能简单地替代,也不能相互对立,必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的领域,提供新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以其特有的优势,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科学的方法论。
4、企业文化趋同化,采用“拿来主义”相互模仿,缺乏个性。许多民营企业照搬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表述雷同,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成为统一的模式。企业文化具有一般规律,因而有共性,但是由于任何企业文化的主体都是人,而不同的人,不同企业的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受着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而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一个企业文化是由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诸多变量决定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文化也必然随之变化。换言之,一个企业的文化必须与企业所需要的性格相适应且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否则,企业文化不仅不能促进企业的进步,反而会期阻碍作用。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诺基亚就感受到“科技以人为本”,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它们的成功是由于企业文化适合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继承、消化、创新、发展的辩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也只有这种企业文化才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山东民营企业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企业文化也面临着再造重构,民营企业应再造企业文化,以保证企业在企业文化再造中的主动性,并将企业文化重构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塑造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体系。(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