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争与内战:代理总统李宗仁
2008-12-15荣维木
1948年李宗仁就任副总统之后,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是,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却是,蒋介石并不把他当成亲密副手,不唯如此,比起他任北平行辕主任的时候,蒋还对他多了许多忌恨。在这种情况之下,李宗仁并没有取得在副总统名位之下的任何实权,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只不过是“由一个吃闲饭的位置换到另一个吃闲饭的位置罢了”,唯一的不同只是地理位置的变化,即由北平迁到了南京。对于走马上任后的那些日子,李宗仁是这样记述的:
我在副总统任内几个月,真是生平难得的清闲日子。有关军国大事的重要会议,蒋先生照例不要我参加。招待国际友人的重要宴会,蒋先生也不邀请我陪客。只有几次总统招待国内元老的餐会,我偶尔被邀作陪罢了。我平生原不喜酬酢,蒋先生即不来邀我,我也落得清闲。《李宗仁回忆录》(下),第894-895页。
由于蒋介石故意冷落李宗仁,那些久于官场的达官显贵,便也不把李氏放在眼里。李氏新迁入的南京副总统宅邸,与他原来在北平时的行辕官邸相比,气氛迥然不同。当初在北平,李宅门前车水马龙,堂上高朋满座,虽然那时他也没有实权,但北平朝野人士却因少受蒋氏约束,愿与李氏融洽相处;如今到了南京,李的宅邸可谓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终日冷冷清清。当时就有人评论说:“李宗仁在总统府里,恐怕只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算是唯一的点缀,也可以说是唯一的胜利的象征。”还有记者访问李氏后报道说:“他比在竞选时沉默得多,谈到时局,他表示出万分忧虑和焦急”,“而他身为国家副元首,但不能予闻国家大事,譬如,顾祝同继任参谋总长和余汉谋出任陆军总司令,李跟一般老百姓一样都是看报才知道的”。“他的夫人郭德洁也远不如国大时愉快、活泼。问她‘副总统改革计划是否呈交总统?她毫不掩饰地抱怨说:‘好谋划、好意见,人家不听又有什么用?要谈的早已谈过了,副总统没有权,在这种时候能说什么。”转引申晓云、李静之:《李宗仁一生》,第287页。
李宗仁在南京坐了冷板凳,心中很不是滋味。从他竞选副总统的劲头来看,他不是一个自甘寂寞的人。在总统府闲来无事,他就想到处走走。他先是向蒋提出,想出国作外交活动,或是出巡国内各地,或是去前方考察,但他的要求均未得到批准。于是他借着到北平交接行辕事务的机会,在6月初飞赴北平。在平期间,他多次与掌管华北军政的傅作义交谈,两人对时局都抱悲观态度。他还约请北平社会贤达晤谈,有意无意地表示了自己有职无权的处境。同时,他还和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进行了接触。李在北平的活动,显然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8月李宗仁由平返宁后,突然得到长兄德明病殁噩耗,出于手足亲情,他特向蒋氏请假十数天,想回桂林吊丧。谁知,蒋恐其回桂后与两广地方联络而对他不利,竟不准假,李一再坚持,蒋说什么也不同意,最后蒋对李说:“嫂夫人很能干,让嫂夫人去料理好了。”联想到竞选期间郭德洁异常活跃,还曾伴夫在竞选会场门口与各代表一一握手,可知蒋的话里不无讥讽之意。李宗仁只有感叹:“自思我身为副总统,在中国真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先兄去世,我连吊丧的自由都没有呀!”《李宗仁回忆录》(下),第896页。
蒋介石因在副总统竞选问题上失算,要报复的不仅是李宗仁一个人,他还向桂系其他人假以颜色。在李就任副总统后没有几天,蒋突然宣布免去白崇禧的国防部长,遗缺由何应钦继任。白夫人马氏埋怨为李助选的人说:“把德公选为副总统,而把我们健生拉下台了。”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13页。在发表何应钦为国防部长之前,蒋任命白崇禧为“华中剿匪总司令”,令其离开南京到武汉任职。这是既打击白崇禧,又使李、白隔离开来的一种安排。白崇禧对蒋的安排极为不满,他坚不就职,赌气跑到上海。行前,他邀请李宗仁在其寓所吃饭,向李表示绝不听命于蒋。
蒋介石得知白的态度后,一面通知上海市长吴国桢和大亨杜月笙等在上海好生照顾白氏,连日请其吃饭看戏,好言宽慰;一面又在南京召见黄绍竑,要其去劝白崇禧,说“现在‘戡乱正在进行,武汉地方最为重要,所以才任命他去当华中‘剿总,这完全是党国的需要和将士的渴望,并没有其他的意思”。黄绍竑:《李宗仁代理总统的前前后后》,《新桂系纪实》(下),第139-140页。蒋的话不能说没有一点儿真意,因为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由防御转向进攻,国民党军队接连失败,已经完全处于被动防守地位。在此情况之下,蒋介石一面继续排挤桂系,却一面仍要利用桂系将领为蒋氏王朝卖命。黄绍竑当然明白蒋的用心,他跑到上海见白,向其表明了与蒋完全不同的意见。他对白说:“你和德公在南京高高在上做副总统和国防部长,不是等于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么?现在蒋要把笼门打开放你出去,还不快快地远走高飞……他正开始要整我们,我们就要借此机会出去。到了外面,再反过来整他……时机到的时候,就可以同共产党妥协言和。蒋到了无法应付的时候,必定下野,德公就可以出来收拾局面。”黄绍竑:《李宗仁代理总统的前前后后》,《新桂系纪实》(下),第139-140页。白崇禧听到事关团体利益,再无反对意见,随即与黄返回南京。白与李宗仁面谈一切后,接受了蒋介石的新任命。不过,李、白及其桂系与蒋介石的矛盾不但未能缓解,反而日益加深。拥李代蒋,已经成为桂系集团的既定方针。
时局的发展,为李宗仁登上最高权位创造了条件。
首先,国共两军之间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急遽变化。从1948年秋季以后,共产党抓住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有利时机,毅然发动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连续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9月12日至11月2日,林彪、罗荣桓指挥70万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等全部东北城市,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60万人发动了淮海战役,先后解放了津浦路、陇海路沿线大片土地,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1948年12月5 日至1949年1月31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指挥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100万人,发动平津战役,先后解放了张家口、天津、北平,歼灭和接受改编国民党军队50万余人。在历时4个余月的三大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共损失150余万人,蒋介石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为了避免覆灭的命运,蒋介石不得不重新倚重桂系,希望由李、白等人为他挽救局面。
其次,不希望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灭亡的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从1948年5月至10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多次向美国国务院报告他对蒋政权的看法。他说:“现政府已无力阻止共产主义之传播,除非获有一受爱戴之领袖(此似无可能),能号召民众,并恢复军队之作战意志,不能希望蒋委员长能充当此种领袖。因蒋氏似不能改变,且各方面证明彼必继续个人统治,此种个人统治的结果,乃造成现阶段之悲惨局面。”《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878页。因此他向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以下疑问:
一、倘国民政府由于屡次之军事失败,被迫迁至中国其他地区,美国是否对之仍然承认,并予以支持?转引自程思远:《政坛回忆》,第187页。
二、是否建议委员长退休,让位与李宗仁,或其他较有希望组成一非共产之共和政府与较有能效与共党作战之政治领袖?
三、是否赞同委员长退休,让位予其他与国军及非共产政党相处甚好、而又能使内战停止之领袖?
四、若取后一步骤,美国是否将承认与支持由于军事结束,为力求中国统一而与共产合作而成立之联合政府?
五、美国对此种政府,可否予以事实上之承认,同时暂停任何经济合作总署或其他的支持?
司徒雷登的以上疑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国对蒋介石的失望。当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的时候,美国政府已经估计到了国民党将在军事上彻底失败,并认为这不是因为美援不足,而是因为国民党政府自身的腐败。为了避免国民党政权最后覆灭,美国认为只有通过政治方式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妥协,而蒋介石却是恢复与中共谈判的主要障碍,因此,应该以某种适宜的方式,迫使蒋氏退位放权。
美国的这种“换马”意向,给蒋介石造成了沉重压力。为挽救局面,蒋氏一面致信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一面派宋美龄赴美展开游说。12月3日和10日,宋氏先后访晤了马歇尔和杜鲁门,向他们提出如下求援方案:“(一)美国发表支持蒋介石政府反共目标的正式宣言;(二)派一高级军官来中国主持反共战争之战略与供应的计划;(三)核准一个军援与经援蒋介石政府的三年计划,每年约需美金十亿元。”转引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19页。但这些要求遭到了拒绝。美国的态度,无疑给蒋泼了一头凉水。
就在蒋介石陷入内外交困境地的时候,李、白等人却一改消极态度,渐渐活跃起来。10月24日,蒋介石批准白崇禧提出的“守江必先守淮”计划,将中原军队交白氏统一指挥。但就在同一天,白崇禧发出“亥敬电”向南京发出和平呼吁。30日,白应蒋召回到南京,同意蒋关于统一指挥中原各军的要求。但在白氏到傅厚岗李宗仁官邸之后,态度突然转变,一口推翻了他对蒋的承诺,不愿统一指挥中原军事了。
李、白等人唱和,主要目的是向蒋施加压力,这一点在蒋介石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事实上,在12月初美国拒绝蒋氏要求后,蒋就开始考虑退到幕后,由李宗仁代其转圜局面。他曾向新任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表示:“观察最近内外情势,我干不下去了。我走开后,势必由李德邻来过渡。你的任务是拉德邻上轿……”转引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19页。据李宗仁回忆,在12月中旬,蒋介石曾两度召见他,说自己想即时引退,由李“顶起局面来同共产党讲和”。李因“深知其诡计多端,说话不算数”,拒绝了蒋的要求。但实际上,对蒋提出“引退”,李是十分赞同的,他唯一不放心的只是自己能否真正取得最高权力。秉承蒋的旨意,张群、吴忠信在傅厚岗与李商谈交接事宜。李对蒋的引退没有提出异议,只是在涉及自己名位的字眼问题上,与张、吴发生分歧。吴表示:“蒋总统因身体的关系暂时离职,随时可以复职的,只能算是暂代,连代理的字眼都不相宜。”而李宗仁则至少要得到“代理”两字,双方未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黄绍竑:《李宗仁代理总统的前前后后》,《新桂系纪实》(下),第142页。但由于形势所迫,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了,经过两天商谈,最后达成非正式协议如下:
(一)蒋总统为便于政策的转变,主动下野;
(二)李副总统依法代行总统职权,宣布和平主张;
(三)和谈由行政院主持;
(四)和谈的准备:
甲、组织举国一致的内阁,其人选另行研究;
乙、运用外交,特别加强对美、英、苏的关系,以期有利于和平实现;
丙、主动争取不满政府与主张和平的政治团体及民主人士,共同为致力和平而努力。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20页。
对以上协议,李宗仁当无异议,但据有的资料,蒋介石却十分不满。当蒋氏看了吴忠信给他带回的这份协议后,怫然作色说:“去便去耳,我一走开就算了,为什么要有协议,提出许多的条件呢?”《李宗仁与桂系》,《哀江南》第8集,香港1964年版,第56页。不过,蒋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未提出什么新的条件。倒是白崇禧表示不满,进一步提出:“蒋下野必须辞职,由李德公正式就任总统,不能用代理名义。”他并说,对此必须坚持到底,不能有所让步。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20页。
白崇禧的态度是否与其受李宗仁影响不得而知,但自从白氏发出“亥敬电”及拒绝统一指挥中原军队以后,蒋却对李宗仁产生了怀疑,引退一事便也暂无下文。李宗仁以为:“蒋介石可能误我们逼他早日下台,从而恼羞成怒,故意把事情拖下去。”他的分析不无道理,但他却没有想到,蒋介石对他的忌恨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
据当时就职于军统特务机关的沈醉回忆,蒋在1948年底就曾拟订暗杀计划,准备在他认为不利的情况下,对李宗仁痛下毒手。他特将沈醉从云南召到南京,由军统局局长毛人凤向其交代暗杀任务。他还当面向沈醉表示:“共产党迟早总可以打败,而内部的捣乱比共产党更难对付,所以唯有采取这个办法,好使内部统一起来一致对外……这次行动是关系到党国安危的大事。”沈醉:《暗杀李宗仁的阴谋》,《桂林文史资料》第25辑,第52-53页。在蒋的授意下,军统做了周密部署。在傅厚岗李宅附近,军统特务开设了一个旧书摊,以便监视李的出入;在通往机场附近,开了一个杂货店,只要李的座机一起飞,就通知已经准备好的两架战斗机将李机击落;在火车站附近,开设一个香烟摊,李如乘火车离开南京,即通知埋伏在沿途火车停留小站的特务狙击;在汤山公路附近,开设一个小饭馆,如李乘汽车离宁,准备两辆高速汽车尾追袭击;如李不出门,则由特务扮装维修工人混入李宅院内行刺。由上可见,对李宗仁的暗杀计划可谓滴水不漏,只要蒋介石一声令下,李的本领再大也难逃厄运。后来,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战役给了国民党军队以毁灭性打击,蒋介石不得不倚靠桂系做最后挣扎,于1949年1月20日,即李宗仁出任代总统的前一天,取消了这个暗杀计划。
正当蒋介石在引退问题上踌躇之际,中国共产党于1948年12月25日公开发表一批43人战犯名单,蒋氏赫然居首,李宗仁为次,白崇禧第三。30日,白崇禧发出“亥全电”,敦促蒋氏:“无论和战,必须速谋决定,时不我与,恳请趁早英断。”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22页。李宗仁则随即宣布和平主张,提出5项要求:“(一)蒋总统下野;(二)释放政治犯;(三)言论集会自由;(四)(国共)两军各自撤退三十里;(五)划上海市为自由市,政府撤退驻军,并任命各党派人士组织上海市联合政府,政府与共产党代表在上海举行和谈。”彼等还公开主张:“总统下野后,由李副总统继承大任。”蒋经国:《负重致远》,转引同上书,第26页。在此前后,南京甘介侯、湖南程潜、河南张轸均通电提出敦促蒋氏下野,以利和谈。白还邀请湘、鄂、赣、豫、桂五省参议会会长赴汉,以“五省和平促进联合会”的名义,通电要求蒋氏“对个人进退问题作一明快决定,免误和平谈判”。《武汉文史资料》第2辑,第67页。
时局发展到这个地步,蒋介石不能不有所表示。1948年除夕之夜,蒋邀请李宗仁、五院院长及国民党在京中常委,在黄埔路官邸餐叙。饭后,蒋氏让张群宣读了他的“下野求和”文告(即元旦文告)。该文告同意议和,并称其“个人更无他求”,“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唯国民的公意是听。”他又问坐其身旁的李宗仁有什么意见,李答曰:“我与总统并无不同意见。”这时,有人力劝蒋氏不要下野,甚至号啕大哭,如丧考妣。蒋氏见状悻悻而言:“我并不要离开,只是你们党员要我退职;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党,而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24页。言毕,即愤然退席。在座者都明白,蒋所指的“某一派系”,说的就是李、白为首的桂系。
蒋介石发表“下野求和”文告,只是作出试探,先看看各方面的反映再决定个人的去留。他在“文告”中提出保留国民党统治下的国体与“法统”,当然要遭到共产党方面的反对。而桂系人士则认为,这是蒋介石故意为和谈设置障碍,以使李宗仁难有作为。美国方面,对蒋的“文告”也不满意,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务院报告中说:“该文告显露严重之缺点……含有一个强大的统治者以仁慈口吻对待其厌烦叛徒之意味。是以忽略若干不愉快之现实:即军事力量几已全部崩溃,最近经济措施之失败,几乎举国一致对和平之祈求,与在蒋氏执政期内此种和平之不可能。另一缺点则更为严重,即在某种意义上,彼已表示让步,但并未给予充分之退让。”这是指蒋“收回方于两周前决定之辞职,与由副总统自由采取被认为系谋国家福利的任何政策”,只是由于“压力过于强大”,才“不能不提及引退之意”。美国《中美关系白皮书》,转引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28页。
在各方面的强大压力之下,蒋介石开始着手“引退”的实际安排。1949年1月4日,他“屈尊御驾”傅厚岗李宗仁宅邸,亲自与李商讨“引退”事宜。他对李说:“这样下去不是事!我看我退休,由你顶起这局面,和共产党讲和!”李回答:“你尚且不能讲和,那我更不行了!”蒋说:“你担起这局面,马上就不同了……我支持你。你出来之后,共产党至少不会逼得我们这么紧!”《李宗仁回忆录》(下),第915-916页。李未立即答应蒋的要求,仍是担心蒋不彻底放权给他。之后,蒋又召见李,并派张群、吴忠信等人几次与李磋商,并向李作出5年之内不干预政治的保证。
正当蒋、李之间讨价还价之际,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于1月14日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和平谈判的8项条件:“(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28页。在毛泽东发表声明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结束了辽沈、淮海战役,正在平津地区发起强大攻势。美国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于让李上台主持和谈。17日,司徒雷登秘密到傅厚岗与李密谈,商量决定,在必要时李可抛开蒋氏,乘司徒雷登座机飞往汉口,与白崇禧共主和谈大计。这时,白氏在汉口也按捺不住了。他表示:“我们不能再等候德公了,”要立即召集各桂系大员开会商讨时局问题。
蒋介石由于中共的强硬态度,美国对其的冷落,以及桂系的异动迹象,不敢再等待了。1月20日晚,蒋召见李宗仁,告以明日“引退”的决定。李不再拒绝,表示一切遵从蒋的意见。蒋去后,李立即将消息通知在武汉的白崇禧。白与桂系大员连夜商讨,至21日凌晨3点达成意见:(一)李应坚持援用“宪法”第49条,是“继任总统”而不是代理总统;(二)改组行政院,孙科辞职,张治中继任组成和谈内阁;(三)请何应钦出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与桂系共撑艰局。
21日中午,蒋约请五院院长餐宴,由李作陪,表示政权过渡。下午,蒋在其官邸举行茶话会,宣布由李宗仁依法执行总统职权,与中共进行谈判。会后,蒋径直去机场乘美龄号专机飞往杭州。
蒋去后,张群才把蒋的“下野文告”交给李宗仁。李看过之后,方知蒋又耍了花招。李认为他与蒋“文告”分歧在以下两点:
第一,我发现文告中并无“引退”、“辞职”等字样。如是则一月二十一日以后的蒋先生究系何种身份;所以我坚持在“本月二十一日起”一句之前,加“决身先引退”五字。第二,蒋先生在离职前一再要我“继任”,绝未提到“代行”二字。根据宪法第四十九条上半段,“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所谓“缺位”,当系指死亡和自动引退而言。而蒋先生所引则为该条下半段,“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所谓“因故不能视事”,当系指被暴力劫持而言。今蒋总统不是“因故不能视事”,他是“辞职不再视事”,则副总统便不是“代行”,而是如蒋先生亲口所说的“继任”。所以我主张“将于本月二十一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一句,改为“于本月二十一日起由李副总统继任执行总统职权。”《李宗仁回忆录》(下),第923-924页。
上述两点分歧,不仅牵扯到名位,实际上也涉及了李的权限。李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蒋“在文告中预留伏笔,好把我作为他的挡箭牌,而他在幕后事事操纵,必要时又东山再起”;而李本人则“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执行总统职权”,“与其顶一块空招牌,倒不如蒋先生自己干的好”。为了正名,李特找来司法院长王宠惠,表明他的意见。李提出:“总统退职文告,如不经修正,不可发表。”《李宗仁回忆录》(下),第923-924页。由于李坚持己见,张群只好往杭州打电话请示蒋介石。蒋答应修改文告,“直至李副总统满意为止”。《李宗仁回忆录》(下),第925页。谁知第二天见报,文告并未修改。同时见报的,还有蒋介石代李拟订的“就任文告”。而最令李宗仁气愤的是,21日夜间吴忠信竟以国民政府秘书长的名义,将以上两项文告的原义,通令全国军、政、民机关知照。此项通令盖有总统大印,而李却一无所知。李看到通令后大发雷霆,狠狠地把吴氏训斥了一番,并声称:“名不正,便不就职。”不想吴竟以老朋友的身份向李提出“忠告”:“你是知道蒋先生的为人的,你应该知道你现在的处境。南京现在特务横行,你身边的卫士都是蒋先生的人,你还在争些什么呢?争得不好,你知道在这种局面下,任何事皆可发生,你自己的安全可能都没有保障。”《李宗仁回忆录》(下),第926-927页。李不为所动,坚持正名。次日夜,白崇禧也打来电话,给李打气说:“要做就做真皇帝,切不要做假皇帝!”张群、吴忠信等不得已,又打电话向蒋请示,蒋同意修改、更正。最后,国民党中央社重新播发文告,其中加入蒋氏“决定身先引退”字句,但对李仍以“代行”称之,而未改称继任。李考虑到蒋氏反正已经走了,便不再与之计较,终于在24日的国府总理纪念周上,宣布就职代总统。这样,李宗仁走向了他一生中所能达到的最高权位宝座。
(选自《李宗仁大传》/荣维木 著/团结出版社/2008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