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持续利用对策

2008-12-15蒋一涵

北方经济 2008年22期
关键词:农用地自治区土地利用

蒋一涵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重要的自、然资源。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内蒙古用地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及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对策

一、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受自然环境影响,自治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例如,自治区的耕地多分布于赤峰市、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气候条件较好地区;而牧草地则分布在锡林郭勒盟;未利用土地集中分布在阿拉善盟。根据2005年自治区土地变更调查,全区土地总面积11550.92万公顷,其中耕地710.21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6.15%;林地2171.59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8.80%;牧草地6587.46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7.0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0.09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04%;未利用土地1874.90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16.23%。全区土地利用现状以牧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为主。

二、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快速提高,建设用地需求迅速扩大,土地资源矛盾日益突出。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盲目扩大,造成用地结构不合理,缺乏功能分区,工业生产用地偏大,而基础设施用地偏小。特别是重点发展地区,如“呼包鄂金三角”地区的各项用地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农村建没用地基本上没有规划。随意l生较大。许多工业企业布局零散,且生产期短,致使土地的综合效益下降。

(二)非农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耕地面积锐减。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是必要的,但由于用地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非农建设盲目扩张,多征少用或少征多用,甚至征而不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三)城市、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鉴于目前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大,从而加大了对建设用地需求,加剧了供需紧张。

(四)农牧业结合松散,两者矛盾尖锐。在内蒙古的牧区、农牧交错区与农区,虽然农牧业比重大体相当,但农牧业之间和农牧区之间缺乏紧密结合,农业与农区不能为牧,业与牧区提供饲料,而牧业和牧区不能为农业和农区提供牲畜、肥料与草场。相反,随着农区与农牧交错区的人口激增,人均占有耕地减少,农牧争地矛盾日显突出。

三、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建议

根据自治区城镇化、工业化及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方向与布局,合理调整用地结构要立足发展、节约用地、增加供给,主动保护,要依靠管理和科技,即量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并重,开源、节流和搞活三管齐下,合理地开发利用未利用地资源,加强功能分区,增强特色建设,重点保证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和国家能源基地建设用地。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坚持集约用地

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稀缺性,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土地利用结构的竞争。当前,一些城市把房地产业作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地在发展房地产业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特别是要严格控制高档商品住宅,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充分考虑区域位置、市场需求,避免盲目建设。

第一,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安排土地利用结构上,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适应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自治区各地实际实事求是地确定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做到不仅有总量的控制,也有结构的优化。特别是要给工业用地留有一定空间,工业用地也要根据区域发展战略,注重投资强度,提高产出率。

第二,要坚持以规划为依据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强化规划的控制地位,科学编制和修改规划,结合正在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宏观调控指标,真正发挥规划的制度、导向和管制作用。

第三,强化计划指标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作用,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为了使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要实行定额管理,有偿供应,以促进用地单位和个人合理节约使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各类建设用地供应,需严格执行土地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根据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定额供应土地,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用总量。农地的转用和征用规模要与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相适应,要与开发建设的速度相适应。从自治区的情况和耕地的功能上说,任何地方都有保护耕地的义务。到2020年,耕地适宜量完全能够满足耕地需求的补充量。

第五,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对存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改变位置、改变用途、改变使用者三种方式,切实盘活存量土地,并把它作为土地供应重要来源,缓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

(二)因地制宜地开发未利用土地

全区未利用土地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16.23%。根据土地的适宜类型合理确定未利用地开发方向,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未利用地资源调查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与战略,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根据城镇发展需求,尽可能把城镇周边未利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在干旱缺水地区开发荒草地,一定要做好荒漠化防治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防止造成新的土地荒漠化;在河套、土默川、西辽河等平原灌溉区,重点开发耕地,做好盐渍化防治工程;在丘陵山地区,增加水土保持工程,多开发一些林地;在沿河湖滩涂地开发中,要注意做好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把未利用地开发为耕地。按照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原则,围绕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协作和协调发展的目标,深入分析自治区内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分区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管制措施。

建设用地需求主要是受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多分布于发达地区城镇周边和矿产资源丰富地区,本次调研发现“金三角”及蒙西经济区、蒙东经济区和口岸地区的适宜建设用地最多;耕地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以巴彦淖尔市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以呼伦贝尔市为典型地区;人工草地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市的草原区,集中在杭锦旗、鄂托克前旗和准格尔旗。未利用地的开发为土地利用提供了足够的供给。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根据自治区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重点发展城镇周边建设用地,特别是用地紧张的经济发展重点地区,如“金三角”及蒙西经济区、蒙东经济区和口岸地区,这些集中用地区可实行跨区域的用地置换。

(三)各业用地指标适度向重点地区倾斜

在各市、地、县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上,坚持转变观

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根据经济发展的势头、实绩和现代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作为分配用地指标多少的主要依据,实行动态平衡,可以跨区域调换土地利用类型。二是建设用地要优先保证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三是要集中掌握必要的用地指标,特别是计划中要多预留一些机动指标。

(四)加紧制定缓解用地紧缺矛盾政策

一是制定保证事关经济社会乃至整个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政策。二是建立机构、规范调剂。建议建立专门的建设用地调剂中心,由自治区里统一规划与安排建设用地的相互调剂。三是扩大调剂的区域范围。首先是突破市(县、旗)区域,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各市(县、旗)之间调剂,加大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同时也要按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五)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外向型农业,因地制宜地开发未利用土地资源;对非农用地要做要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工作,统筹规划,城镇用地内涵与外延并重;合理调整农业和非农业用地结构;加大土地资源管理的力度,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控制地下水位,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农业科技,探索合理的耕作和施肥制度,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效地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单产水平。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外向型农业,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农业。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一)防止土地污染

目前,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废水、废物的排放,土地污染不断加重,因此,需要通过控制排污企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加强土地整理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防止土地污染。

(二)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提高土地质量

内蒙古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通过对土地利用技术的研究,对现有的耕地、林地进行改良,不断提高农用地的生产力;采取农用地地块整形等措施,增加农用地的总量。此外,利用复垦技术,对废弃地进行整治,从而增加可利用土地。

(三)结合区域特点,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由于内蒙古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中还应结合土地利用的区域分异规律。根据自治区不同土地自然条件、土地适宜性分类,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将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土地利用控制区。各类控制区均有明确的数量控制和用途管制,以此妥善解决农用地与非农用地、农用地内部之间的用地矛盾,可提供长期而稳定的适宜发展基地。

猜你喜欢

农用地自治区土地利用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住建部:城市大数据已覆盖400个城市
1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获批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与耕地地力评级结果的对比衔接
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比较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