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的虚拟时间问题探析
2008-12-15蔚然
蔚 然
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萧萧》①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很多研究者从主题意义、叙事结构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可是,有一个细节问题却为众多研究者忽略,那就是作品中虚拟时间的问题。
在《萧萧》中,沈从文先生有意识地以主人公萧萧的年龄为线索,营造小说的虚拟时间框架,为小说情节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时间流动背景。这个时间框架也成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的真实背景,形成了对真实生活的模拟,同时也可以唤起读者对具体生活经验的感受,使小说更具有写实性。美国文艺理论家伊恩•P•瓦特在《现实主义和小说形式》中说过,“我们已经考虑到了小说分配给时间尺度的重要性的一个方面:它打破了运用无时间的故事反映不变的道德真理的较早的文学传统。小说的情节也因其把过去的经验用作现时行动的原因,使其与绝大多数先前的虚构故事区别开来。通过用时间取代过去的叙事文学对乔装和巧合的依赖,一种因果关系发生了作用,这种倾向使小说具有了一个更为严谨的结构。而更为重要的也许是对小说坚持在时间进程中塑造人物的影响。”②小说中时间系统的确立,可以模拟现实生活的流动方式,使融浸其中的人物形象更能给读者真实的感觉。但《萧萧》中的时间框架在最后的环节上,却出现了明显错误,按照作品中提供的两条不同的时间线索推断,萧萧的年龄前后不一致,相差甚多。这种讹误同时也影响了小说中时间框架存在的所有意义。
以下即《萧萧》中借人物年龄营造的时间框架结构:
根据作品中清晰的时间脉络推断,萧萧生第一个儿子牛儿时是15岁,那么牛儿12岁接亲时萧萧应该是27岁。可是作者又描述此时的萧萧,“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毛毛,……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萧萧此时27岁,十年前她应该是17岁,丈夫是8岁(“丈夫比她年少九岁”),抱着8岁的丈夫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萧萧抱丈夫像抱新生小孩的时候,只能是她刚刚嫁过来,3岁的丈夫还在吃奶的那段时间,那时萧萧是12岁。那么说她现在“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此时的萧萧只能是22岁。这样,两条时间线索的发展是不一致的,推断下来,萧萧的年龄有了5岁的差别。
从上文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到,沈从文先生确实对小说时间非常注意,有意强调人物年龄,借此勾勒出一个明晰的时间框架,让读者在仿真的时间河流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岁月的流逝、萧萧的变化。然而,萧萧年龄存在的失误,使得小说中特意强调的时间线索的推断出现了明显错误,作者精心营造的小说时间受到破坏,其艺术效果也大打折扣。
作者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①《沈从文全集》第八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版。此本为最接近沈从文初刊本的版本,具体论证见陈国恩、孙霞《〈萧萧〉〈丈夫〉〈三三〉〈贵生〉的版本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②伊恩•P•瓦特著,高原、董红钧译,《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6月版,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