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时光里的心跳
2008-12-12王聃
王 聃
是在《鲁豫有约》中听到的故事,那一期的嘉宾是于丹。她高中所在的那届文科班同学关系特别好,毕业时大家约定:今年第一场雪时,无论在哪里,大家都要去班上一个男生家聚会。
那年,一直到寒假,第一场雪才姗姗来迟。于丹此时正外出旅游,没在北京。年轻的她当时很不以为然:我们现在才17岁,到70岁以前,有多少场雪呀!这不算错过。
整整4年后,于丹才和同学们一起聚在那位男生家。那位男生走进里屋,拿出一个日记本说:“于丹,我这儿还有你的东西呢。”他翻开一页,对于丹说:“这是你的。”
是空白的一页纸,皱皱巴巴,脏兮兮的,角上写着一个日期。原来,在17岁那年的聚会上,大家为了不让于丹错过那场雪,想到一个主意:取出日记本,翻开新的一页,写下日期,走到雪地里,让雪“哗哗”地落在本子上,等纸页被覆盖得满满当当后,再把这一页合上。
于丹没有想到,17岁那场雪,大家竟为她收藏了整整4年。那些遗落在青春岁月里的美好,她并没有蹉跎。
很久前的一个冬季,我在叔叔家中度假,当时他家正请民工修缮阳台。
工人是一老一少。劳作之余,那年轻人总爱拿个本子写写画画。渐渐熟悉了,一次又看到他写画时,他信任地把本子递给了我。那是个很厚但显然很便宜的本子,每页纸上只有几行字,字迹歪歪斜斜,且大得出奇:今天好累,但想起惠芳,我就一点儿都不累了……惠芳,你在家里过得好不?我好想你啊……今天路过花市,看到好多好看的花,过年我一定买一束带回家去……
他有些羞涩地解释,惠芳是他去年刚过门的媳妇。原来,这是他空闲时写给新婚妻子的悄悄话。他正月未过就进城揽活儿,年关临近再像候鸟一般飞回去,两地相隔的念想,就这样写进了笔记里。也就是说,这是他写给自己看的情书,上面有他爱的悲欢,有他爱的憧憬。对于爱情,我就是从那时开始慢慢懂得的。
大一下半学期的一个晚上,参加圣诞狂欢后爬上床的我们折腾得筋疲力尽,宿舍电话突然响起,没人愿意起来接。电话固执地响了又响,我们恼怒地扯掉了电话线。
3天后的凌晨,室友小李的父亲突然来到我们宿舍。还未说话,这位风尘仆仆的父亲冲上前拉住小李:“听说你这儿地震了,是不?”
原来,几天前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场小地震,李伯伯在电视上恰好看到新闻。身处西部偏远山区的他赶紧给儿子打电话,刚巧我们扯掉了电话线。不明所以的李伯伯心急如焚,摸黑走了20里崎岖的山路,天亮后搭三轮车到乡上,乘中巴到县城,坐最早一趟火车赶来了。整整两天,千里旅途,除了两瓶水和自家带的几个馍,他什么都没吃。
小李在父亲怀里呜咽得像个孩子,我们也都泣不成声。
(摘自《洛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