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奥秘
2008-12-10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教师导言: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长叹,从“阿波罗”登月到“嫦娥一号”飞天探月,寄托了古今中外人们对月亮无尽的向往。因此,人们赋予了它绝美的意象和美妙的传说,正所谓“明月如此多娇,引无数英才竞折腰”。今天的我们也不免为之倾倒,下面就请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通过各种方式找到的有关月球的资料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吧!
美丽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多大?上面是不是琼楼玉宇,犹如仙境?
快嘴焦杰红:“我知道,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还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为384401千米,平均直径大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所以,比我们地球小多了!”
“我补充,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所以,人在月球上是不能正常站立的。”李绮雪抢答道。
“小博士”颜智培站起来神秘地说:“告诉你们吧,月球本身根本就不发光,哪儿来的什么月宫仙境!那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它的美丽皎洁都是反射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所以才使我们看起来变幻多姿!”
师:看来月球的秘密还真不少,那谁还知道月亮是从哪里来的?
崔邵晖:“月亮是地球的‘俘虏,淘气的月亮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便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这在科学上被称为‘俘获说。”
李佳琛推了推眼镜郑重地说:“‘同源说认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在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而地球“分裂说”则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目前这三种说法在科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力。”
师:如此说法不一,那月球到底多大岁数了?和地球比谁大?
张鹏浩站起来说:“有科学资料显示,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捡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各位如果再有新发现别忘了通知本人。”
师:月球上有没有空气和水?人类能不能在那里生存?
董怀乐环视四周,一副傲视群雄的样子:“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而且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所以人类根本不能生存。但是可能有供饮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阴面的一个很深的陨石坑底发现了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冰可能是某次与月球相撞的彗星带来的彗星上的冰,因为月球的背阴面温度非常低才没有融化。一切皆有可能,我准备研究研究月球,到时候邀请大家一起到月球上散步!”此话一出,惹得众人哗然,大嗓门的李芮立刻叫阵:“我可听说月球上有‘山峰和‘海洋,你可要负责我们大家的安全哪!”
李雅婷白了李芮一眼:“我的大组长,什么山峰、海洋的,那是特种名称好不好。比如说月海,就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也就是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目前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其中最大的月海是“风暴洋”,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再比如环形山,它就是一种碗状凹坑结构,这个名字还是伽利略起的呢。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儿。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再比如……”旁边迫不及待的李芮抢话说:“月球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环形山、月海、月陆、山脉、月面辐射纹、月谷(月隙)。月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特种名称。”
师:在天体观测方面你有哪些了解?
李芮接着说:“天文仪器有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地动仪等。天文台建在山上是因为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而建成圆的是因为这样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而我国天体观测历史上,早在战国时代就有甘德和石申所著《甘石星经》问世。书中详细记录了120颗恒星的方位,还发现了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的运行规律。唐朝僧一行主持测定子午线长度,祖冲之编定的《大名历》中把一年定为365天,郭守敬编定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教师小结:杨利伟是我国飞天第一人,他圆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费俊龙、聂海胜用探索的脚步证明了中国人的勇气。“嫦娥探月工程”则更让亿万中国人欢欣鼓舞,绕月的轨迹真实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宇宙探索的能力。亲爱的同学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在宇宙中画出新的宏伟蓝图,去揭开更多的宇宙奥秘,为祖国增光添彩!
(记录整理 王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