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忍堂”遐思

2008-12-10窦卫华

关键词:武生能耐西湖

窦卫华

作为一名来自北方的旅游者,人到杭州,便如同进入人间仙境。尤其漫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面对柔曼恬静的湖光山色,躁动的心不由得平和下来。美景如画,人在画中,舒惬之余,深深领悟到大自然对生命的滋润与营养……

如果这种心态贯穿始终,毫无疑问,此次西湖之行,将在我的心中留下一缕颇为轻松与温情的回忆。然而,事情还是出现了意外——当我跨进盖叫天先生故居,仰头望见匾额上“百忍堂”三个大字时,心弦蓦然被触动,停住脚步,好一阵思绪联翩。

吾生也晚,盖先生当年在京剧舞台上的照人光彩,我无缘目睹。但对这位靠非凡才艺走出河北,声播华夏的故乡名人,我却早有所闻并深怀敬仰。功成名就的盖先生何以将自己的家居冠名“百忍”?莫非有什么外人所不知的隐衷?要知道此时此地,熙熙攘攘的人流,都是天南海北前来放松找乐的游客啊!

良久,我又释然了。纵观盖先生曲折坎坷的一生,不就是一忍再忍,经历了百般挫折,遭遇了百般磨难,承受了百般屈辱,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之路,铸就了艺术上的辉煌?

盖先生原名张英杰,河北高阳人。他八岁学艺,初学武生,后改学老旦。不料几年后他嗓子倒仓,不得已重新拾起武行。旧社会学戏叫打戏,头上悬着师傅的巴掌和板子,稍不留意就要脱层皮。盖先生卧薪尝胆,靠超乎常人的毅力过了这个坎儿。成名之后,面对黑暗社会各色人等的威逼诱惑,他刚直不阿,洁身自好,多次拒绝充当内廷供奉,从不参加反动军阀的堂会演出,为此先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这也成全了他艺术上的炉火纯青。他塑造的武松,性格鲜明,形象饱满,胆大、心细、粗犷、沉稳、同情善良、疾恶如仇,恰似盖先生本人。杰出的艺术表现,为他赢得了“江南第一武生”的美誉。

一个忍字,说说不难,但“心字头上一把刀”,真正实践起来,那可是心头滴血般的痛,谈何容易。1934年盖叫天先生在上海大舞台演出《狮子楼》,从丈余高处翻下,不慎当场折断右腿,为不使武松形象受到损害,他忍痛用左脚站住,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一直坚持到大幕落下。此时,他身上的冷汗已浸透衣襟,在场的人无不色变。后来,断骨被医生接错位置,变成残废,他又毅然将已愈合的骨节重新摔断再接……此时的盖叫天先生已年过四旬,早已功成名就,家境宽裕,根本无须再做拼搏之举,然而为了所献身的京剧艺术事业,他横下一条心,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剧痛,硬是将已经错位愈合的腿骨,来了个重断重接。他的这种举动使中断了的艺术生命又延续了数十年之久!

一位西方哲人曾说过:“一个人伟大的时刻,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般工作时的状态。”面对“百忍堂”,我似乎看到了盖叫天先生在艰难的社会生活与艺术跋涉的道路上,含辛茹苦的面容,挥汗如雨的身姿,以及那果敢与坚毅的目光。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忍,算什么本事?不就是牙齿掉了咽下肚,胳膊折在袖管中?

非也,盖先生的忍,不是被动的听天由命,更不是庸常之辈的逆来顺受,奴性十足;他是在默默中涵养天机,磨砥功力,全神贯注,蓄势待发。北方人把成就事业称为“能耐”。能耐,不就是能够“忍耐”吗?

忍,使盖叫天先生尽尝生活中的苦涩与艰辛,也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忍是他的座右铭,做人如此,从艺也如此。我想,所有前来瞻仰盖先生故居的人,如果能同时看到盖先生的曲折人生,一定会取得休闲之外更多的收获。毕竟,游客来西湖,既是放松,也是积蓄,为各自的生命之旅添加营养。山水风景赏心悦目,思想智慧启人情怀,人格情操陶冶灵魂,西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加之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必将在不断地发掘中,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给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美点赏析】

文章在“见景思人”中结合著名戏剧家“盖叫天”的生平,把一个“忍”字说得彼有见地。如对“能耐”与“忍耐”的联想分析,就很有独到之处。

(王 平)

猜你喜欢

武生能耐西湖
西湖
有能耐的人
雪后西湖 暖阳
西湖雪意
能耐
刀马旦
刀马旦
刀马旦
刀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