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的大众化思考
2008-12-08李小芳
李小芳
(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
武术文化的大众化思考
李小芳
(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
武术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其价值发生了嬗变,其文化内涵的再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断裂。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大众化进行解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探寻武术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文化大众化;价值嬗变;需求的逻辑
随着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及其价值嬗变,从军事武艺到武术,其文化内涵的再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断裂,因此今天探讨武术文化的大众化显得尤为必要。当代竞技武术的历史走向,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是一条精英文化的发展道路。武术真正要发展,就离不开大众的参与[1]。但作为为大众服务的民间武术虽然存在,但是随着民间拳师的离世、竞赛体制与组织形式的限制及国外武技的传入,武术文化的大众化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似乎一切都表明,体育像音乐一样,大众向娱乐圈子之外的延伸有助于巩固纯职业者的地盘”[2],此言道出了文化的大众化和精英化之间的关系。
1 武术文化大众化的内涵
1.1大众性、文化大众化、武术文化的大众化
“大众性,是文化研究的一个必然焦点和追求。它要求研究者不要把自己与群众分开。研究者确实是人民的一部分,人民一直在全力影响他们自己的历史征程。”[2]大众是文化发展的平台,只有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才能开始辨识人们是如何处于并通过大众文化实践来认识和改造自己和世界的。只有进入大众性——大众的语言、文化、逻辑、感情、经验、道德、欲望和意识,我们才能更好的阐发、培育和支持文化载体的各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大众文化其实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有的是属于实验室里还在研究和思考,但是思考和研究的结果一定要面对社会。武术文化的大众化就是要使武术的文化含义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与思维,就是要使武术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艺术审美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大众生活中不断的变化与发展。
1.2武术文化大众化的两个维度:“大众化”和“化大众”
大众文化的基本条件是要大众化,要不忘却大众,是要切合于大众的真正需要;要能培养大众的伟大的力量,是要能适合于大众的容受性[3]。这里表达了中国大众文化的两个维度:一方面,大众化是建设大众文化的前提条件,对大众文化的倡导必须面向大众,立足于大众的现代化水准和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大众的培养,即“化大众”[4]。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蕴含诸多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伦理学、中医学、民俗学、艺术、宗教等内容,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等功效。内容的庞大、内涵的丰富,使武术成为一个巨大的体系,然而它的庞大也正带来了发展的困难。要想武术发扬光大,必须有坚实的文化根基,因此“为民所需、为民所用、对民有益”成为了武术适应大众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价值的表现形式及锻炼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要能激发大众的力量,要能考虑到大众的可接受性,就是“化大众”的过程。
2 武术大众需求的逻辑:生活方式统一体中的体育实践和娱乐
在寻求事物发展的依据时,人们已经习惯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去分析问题。武术的大众化问题也可以探寻需求的逻辑。所谓满足需求也就是满足能动者带进这个领域的期待、利益和价值,实际的体育实践和娱乐就是需求与供给之间长久交锋和调节的结果[2]。“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作为高于体育的武术运动形式,在今天仍以体育的形式不断让大众接受。即使其价值功能不会变化,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价值的实现形式会有新的需求。文化研究认为,“实践不同体育运动的可能性在于,每一种运动都程度不同地首先离不开经济资本,其次离不开文化资本和闲暇时间;它也离不开具有阶级或阶层特点的伦理和审美性情与每一种运动包含或似乎包含的伦理或审美的客观潜在力量之间的亲和关系。[2]”因此,在这里就从“资本”和“亲和力”两方面探讨人们习练武术时的需求与满足需求之间的关系。
2.1武术文化需求产生的条件:文化资本、经济资本、闲暇时间
就资本来讲,我想先从文化资本讲起。诞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武术,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各种哲学,并与传统中医紧密联系。这就使武术不单纯是一种技击技能,而是一个复杂的、不断融合、发展的有机体。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武术便不能称其为“武术”了。这也是中国武术与外国各类技击形式的区别所在。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而是与儒道释一样,自有其类似于儒道释的基于人性论的对人的终极关怀。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可以让人们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对人们来说,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对国家来说,可以坚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受年龄、性别、场地、气候、季节的限制,对经济资本的要求不高,是不同水平的人们在经济上普遍可以接受的运动项目。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赋予,更给了人们参加到运动中的可能性。
2.2大众的伦理和审美及其潜力与武术文化之间的亲和力
在调查中,60%的人们认为武术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继承。从文化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文化的认同感缩短了人们和武术之间的距离,使武术更有了亲和力。但是调查中的数据表明:这种认同感的获得主要归功于电影电视等媒体宣传,“武术太复杂、太难出功夫”,“想学但苦于无师”,“可以扬我国威、但太粗鲁、看还可以”成为了他们喜欢武术但又没有加入到锻炼中去的托词,以至于人们加入到其它项目的锻炼中去,跆拳道成为锻炼的时尚就是一例。在参与锻炼时,似乎武术与人们的亲和力又缩小了,似乎武术成为了一种只能看不能练的艺术观赏品。“当代文化呈现出明显的“视觉化”的倾向,它在丰富了人的感性的同时容易使人们停留在仅仅满足感官愉悦的平面上,“好看”、“好听”、“好玩”等表层的感性效应成了理想的趣味形态,而伦理价值、人文思想和理性深度均被排斥在外,使大众化与伦理价值、人文思想之间存在矛盾冲突。”[5]作为偏重娱乐性的感性文化,它更多地借助于接受者的“感官”而不是“思维”来传播,人们的理性思维和价值信念在这种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享受当中悄然退隐,逐渐消解。在调查中,有20%的人们将武术的文化价值排斥在外,认为没有必要上升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的层面,武术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技击术的特点似乎不存在了。
武术首先是一种身体的活动,需要人们的亲身体验,武术体现的哲学观念、伦理思想等也只有通过体悟获得。武术家们就是通过体悟才不断加深对武术文化的理解、体验做人的哲理,从而达到身心俱练的目的。
现在高校中对武术专业大学生及研究生的培养,为武术的理论及实践技术在大众中间的传播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3 深化武术文化大众化的思考
高等武术教育:高校的武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教学,在教学中重视对学院武术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进行武术技击、武术艺术审美等全方位教育,有利于实现武术在学校教育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武术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名存实亡的状态。高校毕业的学生,经历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会对进一步深化武术文化大众化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形式的样板。
社区武术:随着现代工业向城市集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已趋向现代化,城市的结构、文化、生活方式、管理与规划均发生着巨大的变化。[6]城市的社区化发展,给武术的大众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空间。因此,国家培养武术社会指导员在社区锻炼的场所提供武术的指导,易于接近人们的生活,社区的人们也不再无师可求;同时,如果高校的毕业生担任武术社区指导员的工作,还可以解决很多武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武馆建设:在我国大部分城市,武校大都在城市边落,市中心白领阶层选择环境优雅的跆拳道道馆,为年轻人专设的武馆尚不存在或仅在少数城市具有。因此在大城市中心增设高品味武馆,提高武馆的现代化建设对普及武术和实现武术文化的大众化是有积极意义。
武术类影视: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并且成为人们了解事物的主要方式。以前人们了解武术主要是通过武侠影视,现在河南的《武林风》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1] 王国志,邱丕相.解读武术大众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
[2]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余秋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文化大众化”[DL] http://av.people.com.cn/GB/14644/4742489.html.
[4] 陈志华,曾斌.现代中国大众文化刍议[J].集美大学学报,2007,(3).
[5] 左伟清.论信息时代文化的大众化趋势与经典性诉求[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6] 贾亮,李富刚.我国城市社区武术发展的研究[J].武术科学,2005,(1).
ConsiderThePopularofWushuCulture
Li Xiaofang
(Graduate Department of Tianjin P.E.Institute,Tianjin,300381,China)
Wushu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of Chinese culture.Its value has changed while the cold arms retreat from the history and its reappearance form of the connotation has parted from ever.In this article,I analyzed the popular of Wushu culture and tabled my proposals through analysis approach of cultural sociology.to offer the Concepts for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researching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he popular of culture;the change of value;the logic of demand
2007-09-03
李小芳(1983-),女,山东聊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