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休假没保障“十一”又成“黄金粥”
2008-11-26崔生祥
崔生祥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再次发出警报,如果中国员工的带薪休假制度迟迟不能落实,未来的“十一”黄金周很可能变成不堪承受的“灾难粥”。
“黄金周黄金周黄金周,满地黄金人手一碗粥。”这是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在其作品《黄金粥》中所描绘的百姓为生活奔波的辛酸。
自从“黄金粥”被写入歌词之后,这个略显滑稽的词语便成了黄金周的形象称谓,意指一周内的一切都处于高度胶着的状态:乱糟糟,热腾腾,分不开,理不顺。而这碗“粥”的背后是“黄金”般的利益关系,假日经济、消费陷阱、交通资源高度紧张、生态环境濒临危险。
从各地汇集的消息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形成的旅游高峰,再创历年来新高。根据全国“假日办”公布的黄金周“旅游信息通报”统计,今年全国各热点旅游地区的游客接待量,同比上升均达到30%左右。黄金周首日,北京市客运量超过2000万人次,同比增加26.5%,“鸟巢”、前门大街等热门景点,都曾出现日接待游客30万人次的高峰。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等地,更是出现游客投宿无门的紧缺状况。
有业内专家直言,“十一”黄金周出现人流井喷,与“五一”黄金周取消且带薪休假至今难以落实有直接关系。
日前,中国某知名媒体通过新浪网,对244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4.5%的人表示从来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有23.5%的人偶尔享受过,仅有22.0%的人表示“每年都可以”。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这项调查的人中,46.3%的人已经工作10年以上。
公众给出的带薪休假难以落实的原因排序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员工休假能省就省(70.6%);劳动者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都不足(52.7%);劳动力供过于求,强求休假担心失去工作(48.5%);工作忙,没时间(28.8%)。
尚不明朗的法律制度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致使不少人带薪休假的梦想化为泡影。很多私营企业的人事部门明说了,“现在法律对带薪休假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我们单位基本上没有带薪休假。”没工作的人拼命地找工作,有工作的人没日没夜地上班、加班。这正是所谓的“饭碗来之不易,侵权岂敢吭声”。
“强资本、弱劳动”使雇主占主导地位的劳资关系表现出“利益失衡”的特点。其实,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之一,保障劳动者权益、处理好劳资关系更是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员工和企业来说是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微观上,有利于促进职工身心健康,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人才流失率,促进雇主与雇员的和谐。宏观上,带薪休假制度也有利于优化整体的经济环境。
此次民调还显示,对于保证带薪休假落实到位,76.6%的公众认为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强制督促,大力推行;71.4%的人认为要对违反者经济重罚,行政司法同步介入。由此可见,《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是一部无法单独推行和落实的法规,《办法》的真正落实,必须与一系列劳动保护法相互配合。
这也凸显出,带薪休假从“福利”变为“权利”还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约束,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卡罗尔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中仍然停留在比较低层次的法律责任层面。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再次发出警报,如果中国员工的带薪休假制度迟迟不能落实,未来的“十一”黄金周很可能变成不堪承受的“灾难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