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训练三篇
2008-11-19孙秀启
孙秀启
一、雕塑一般的姿势 张玉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乃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是这么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能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稳之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们不由得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正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在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选自《读者》2008第4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猝( )发 蜷()曲 昭()示潸()然泪下
2.本文第四自然段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 ‘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中的“如此”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母爱的姿势是最惊心动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篇引用了司马迁的名句,这是揭示人生价值、意义的名言。调动你的学习积累,请另写一句这方面的名句(古诗词亦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 “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在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儿时 叶至诚
儿时去河里游水,累了,躺在沙滩上歇息。河滩上灰黑的细沙上能让我消磨许多时光。
可以把沙子捏成团,作为跟伙伴“打仗”的武器;或者用手指在沙上划出纵横交错的道道,成个小小的运河网,让水在河道里流淌。最有趣的是掏起一巴掌带水的细沙,让它由指缝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一落地,水渗去了,只留下一滴沙,像这样一滴一滴的沙可以随意构成各种形状,譬如一座山,一座城堡……
这样的山或是城堡,在别人看来是很不像样的,做的时候却怀着种种美好的想象:这里是峻峭的山岩,这里是幽静的山谷,这里是山间的瀑布,这里是严子陵钓鱼台,这里是峨眉山的金顶;或者:这里是坚实牢固的城墙,这里是观察敌情的望塔,这里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会的阳台……
常常有人走过,不小心踩了一脚,或者只带坏了一点儿,这样的山或是城堡就仿佛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用手一撸……
建造的时候那样专心致志,撸去的时候那样漫不经心,当时是转眼就忘了的,不知怎么的,近来却常常想起。我捉摸不透为什么前后竟有这样截然相反的态度,也许因为那只是游戏罢了。
有朋友说,要是撸去的并不是你自己建造的,你就连这点感觉也不会有了。
我不禁哑然失笑。
(选自《名家散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流淌( ) 撸( )去
2.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在别人看来是很不像样的,做的时候却怀着种种美好的想象:”这句话中的冒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人物,你知道写这一剧本的作者是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儿时的幸福时光,从中选一个你认为有趣的事,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森
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弘一泓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准确地说是感觉不到了。
自从他搬进这个高档住宅区——世纪花园,住进其中一栋六层楼的顶层:2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外加一个赠送的露台,他发现他和家人的生活都悬浮在远离地面的空中了。邻居彼此不打交道,朋友们因出入制度的严格而代之以电话寒暄。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无须出门上班,于是画室几成囚室。他常常站在窗前,朝远天眺望,这时候记忆中的一种声音,便随风而来,让他心旌摇动、热泪盈眶。
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子、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一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楼下有前厅堂、后厅堂、卧室、厢房、储藏间和厨房;楼上有书房、晒楼、阁楼。他的曾祖父是一位名中医,手中积蓄了足够的钱后,便置办了这处产业。以后,祖父、父亲都继其衣钵,厮守在这里。他当然也是在这里出生的,但不再悬壶济世,而是圆了一个做画家的梦。
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上的雨点,因晾晒衣服的脚步磨亮了楼梯地板,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湲湲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人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
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了父亲……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父母亲相继离开了人世。
下雨的日子,他也向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
下雨的日子,他的画室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突然有一天,这一大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旧城改造成了最时尚的口号。
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
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
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
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
妻子上班去了,儿子念书去了,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
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
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
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
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
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
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
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充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也早早铺好,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
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选自《读者》2008第5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几畦( )潺潺()湲湲联袂() 锃()亮
2. 第一自然段中“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该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写的是“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中的哪种雨?该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出现了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如“夜雨剪春韭”、“留得残荷听雨声”等,请你再写一句关于雨的诗句。(不得重复文中出现的关于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按例句仿写一句关于雨的句子。
例句:雨是请柬,能邀来亲朋和挚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文中看,画家对自己现在的居住环境有何感受?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从文中看,画家仅仅是怀念一种声音吗?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章结尾写道“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认为他能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吗?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ù quán zhāo shān
2.卜拉克猝死时,手中却平稳地端着满满一杯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
3.面对死亡,母亲始终坚持紧紧地蜷曲着上肢,保护着孩子,虽被大火活活烧死,但这一姿势丝毫未动。
4.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保尔·柯察金:“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5.略(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二、1.tǎng lū
2.作解释说明。3. 排比
4.莎士比亚
5.略(注意条理性,语言要简洁)
三、1.qí chánmèizèng
2.通感手法。把抽象的“声音”描绘得有色有形、有温度,起到让人具体可感的效果。
3.并不具体指哪一种,是泛写雨。 反复手法。
4.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面不寒杨柳风。等等
5.示例:雨是清除键,能删去失意和不快。
6.感到沉闷、压抑,有时感到孤独、无聊。依据第18自然段中的句子。
7.画家不仅仅是在怀念一种声音,即雨声,而是对昔日家园自然舒展、和谐惬意生活的留恋、怀念。那是他生命的精神家园,是他一生魂牵梦绕的所在。
8.略(言之成理即可)
(作者地址:山东邹城市中心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