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反对者为支持者
2008-11-19苏洁
苏 洁
在制度化管理中适当地引进亲情、友情、温情的内容,来一点人情味,“淡化”一下规则,“软化”一下制度,员工的潜能有时就是靠人情味激励出来的。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情理交融,刚柔相济,应该是领导者追求的境界。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都会遇到自己的反对者,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由于领导者个体素质、所持态度、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使领导活动收效各异。有的领导者面对反对者恼羞成怒,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有的领导者是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听之任之……而成熟的领导者都能够驾驭反对者,变反对者为支持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领导活动顺利开展。那么,在领导活动中如何变反对者为支持者呢?
对症下药
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样齐。”反对者反对领导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思想认识原因,有工作方法原因,有性格原因,也有的是因为其个人目的未达到,或领导坚持原则得罪过他,等等。领导者要冷静地加以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案例一:有一位战绩显赫的陆军团长,他手下有3位连级军官,这3个连长的性格各不相同。一连连长是典型的实干派,事必躬亲;二连连长是位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为唯一真理的人,他是忠诚的军官和战士,有令必行。但他的缺点在于,处于被动状态,无主动性;三连连长则喜欢唱对台戏,唱反调,背道而弛,喜欢标新立异,显示自己。对手下的3位性格不一样的连长,这位团长在下命令时有自己的一套手段和做法。
当接到上级攻击敌人炮兵阵地的命令后,团长是这样对3位连长下令的:
他叫来第一连连长,对他说:“上级已经下达进攻敌军炮兵阵地的命令,我要求你的部队做好准备,于今天深夜11点整发动总攻。我派你担任主攻,第二连和第三连分别是你的左右翼,积极配合你的作战。我很信任你的作战能力,这一点你是很清楚的。”
接着,他又叫来了第三连连长,对他说:“关于攻击敌军炮兵阵地的作战计划,我想征求一点你的意见。目前我私下认为时机还尚未成熟,我们的兵力还未完全恢复实力,我恐怕采取行动将会失利。”“不,团长,我们不能再拖下去。虽然我们的军队还未完全恢复实力,但你想想敌军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不可坐失良机,等到敌军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我们恐怕要失去进攻的机会了。还是应该马上出击!”这些话正如团长所预料的,他随后用肯定的口吻说:“说得对,看来应该考虑立即主动出击。我命令你做右翼,紧密配合第一连队作战,时间是今晚11点整!”“太好了!”三连连长兴奋地说道,“我们会让您在子夜零时看到敌军阵地上插上我军的旗帜。”
至于第二连连长,团长不仅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命令:“今晚11点你从左翼配合一连猛烈进攻敌军炮兵阵地。”而且还交待了许多相关的情况和细节,并告诉他如何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战斗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就在这位团长因人而异的命令下,3个连队协调作战,一举攻克了敌军的炮兵阵地,当子夜的钟声还未敲响的时候,他们的军旗已经插在敌军阵地上了!
显然,在这一案例中,团长在发号施令的时候,就是有的放矢,分别对待的,特别是对第三连连长的“对症下药”非常成功。不仅得到了一贯喜欢唱对台戏唱反调的第三连连长的支持,还极大地调动起了他的满腔热情。由此可见,作为领导者,要变反对者为支持者,就必须努力找出其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原因,去除其中的消极因素,便可使彼此之间的隔膜迅速消失。
处事公道
不计前嫌、处事公道,是一个成熟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也是取得下属拥护和爱戴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反对者最担心也最痛恨的是领导者找茬报复、处事不公。因此,领导者要了解反对者这一心理,对拥护和反对自己的人一视同仁,切不可因亲而赏,因疏而罚,甚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有如此,反对者才能消除积虑和成见,进而支持你拥护你。
案例二:三国时,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举动十分危险,许多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率军出击,将乌桓打败,基本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班师归来,曹操调查当时有哪些人不同意北伐计划。这些人都认为要遭到曹操严惩了,一个个都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却给他们丰厚的赏赐。大家很奇怪:事实证明劝阻北伐是错误的,怎么反而得到赏赐呢?曹操说:“北伐之事,当时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打胜了,是天意帮忙,但不可当做正常现象。各位的劝阻,是出于万全之计,所以要奖赏,我希望大家以后更加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之后,大家更加尽心尽力地要为他效劳了。
有容乃大
案例三:宋太宗时,孔守正被封为殿前都有虞侯。有一天,他与王荣等大臣在北园陪伴皇上饮宴。孔守正喝得大醉,跟王荣在皇帝面前争论守卫边境的功劳。两人争得大怒,失去了礼仪。这是“大不敬罪”,其他陪臣请求皇上把他们二人送交有关部门论罪,皇上没有同意。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清醒过来,一同到金殿上向皇上请罪,皇上说:“我那时也喝得太醉,许多事情都模模糊糊记不得了。”
案例四: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被生活在岐山之下的三百多个乡里人捉得,并把马吃掉了。官吏抓住这些吃马人,准备严惩。穆公说:“君子不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不喝酒会伤害人。”于是穆公赐酒请他们喝,并赦免了这些人。后来,秦国与晋国之间发生战争,秦穆公亲自参战,被晋军所包围,穆公受伤了,面临生命危险。这时岐山之下偷吃良马肉的三百多人,飞驰冲向晋军,“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不仅使穆公得以逃脱,反而还活捉了晋君。
许多领导者,都特别重视自己的“权威”,一旦有人冒犯,轻则训斥,重则“置之死地”。这样做,只能使领导者失去权威。相反,同样面对“冒犯权威”,在以上案例中,宋太宗成功地运用了“难得糊涂”法,而秦穆公不仅不在乎,还进一步为他人着想。尽管宋太宗和秦穆公的处置方式不完全相同,但都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恢弘气度和宽广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宋太宗的气度和秦穆公的胸怀,怎么能够变反对者为支持者,又怎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追随呢?
情理并重
案例五:西汉末年,当光武帝刘秀展开地图,总结其统一天下的战绩时,他不禁茫然,便对幕僚邓禹说:“天下如此辽阔,如今我才平定了一些小郡,要到哪年哪月,才能使全国安定下来呀?我真是没有把握呀!”邓禹回答说:“的确,现今天下群雄兴起,战乱不息,前景难测。但是万众都盼望着明君的出现。自古以来,兴亡都在于仁德的厚薄,而不在于土地的多少。只要您不灰心丧气,一心一意积王者之德,最终天下一定会归于统一的。”刘秀采纳了邓禹的建议。半个月后,他率领将士击败了称做“铜马”的农民军。对那些愿意归降的将士,非但不治罪,反而维持原职让他们参加刘军,继续作战。对归降的将领们还一一封侯,并下了一道命令:“投降军队不予整编,维持原编制,各降军将领仍复原位,带领原部下参战,本部不作干涉。”刘秀这样对降军恩宠有加,致使他们都不敢相信,心中不免充满疑惑及不安。
刘秀为了观察其实际反应,经常一个人单骑巡视各营地,若有人此时想行刺的话,那可是件唾手可得的事情。然而,众将士见刘秀如此诚恳,便产生了景仰之心,都异口同声地说:“刘秀能推赤心置入腹中,诚恳待人,不怀疑我们,真乃是一位度量宏大的宽仁长者!以前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意,怀疑他居心叵测,回想起来实感惭愧。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上刀山、下火海我们在所不辞!”从此后,这些降将跟随刘秀南征北战,披荆斩棘,赴汤蹈火,为最终平定天下混乱,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礼记·章句》有曰:“天道人情,凝于仁。”一个高效的团队不但要靠严厉、严密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每一个成员的行为规范,更要靠融洽、和睦的环境来激发每一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性的制度化管理与柔性“以人为本”的管理完全有相互结合的余地。在制度化管理中适当地引进亲情、友情、温情的内容,来一点人情味,“淡化”一下规则,“软化”一下制度,员工的潜能有时就是靠人情味激励出来的。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情理交融,刚柔相济,应该是领导者追求的境界。
(摘自《决策》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