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道德意识与科学精神的调查研究
2008-11-18王亚青
王亚青
[摘要]通过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072名研究生的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的调查发现研究生道德意识淡薄,且在学历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且在学历和性别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的道德意识与其科学精神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3条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道德意识;科学精神;美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3-0150-06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研究生不仅具备高尚的人文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只有这样,研究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而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在我国,研究生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现状如何,两者又有怎样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是从相关研究成果看,缺乏对研究生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的系统的、实证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我国研究生的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为培养研究生积极的道德意识和高尚的科学精神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一、调查的被试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除港、澳、台的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072名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72份,调查群体范围较大,这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统一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整个问卷分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环保素质等6大维度。问卷共计60道题。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误题目,每一个选择,答对记1分,答错一1分,不答记0分;一类是趋势题,每一个选项,选择记1分,不选记O分。每份问卷都统一编号,并按照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用SPSS11.5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生道德意识现状分析
1.研究生道德意识普遍浅薄
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道德观念、规范、原则以及思想理论体系,它是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将其分为积极道德意识和消极道德意识两方面。当问及“你最看重的哪三种品质或相互关系”这一问题时,在“诚信”、“关爱”、“宽容”、“负责任”、“沟通”这些积极道德意识选项上,所有研究生中仅有77.1%选择“诚信”,66.9%选择“关爱”,61.8%选择“宽容”,52.3%选择“负责任”,35.4%选择“沟通”;还有一部分研究直接选择“冷漠”(2.8%)、“不负责任”(0.7%)、“欺诈”(1.3%)、“敌对”(0.7%)、“相互利用”(1.1%)等消级道德意识,这表明我国研究生整体道德意识还很浅薄,同时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仍有人与社会积极倡导的道德观背道而驰。
2.博士生更看重人的消极道德意识
当问及“你最看重哪三种品质或相互关系”这一问题时,硕士的回答按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诚信”(0.78)、“关爱”(0.67)、“宽容”(0.61)、“负责任”(0.52)、“沟通”(0.35)、“冷漠”(0.03)、“不负责任”(0.01)、“欺诈”(0.01)、“敌对”(0.01)、“相互利用”(0.01);博士的回答按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宽容”(0.81)、“关爱”(0.71)、“诚信”(0.57)、“负责任”(0.52)、“沟通”(O.29)、“相互利用”(0.05)、“敌对”(O.05)、“欺诈”(0.00)、“不负责任”(O.00)、“冷漠”(0.00)。经过差异检验,在多数积极道德意识选项上,硕士和博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只在“宽容”和“诚信”两项上存在显著差异。博士比硕士更倾向于选择“宽容”,且与硕士在这一选项上差异呈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1),而硕士比博士更倾向于选择“诚信”,其差异也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P<0.01)。这表明硕士和博士在积极道德意识的选择上既有共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都看重人的优良的道德品质,但又各有侧重。在消极道德意识的选择上,硕士和博士在“冷漠”、“不负责任”、“欺诈”选项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都比较看重对方是否有消极的道德品质,但在“敌对”和“相互利用”两选项上,博士比硕士更倾向选择他们,且与硕士在这两项上都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和P<0.01),这表明博士比硕士更看重人的消级道德意识。
3.男研究生更看重人的消极道德意识
当问及“你最看重哪三种品质或相互关系”这一问题时,男研究生的回答按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诚信”(0.78)、“关爱”(0.68)、“宽容”(0.62)、“负责任”(0.50)、“沟通”(0.34)、“冷漠”(0.03)、“欺诈”(0.02)、“相互利用”(0.02)、“敌对”(0.01)、“不负责任”(0.00);女研究生的回答按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诚信”(0.76)、“关爱”(0.65)、“宽容”(0.61)、“负责任”(O.55)、“沟通”(0.37)、“冷漠”(0.02)、“欺诈”(0.01)、“不负责任”(0.01)、“敌对”(0.01)、“相互利用”(0.00)。经过差异检验,在多数积极道德意识选项上,男研究生和女研究生没有显著差异(P>0.05),只在“关爱”和“负责任”两项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研究生比女研究生更倾向选择“关爱”(P<0.05),女研究生比男研究生更倾向选择“负责任”(P<0.05),这表明男女研究生在积极道德意识的选择上既有一致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都认为宽厚待人、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应该是现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同时又各有侧重。在消极意识选择上,男女研究生的差异较大。女研究生比男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不负责任”(P<0.05),而男研究生比女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欺诈”和“相互利用”,且在“相互利用”这一选项上差异呈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1),这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男研究生比女研究生更看重人的消极道德意识。
(二)研究生科学精神现状分析
1.研究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探索科学真理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巨大动力和思想武器。有了科学精神,大家就会更加
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活动。本研究主要从喜爱科学、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三方面对其进行调查。当问及“面对科技,你通常采用哪三种态度和行为”这一问题时,所有研究中仅有77.2%选择“欣赏它”,54.9%选择“设法弄懂它”,36.0%选择“坚决维护和宣传它”,而相当多的研究选择了“有机会才学它”(44.6%)、“有时宣传它”(36.8%)、“对它兴趣不大”(16.9%)、“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14.5%)、“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13.7%)、“反感它”(1.4%)和“不清楚”(4.0%)。这表明我国研究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他们不仅对科学技术热情不高,而且探究真理的欲望也不强,更缺少捍卫真理的献身精神。研究生是国家科研队伍的主力军。倘若这种消极懈怠的科学精神长期蔓延,必将对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2.博士生更有高尚的科学精神
当问及“面对科学和技术,你通常选择哪三种态度和行为”这一问题时,硕士生的回答按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欣赏它”(0.77)、“设法弄懂它”(0.55)、“有机会才学它”(0.44)、“有时宣传它”(0.37)、“坚决维护和捍卫它”(0.36)、“对它兴趣不大”(.0.17)、“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0.15)、“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0.14)、“不清楚”(0.04)、“反感它”(0.01);博士生的回答按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欣赏它”(0.81)、“设法弄懂它”(0.62)、“有机会才学它”(0.52)、“对它兴趣不大”(0.33)、“坚决维护和捍卫它”(0.33)、“有时宣传它”(0.29)、“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0.05)、“不清楚”(0.05)、“反感它”(0.00)、“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0.00)。经过差异检验,硕士和博士在“欣赏它”、“反感它”、“有机会才学它”、“坚决维护和宣传它”、“不清楚”选项上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他们在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和行为上具有一致性。而在其他选项上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对它兴趣不大”选项上,博士显著高于硕士,且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1);在“设法弄懂它”选项上,博士也显著高于硕士(P<0.05)。而在“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有时宣传它”和“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三个选项上,则硕士显著高于博士,且在“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两项上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1和P<0.01),这表明博士比硕士更有高尚的科学精神,他们更热爱真理,更有为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坚强品质。
3.男研究生更有高尚的科学精神
当问及“面对科技,你通常采用哪三种态度和行为”这一问题时,男研究生的回答按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欣赏它”(0.78)、“设法弄懂它”(0.59)、“有机会才学它”(0.42)、“坚决维护和捍卫它”(0.37)、“有时宣传它”(0.36)、“对它兴趣不大”(0.15)、“对它缺乏学习认识”(0.14)、“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0.13)、“不清楚”(0.04)、“反感它”(0.02);女研究生的回答按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欣赏它”(0.77)、“设法弄懂它”(0.50)、“有机会才学它”(0.48)、“有时宣传它”(0.38)、“坚决维护和捍卫它”(0.34)、“对它兴趣不大”(0.19)、“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0.15)、“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0.14)、“不清楚”(0.04)、“反感它”(0.01)。经过差异检验,男女研究生在选择“欣赏它”、“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有时宣传它”、“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不清楚”选项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男女研究生在面对科学和技术时有共同的态度和行为,尤其是他们对科技都缺乏兴趣,也不愿去探究真理,对已有的科技成果更缺乏维护和宣传意识。在其他选项上男女研究生则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研究生比女研究生更倾向选择“反感它”、“设法弄懂它”、“坚决维护和宣传它”,且在“反感它”、“设法弄懂它”两项上的差异都呈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1和P<0.01);女研究生比男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对它缺乏兴趣”和“有机会才学它”,且差异也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1和P<0.01),这表明男研究生比女研究生更有高尚的科学精神。
(三)研究生道德意识与科学精神的相关分析
由表7可看到,我国研究生的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在某些选项上存在着正相关,某些选项上存在着负相关,而且有些相关还极其显著。具体来看:(1)“关爱”与“欣赏它”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与“坚决维护和宣传它”存在显著正相关;“冷漠”与“对它兴趣不大”和“反感它”都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宽容”与“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不负责任”与“对它兴趣不大”和“反感它”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欺诈”与“不清楚”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敌对”与“对它兴趣不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互利用”与“对它兴趣不大”和“反感它”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沟通”与“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关爱”与“对它缺乏学习和认识”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冷漠”与“欣赏它”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宽容”与“有时宣传它”、“不清楚”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不负责任”与“欣赏它”存在显著负相关;“欺诈”与“欣赏它”存在显著相负相关;“诚信”与“对它兴趣不大”、“反感它”、“总是担心它的负面影响”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沟通”与“欣赏它”、“坚决维护和宣传它”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
以上不难发现,研究生的道德意识与科学精神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持有“关爱”、“诚信”等积极道德意识的研究生,其科学精神也是崇高的,他们坚决维护和宣传科技知识和科学真理,很少有对科技缺乏学习和认识,对科技兴趣不大、反感和总是担心其的负在影响等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相反,持有“冷漠”、“敌对”、“欺诈”、“相互利用”等消极道德意识的研究生,其科学精神也是消极、被动的。面对科学的技术,他们从不愿去欣赏它,反而对它兴趣不大,甚至厌恶它。这表明研究生的道德意识与其科学精神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积极的道德意识会促使研究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而消极的道德意识则会导致研究生产生消极懈怠的科学精神。反之,研究生科学精神高尚与否也会影响其积极其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研究生道德意识、科学精神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调查与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培养和促进研究生积极的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
议。
(一)加强道德教育,培养研究生积极的道德意识
在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科研、高层次的教学和管理领域越来越需要受过更多教育和训练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科学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灵魂,道德意识则是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原动力。一个人道德意识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其个人道德素质的发展,甚至还会对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深入开展研究生德育建设工作,加强对研究生进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具体讲,首先要明确德育目标。因为德育目标统领整个德育活动,对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以及德育组织形式等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确定一个明确、科学、操作性强的德育目标则会指引研究生德育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其次要扩充德育内容。一方面要大力推行道德常识教育,注重道德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指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另一方面要重视科研道德规范的学习。因为科研道德规范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学习科学家们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道德品质,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学术民主作风和尊重学术前辈的道德品质。再次必须开放德育途径。道德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活动,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使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结合,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德育活动,让其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道德熏陶,从而不断增强研究生道德意识。
(二)重视科学教育,培养研究生高尚的科学精神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其与本科教育或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研究生教育不是纯粹地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已经步入了学术研究的殿堂,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已成为研究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他们正是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如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进行独立研究等不断创新知识,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而科研活动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需要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研能力,更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高尚的科学精神。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科学精神才是科学文化的灵魂,它激励着人们解放思想、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研究生作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国家创新体系的力量源泉,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当然科学精神并非是人们天生固有的,它需要培育、渗透、弘扬。这就要求高校在提高研究生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研究生进行科学教育,特别是科学精神教育。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科学思想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对研究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科学精神教育,另一方面可将科学精神教育渗透于学位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对研究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此外,要注重发挥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科学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因为一个态度认真、治学严谨的导师往往也会严格要求其学生具有求实、求真、创新和献身的科学精神的。
(三)以美育为手段,促进研究生道德意识与科学精神的高度融合
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是当代研究生必备的素质,且两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研究生只有在积极的道德意识指导下,才能在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遵循科研道德规范,并为探明科学真理而努力奋斗。反过来,研究生也只有具备了科学的精神,才可能热爱科学,才可能有对真理的热烈追求,才可能有造福人类的服务品质,也才有人格的完善和升华。因此,可以说道德意识所培养的真、善、美与科学精神亿追求的真、善、美应该是完美统一的。然而,如何才能将研究生道德意识的培养和其科学精神的教育高度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美育是将两者完美统一起来的最好手段。因为美育既与德育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表现为美育具有德育功能;同时又与科学教育不可分割,表现为“美育培养和激发的情感是探究科学奥秘的巨大动力”。这样,美育就天然地成为了联系德育与科学教育的纽带。而作为德育和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道德意识和科学精神自然也会在美育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下得到高度融合。鉴于此,高校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审美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审美素质,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郭德侠)